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高段说明文教学新观念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初中说明文教学,根据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的新理念也做相应地提高,并要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首先,从内容中领会;其次,从语言中领会;然后,从要素中领会;最后,从探究中领会。只有在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中,不断贯彻新课标理念,还要让学生学习思维,学会在思维中把握人类探索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说明文教学 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0-0076-02

  说明文没有记叙文那样形象生动,也没有议论文那样逻辑严密,它只是客观真实地说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说明文阅读目标是,小学中高年级:“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方法。”而与之接轨的初中则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从两个学段的说明文教学要求来看,我们发现说明文教学观念和知识体系有了一定提升。为了更好地适应初中说明文教学,根据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的新理念也做相应地提高,并要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前,许多教师一般都是依照传统的知识体系组织展开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比如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作为检阅说明文学习的考察,其考查点也不外乎上述体系的内容。而对作品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是极少涉及的。这样的说明文阅读,从概念到概念,机械重复。这种教学,对学生的科学启蒙,收效甚微。新课标中说明文教学的新理念,是对传统教学观的一次升华。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一次升华过程。关键是怎样从现行的知识体系教学中跃上一个台阶,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中去,让学生在说明文学习中走进一个新的境界。

  一、从内容中领会

  在说明文中,说明内容最能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学习科学时,可从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如《新型玻璃》中,这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在介绍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应用,说明的内容中就渗透了系统论的思想以及哲学思想。当然,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不能出现这样的术语,但作为这样的教者,应首先洞察课文中包含的这些“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然后才能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成体中分析问题,从各种问题中抓住主要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学生的心里一定会传播下良好思维的种子。

  二、从语言中领会

  说明的语言要求准确,这本身就体现科学的精神。而学习说明的语言,不是语言学语言,而是在学习中领会它所体现的科学思想和智慧。也就是说,要高出一个层次,要从语言的角度领悟它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如《黄河象》一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外形特点,科学家对它来历的假想以及它的发掘过程和科学家假想的依据。文中“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又不知过了多少万年。”句中“大约”“又不知”等词表示估计推测,因为作者无法确定,只能这样表述,词语运用准确合理,体现出一种科学的严谨态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中体味和感受作品的科学精神、科学智慧和科学力量,久而久之,学习就成了严谨习惯与品质。此外,这篇课文独到之处是作者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高大完整,科学假想来历,课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现代教学观主张要在知识记忆和模仿的基础上,追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素质教育诸因素能在语言教学中得到体现。

  三、从要素中领会

  学习说明文当然要分析说明的要素,但关键是在此基础上点化,达到点石成金的目的。就如,学习说明文的顺序,由里到外,由现象到本质,说明时不管采用怎样的顺序,它都与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相一致,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科学规律。再如说明方法,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也能体会说明方法的科学性。如《鲸》中,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说:“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者这是用鲸与大象作比较,准确说明了鲸的大;作者说:“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时,作者用鲸的舌头与大肥猪作比较,说明了鲸的重。文章这两处都运用比较的方法,因为只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此,我们引导学生不仅领会这一方法的作用,而且要让他们学会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此外,作者在介绍长须鲸的生长特点时说:“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句子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运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长须鲸的生长特点。在分析说明要素中,我们要跳出传统的套子,在其中汲取它所包含的科学思想方法的养料。

  四、从探究中领会

  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包括怀疑精神、批判精神等等。

  再如:学习课文《新型玻璃》,大家都知道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功能独特的新型玻璃层出不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通过学习,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课堂上,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了概括能力;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在小组质疑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之间的交流,综合大家意见,作出完整的结论。学生感到了合作的力量,觉得自己和小组不可分割。让学生充当假想角色,如提出:“如果你们就是生产玻璃的厂家,请你们向用户介绍一下新型玻璃除了在建筑上的作用还有哪些作用”时,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独立思考出现了困难,这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启发,多角度思考,大胆想象,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群体创新意识,从中找出科学的规律性的东西。所以,通过探究精神和研究性学习,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使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样说明文的教学就更具有活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中不仅要贯彻新课标理念,还要让学生学习思维,学会在思维中把握人类探索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达到说明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李娜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北方重工第六小学 01403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