浅谈知识教学的三个环节

  【摘要】知识教学的三个环节,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三个环节。明确了知识教学必经的环节与过程,以及知识教学的任务、含义、目标等立足点,教师就可以紧密地围绕着这些环节和立足点去能动发挥,有条不紊地、灵活地启动教学和运作教学。

  【关键词】熟识知识;理解知识;综合运用;基本任务;基本含义;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0-0008-03

  一、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教给学生一个知识内容,从哪儿入手,怎样去完成呢?这就需要摸一摸学生接受一个知识内容的过程。看学生接受一个新的知识内容,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完成。

  人们认识一件新的事物,首先必须对这件事物反复接触,全面熟识,这是认识上的熟识阶段,或者说感性认识阶段。是认识事物的第一个阶段,或者说第一个环节。随着对事物的全面熟识,这时就可以发现事物的某些规律(道理)。根据事物的规律性,可以推导出事物的某些发展变化。这个深入认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叫做对新事物的理解阶段,或者说理性认识阶段。这是认识新事物的第二个阶段,亦即第二个环节。随着理性认识的深入,不但能进一步了解事物,而且可以与其他事物横向沟通,综合运用。这个综合运用事物的环节,叫做对新事物的运用阶段。到此,对于一个新事物的认识,可以告一基本段落。但是这仅仅是“基本”,在这个“基本”之上的继续认识和继续运用是无穷无尽的。

  学生接受一个新的知识内容,其认识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过程。所以老师的教育进程,应当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认识过程进行,按照认识过程的三个环节或说三个阶段,进行有效启动和灵活运作。这种启动和运作的方式方法,主要靠老师的能动发挥。

  二、知识教学的三个环节

  1.熟识知识内容的环节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熟识新知识内容的环节。这是个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熟能生巧,熟识了新的知识内容,就自然能产生理解,发现规律,品出其中的巧妙。巧能活用,知道了其中的巧妙,就自然能对知识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中国的古式教学,老师给学生点读一遍课文,然后要学生读、背、写,完成不了就罚站,用教鞭打手板,甚至打屁股。这种死记硬背,强制熟识课文,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背熟了,就“熟能生巧,巧能活用”。不过,这种强制学生与体罚学生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现代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力求让学生主动地努力学习。

  回顾自己在村里教初小的时候,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包班教学。所谓包班教学,就是一个老师既是班级的班主任,也是班级的任课教师,语、数、自然、音、体、美一把抓,班级从一年级升到四年级,老师也一年一年地跟着班级上。我包班教学时,在熟识课文这个环节中,我想了许多办法。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主要是《读书表》。我画一张大表,把全班学生的名字排在表上,贴在教室前边。哪个学生背了一课课文,就在他(她)的名字后面画一面红旗;哪个学生抄写了一课课文,且写得很工整,就在他(她)的名字后面画一颗红五星。学生相互攀比,利用课余和自习时间读、背、写,从而让学生在课余和自习的时间里,热情、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熟识课文的这一环节。其他方面,如数学抄写例题、自然课事先做相关实验、文体课课前欣赏等等,都是对新知识内容的熟识环节。对学生的熟识进程进行及时指导和点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无论是哪个方面,如果有学生冒出来一个闪光点,譬如说某方面有一点进步、某件事情做得好等等,都及时进行点评,且给予支持和关爱。让学生既看得见自己的成果和进步,也得看见同学的成果和进步,你追我赶。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熟识新知识内容的热情、信心和积极性,久而久之,也能养成学生用心学习、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当然,这些都只是对普通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无有什么奇特之点。在各地教学之中,更灵活、更优秀的教学方法比比皆是。此外,现在的时代不同了,现代的小孩子与过去的小孩子相比,思想面貌也不尽相同,有待于开拓新的现代教学方法。不过总的来说,对于教学一个新的知识内容来说,“熟识”的这一首要环节是永远所必须的。

  2.理解知识内容的教学环节

  随着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接触与熟识,教学的重心相应地转入到学生的理性认识阶段。我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精心布置作业和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作业,不仅仅是教科本上的习作,有时需要老师针对具体教学情况,自己编写习作。譬如语文,课文上的习作是不多的。教师在教案中酌情加入听写生字、填空组词、写近义词和反义词、解释词语、造句、修改病句、指出几句话的连接顺序、指出几个段落的连接顺序等的练习,是很必要的。这些习作,一般是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亦即当堂消化知识内容。这一理解知识的教学环节,其教学方法与教学特点,可总结为三点:讲课精练一点,学生动手动脑充分一点,老师批改作业辛苦一点。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方式,来完成对新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

  3.综合运用的教学环节

  随着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的深入,教学的重心相应地转移到对知识内容的实际运用阶段。运用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纵横沟通,综合运用。譬如说:语文课要求学生记述小故事、观察描写、写日记、写作文等(把字、词、句、段纵横沟通,结合实际、结合生活进行综合运用);数学课做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做应用题、要求学生编写应用题等(把加、减、乘、除纵横沟通,结合实际、结合生活进行综合运用);自然课要求学制作相关的玩具、制作标本、解释相关的现象等;这些都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知识教学的任务、含义、目标、思路

  以上所述的三个教学环节或者说三个教学阶段,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三者之间紧密地相互衔接着的。老师在辅导学生完成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之中,当然也不能相互分离,同样需要紧密地相互衔接。只不过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有主次之分。开始主要是熟识知识内容,接着主要是理解知识内容,随后主要是运用知识内容。归纳我们知识教学的具体过程与基本任务,就是完成以上所述的三个教学环节。

  明确了知识教学的具体过程与基本任务之后,我们还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教学的基本含义与教学艺术[1]。什么是知识教学的基本含义与教学艺术呢?回答这个问题,就一句话:知识教学的基本含义与教学艺术,就是“沟通知识”。“沟通知识”,就是把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枝节知识与基础知识、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这个知识与那个知识等,一一进行沟通;此外还必须注意,要把知识与实际相沟通;要把知识与生活相沟通;要把知识与学生相沟通(尽量让学生身临其境,动手动脑)。只有这样,知识才显得简浅易懂,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只能在这种“沟通”之中迎刃而解。所以说“沟通知识”,是知识教学的基本含义和教学艺术。

  我们通过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含义的体现,就能达到知识教学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把书本的和老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当中,主要是老师执教。但是,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安排学生彼此辅导,彼此教学,交换批改作业等等。要辅导别人,必须先提高自己,要批改别人的作业,必须先做好自己的作业。安排学生当“小老师”,对于促进学生吸收知识、加深知识、提高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对于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密与信任,都很有帮助。当然,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而不是要学生代替老师进行工作。所以老师对教学、对批改作业等项工作,决不能松懈。老师必须在学生辅导学生的背后,在学生批改作业的背后,事先精心布置,事中暗地观察,从侧面启发、监督、检查,事后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要保证教学与作业的质量一无过失和一无疏漏。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为深入、更为细致、更为复杂、更为繁重的工作。

  还有一点,学生在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进行学习,要任其自然,不要进行补课和强制学生完成“题海”。学生接受知识和吃饭一样,饭量有大有小,每吃了一顿之后,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消化和休息,才能把第二餐吃好。否则,会吃出病来。同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样需要一定的消化和休息时间,才能系统、清晰、巩固地接受知识。否则,不仅仅无益于学生健康,也无益于学生接受知识和巩固知识。

  回顾自己当时在村小包班教学的连续两届班级,每届班级学生五十多名,工作量超标一倍。但是由于自己采取了以上所述的一系列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致使这两届班级每学期期末统考的成绩均分,各科都始终保持在全乡平行班的前三名之内,“全乡第一”的奖状我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张。在乡学校进行体操比赛和歌舞表演等活动之中,也成绩优异。后来,两届班级各有两名学生通过读书走上国家工作岗位(杨××、唐××、谢××、赵××)。看来,以上所述的一系列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是可取的。

  参考文献

  [1]知识教学的基本含义与教学艺术,参见《授课的基本含义与授课艺术》,作者肖国进,2013年7月版《中国教育改革论丛》第45、46页。

  ★作者简介:肖国进,男,土家族,生于1942年4月28日,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退休教师,荣获2011年度中国教育改革优秀论文大奖赛一等奖,授予中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吸收为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会员、高级研究员、2013年12月版《中国教育改革论丛》编委。

  肖国进

  (湖南湘西龙山第一职业中学 4168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