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作文,教学,兴趣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5 09:29
【摘要】任何一篇作文的产生,都离不开学生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通过这种认识所产生的情感,然后向语言文字转化的过程。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这种转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我们追求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生习作中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写、敢于创新,融创新于自然之中,让作文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这样学生的作文才有生命力和实效,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作文教学学会创新,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作文 创新 想象 能力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0-0078-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作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上的创新教学思想活跃。我认为:作文教学的的创新是指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生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还是应用者和创造者。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积跬步以成千里,把创新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认为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转变教师观念:从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向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的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本,进行能力迁移的转变;从教法陈旧、呆板向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转变。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作者、读者、评价者,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提高写作能力
1.“写”作文与“说”作文巧妙结合,化难为易,激发兴趣。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命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当堂口头作文,看谁说得又多又好。这下学生的兴趣来了,争先恐后发言,就连平时作文最差的学生都想说两句。说得好的,得到大家热烈掌声,积极性会更高;说得不好的,也暗下决心,下次非说好不可。此外,我还选取能启发学生心智的话题进行演讲、辩论,如“老实人吃亏吗”、“开卷有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等。学生活动前广泛搜集、筛选材料,确定主题;活动中注意倾听对方发言、选准突破口;活动后及时总结、共同提高。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材料丰富了,见解深刻了,再让学生写下来,大家普遍感到容易多了。
2.进行研究性互评互改作文能力训练,治标又治本。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掌握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推行以学生为互评互改作文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作问题,自己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潜能,通过具体可行的评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在教学中,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法,允许并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作探索性和独立性思考,即使有时失之偏颇也不横加指责,而是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认识个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灵活运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积累素材。“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为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可以采用摘抄、练笔等形式。可摘抄名入轶事、寓言、成语典故、优美词句、名言警句等。摘抄是以大量阅读为基础的,而阅读和摘抄的过程就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摘抄能帮助记忆,帮助练字,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练笔可采取“随笔”的形式,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一句说一句,不限字数,不限文体,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这样可使学生放开思维,说自己想说的话,日久天长,学生便有的可说,有的可写了。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i、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
四、开拓新的作文领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创新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如果下笔前没有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又如何能写出文章来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开放教材,以教材为凭借,不能局限于小小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投身到五彩斑斓的大世界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他们在广阔的校外中尽情的学作文,享受开放学习的乐趣。
总之,作文教学要求教师本身具备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用个性言语规范、准确、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来。惟有这样的创新,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3]《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王静晶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团结大街第一小学 014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