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的音符 舞动的旋律

  ———论蒙古族筷子舞舞蹈进课堂的必要性

  【摘要】在中国舞蹈教育体系中,民间舞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蒙古族民间舞蹈久负盛名,它有非常丰富资源和特色,以盅碗舞、筷子舞、珠兰舞等舞蹈更具有传统性和代表性。将蒙古族筷子舞蹈引入课堂,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够丰富音乐课堂,它还能够将民族文化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孩子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本文对蒙古族筷子舞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于民族气质进行简介,并进一步的对筷子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筷子舞存在的意义与继承含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蒙古族 筷子舞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0-0088-0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其风情醇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构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丰富的内容之一,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舞蹈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作为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现有的资源情况下,把蒙古族民族的音乐,舞蹈巧妙的引入音乐课堂,这是我们势在必行的。而筷子舞的舞蹈教学,有它非常必要的存在性。它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而且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我们民族的艺术,并将其代代传承下去。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不管是艺术表演还是艺术创作,都需具有创造性。可以说,艺术的实践过程与创造性并存。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均属于艺术教育,具有朦胧性和不确定性,且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音乐与舞蹈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前应以教学内容为准,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形象的舞蹈动作表达课程内容,让音乐更生动,营造一种音乐的情感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鸿雁》教学过程中,由于该曲目属于蒙古歌曲,可为学生展示几个蒙古舞蹈经典动作,如柔肩动作,表现蒙古歌曲的特点,并营造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在进行音乐舞蹈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例如,一二年级学生处于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情境,采用教师示唱、录音及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含义,理解歌曲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指导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动作来表达歌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舞蹈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生演唱《达古拉》时,可先向学生描述歌曲创作背景,让学生欣赏歌曲的旋律,聆听音乐的变化起伏,分析歌曲,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处于歌曲的清洁中,让学生体验主人公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感受舞蹈所表达的含义和精神,理解歌曲意境。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音乐和舞蹈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弹奏简单的乐曲,朗诵歌词,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来,不管是音乐教学还是舞蹈教学,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草原英雄小姐妹》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舞蹈学习难度较大,且某些舞蹈动作较诙谐。在指导学生时,可先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聆听美妙的乐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蒙古族族民族服饰,向学生展示优美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感受蒙古族人民热情、风趣、豪爽、刚劲、活泼的特点,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融入学习情境中。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方法教学,注重音乐与舞蹈之间的结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奥妙的同时,感受舞蹈带来的美妙感觉,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在艺术中巧妙渗透

  民族舞蹈还能培养学生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参加舞蹈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外,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练。

  五、学生发展,学校面貌变化

  在课堂上,爱舞蹈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生活中,爱舞蹈的学生开朗活泼可爱。全校大队、中队和班级干部中,有80%是舞蹈队队员,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非常活跃的作用。他们主持晨会、升旗式从容自如;主持班队会,为班级编排文艺节目得心应手;策划,“红领巾广播姑”的演播活动入情入韵,艺术小能手的活力展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总之,蒙古族筷子舞,是民族性格、民族风貌、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凝聚,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思想情感、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好似每一个人都有个性一样,没有风格的舞蹈室不存在的。民族舞蹈的特点,绝非是静止、固定、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时代、民族文化的发展,它的特点、风格是要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的筷子舞舞蹈进课堂,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所有的音乐教师携起手来,为了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共同努力,让跳动的音乐,舞动的旋律,遍布校园每一个角落。

  刘琳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团结大街第一小学 01401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