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0-0071-02

  【教材依据】

  本节课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探讨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关键词这一热点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高考炼字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古代诗歌语言中关键词的类型,明确各类词的特殊表达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归纳关键词鉴赏题的一般解答方法,教学生学会解答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刻苦“锤炼文字”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关键词的类型及特殊作用。

  2.教学难点:关键词鉴赏题的一般解答方法。

  【教学主要方法】朗读讲解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语言的凝炼性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古人为了锤炼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有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有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那么,今天的我们如何来品味、解读这些关键词呢?请看课题——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

  二、理论学习:

  (一)关键词的分类:

  先展示一组古诗词名句(可从练习2中选几个句子)。学生齐读感知,思考其中关键词的词性。

  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关键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从音节形式分还有叠音词(包括拟声词)等。这些词语是古人炼字的所在,常常成为一首诗的“诗眼”。

  (二)关键词的特殊表达作用:(幻灯片展示)

  1.名词:

  ①例:“天地一沙鸥”“枯藤老树昏鸦”“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作用:构成特定意象,营造特定意境氛围,寄寓特定情感,情景交融,以景烘情,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2.动词:

  ①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作用:含义丰富,启人联想;突出具体情状,生动形象。

  3.形容词:

  ①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②作用:能(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突出形象的具体情态,传达某种情感;颜色词能增强描写的色彩美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

  4.副词:

  ①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②作用:能细致入微地刻画某种心理;淋漓尽致地传达某种情感。

  5.数量词:

  ①例:“前村深雪里,早有一枝开”“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②作用:突出程度之深,情感之浓、重。

  6.叠音词(包括拟声词):

  ①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②作用:强调情感内容,并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若是拟声词,还能使诗文更形象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链接高考,归纳关键词鉴赏题的一般解答方法:

  1.考例分析:

  (幻灯片展示高考题)

  (2007全国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启人联想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教师提问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同桌探讨交流并回答:

  问题一:提问回答第三联的两个字。

  问题二:请学生解说全诗大意或串译。

  问题三:根据刚讲过的关键词的理论知识分析第三联的两个字。

  参考答案展示:

  ①“明”(形容词)是明亮、波光闪亮的样子,“出”(动词)是突出、冒出。

  ②雨后新晴,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银白色的河水”波光粼粼,显得明亮夺目;阳光下,雨水冲洗后的重重碧峰更加清晰“突出”,仿佛刚从群山后一个个冒出来的一样,富有层次美。

  ③用“明”和“出”,化静为动,赋予景物以动态美,形象生动,启人联想,充分突出了雨后新晴所见景物的光亮醒目、清晰秀丽特征,营造了开阔明朗、清幽秀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喜悦的情怀。

  3.归纳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绘景)

  (3)点出该字有无使用某种表现手法,突出(描绘)了景物什么特征,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手法、作用)

  4.小结答题的一般方法:

  释义绘景手法、作用(语言效果、突出了、营造了、表达了)

  四、练习: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通常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启人联想,或揭示诗歌情感主旨的一个字。你认为下面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2.课后结合下列名句所在的诗词,讨论分析各句中关键词的妙处。

  ①“瘦马驼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元、乔吉、金陵道中)

  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⑤“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⑧“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陈、阴铿《送别》)

  ⑨“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寄兴》)

  ⑩“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长亭送别》)

  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肖大庆

  (陕西省西乡县第二中学 7235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