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0-0054-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道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风的保证。我在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以德育人,能更好地把德育内容化为学生的自律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提高育人效果。我把这些小事作为德育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真切做到:听有所思,看有所行,思有所规,做有所果。
一、从听到的小事抓思想
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听到各种各样的事,其中不少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我利用晨会课、班会课让学生讲广播、电视上的新闻,身边的好人好事,然后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讲的内容,我进行必要的点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从看到的小事抓行为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东西同样是很好的德育教材。为此,我在黑板报一角设立专栏,经常写一些名人名言,定期让学生将一些与德育有关的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内容写在上面,还专门开设了“比比看”宣传栏,对班上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我不断丰富德育的内容和形式,来影响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从想到的小事抓规范
反思、讨论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其行为的重要方式。小学生虽然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但他们对一些事情也都有一定的看法。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就一些现象在班上展开讨论,让大家对身边的事例进行反思、评价,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学期开学初,由于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行为上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部分学生总是不按学校规定去做,在走廊内无拘无束,乱蹦乱跳,走在楼梯上也不安分,这样就隐藏了一些危险因素。所以,开学初我就利用班会课,让大家讨论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大家发言十分踊跃,一致认为:我们学校规定在走廊内要右行,脚步轻,口无声,自成行,这是举手之劳的事,很容易做到。但从小事中却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看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看出每个学生是否有集体荣誉感。我还经常组织同学进行演讲活动,如“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快快乐乐上学、安安全全回家”等,这些班会活动都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从做到的小事抓落实
正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我们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就必须留心引导学生,尤其要引导学生在做中提高自身素质。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情志变得高尚。”我设计了一些“做”的活动。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来临的时候,我让学生为父母制贺卡,为父母打洗脚水,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的教育。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科技、艺术等教育活动,让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创作,进行艺术剪纸、艺术绘画、艺术粘贴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生活中的琐事,是十分丰富的德育素材,如果教师用心挖掘、积极利用,这里面就会有黄金。夸美纽斯曾说:“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职业了。”她的高尚就在于“她所从事的工作,塑造的是青少年的灵魂,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
吕凤梅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团结一小 01401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