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漫长阴冷的寒冬,西欧的春天在5月姗姗来迟。气温回升,白昼渐长,天空重新变得湛蓝深远。人们的心情终于有了爽朗起来的理由。
在德国西部的莱茵兰地区,人们把一年当中头一个温暖美丽的日子献给女孩子和爱。按照传统,每年5月1日,北威州的小伙子们就要把自己准备好的一棵小白桦树立在女朋友或心仪女孩子的窗前。如果有人觉得这还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感情,还要献上“五月心”——一块心形的花牌,用花朵镶边,或全部以花铺满,中间写上姑娘的名字或名字的首字母,下面缀以长长的飘带。
于是一夜之间,有女孩儿的家庭房前就多了一棵挺拔的小树,象征男孩子的爱慕,忠心耿耿又小心翼翼地站在姑娘窗前。花朵装饰的五月心被高高地挂在姑娘家外墙上,就连下面迎风扬起的飘带都透着快乐。在这样的小白桦面前,一切阴郁颓靡都最好缩到角落去罚站。来来往往的人们看到花牌上写着“安娜”、“苏菲”、“阿米莉”、“弗朗齐思卡”……就忍不住在心里为这些芳名和它们的主人欢呼。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对这个被现代年轻人发扬光大的浪漫传统赞叹不已。坐在旁边的托马斯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你想想,收到一棵树可比收到一束花气派多了!”因此他以前每到春天便和几个朋友约好,开一辆小卡车去树林砍树。载回了小树要分别送到各自的女朋友家,找一个可以固定它的地方,可能是家门口的路灯,可能是门廊的立柱,总之要绑得牢靠、稳妥。万一风一吹就倒,那可就糗了。就这样,几个人互相帮忙,常要忙到深夜。别的暂且不论,单是这份心思,花费的这番功夫,出的这把力气,在我看来就够感人的了。
“假如一个姑娘有多个追求者怎么办?”我忍不住发挥起了想象力。
托马斯哈哈大笑,说:“那么最后带树来的家伙就会把别人的拆了,只留下自己那棵。”
“那姑娘怎么知道树是谁送的?”
“也许她们不睡觉,躲在窗帘后面全看见了。”
“然后呢?她们有什么表示?”
“一个月之后,假如她喜欢这个小伙子,就要请他吃顿饭。他还可能从姑娘的妈妈那儿得到一块蛋糕,从她爸爸那儿得到一箱啤酒,最后还有心上人的一个吻。”
“真够甜蜜的!”
可我更关心的问题是:“小树怎么办?过了一个月,小树已经枯了吧?话说你们德国人怎么动不动就砍树啊?”
“严格来讲,法律是禁止个人进山砍树的。现在的年轻人可以到专门出售五月树的市场去挑一棵合法的小白桦。但要把树送到姑娘家,绑稳当,装饰好漂亮的彩带,这也得出一番力气。有时候还得在附近守着,防止情敌攻城拔寨。不过别担心,德国的树就像你们中国的竹子,多着呢。到了6月,小伙子会把他的树收掉的。”
在亲历了德国的冬天,又感受了6月初突如其来的闷热和暴风骤雨后,我们几个“留德华”与德国本土青年男女还恋恋不舍地回忆着美好的5月:沉郁的冬天已经过去,燥热的夏日还在远处,初现的明媚蓝天,强烈的透明光线迫人眯着眼去享受额头上幸福的眩晕;乍暖还凉的空气令人振奋,每个人脸上都因此泛起一层新鲜健康的胭脂,脑中涌现出对生活的各种灵感。在德国众多的节日当中,似乎只有五月节与宗教和牺牲无关,是个只关乎自然的温暖和人间爱情的节日。难怪18世纪70年代,德国文艺青年歌德在一个春天,写下了他的第一首具有影响力的诗——《五月之歌》。在这首诗中,歌德像一只站在高枝上的小鸟,不顾一切地对着这个美丽世界深情地咏叹。
我常猜想,年轻刚刚走红的歌德在5月的异常兴奋也许源于爱情,尽管他尚不知道自己即将经历怎样丰富的人生,但对于一个终于熬过昏暗冬天的人来说,面对值得庆祝的明媚春光,一定在心中感到了自然和爱的某种启示而情不自禁地从心底谱出了《五月之歌》(钱春绮译):
自然多明媚,
向我照耀!
太阳多辉煌!
原野合笑!
千枝复万枝,
百花怒放,
在灌木林中,
万籁俱唱。
人人的胸中
快乐高兴,
哦,大地,太阳!
幸福,欢欣!
哦,爱啊,爱啊,
灿烂如金,
你仿佛朝云
飘浮山顶!
你欣然祝福
膏田沃野,
花香馥郁的
大千世界。
啊,姑娘,姑娘,
我多爱你!
你眼光炯炯,
你多爱我!
像云雀喜爱
凌空高唱,
像朝花喜爱
天香芬芳,
我这样爱你,
热血沸腾,
你给我勇气、
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
翩翩起舞,
愿你永爱我,
永远幸福!
《五月之歌》就是诗化的“五月树”,它仿佛是春天来临的明朗宣告,也是世界写给女孩子的情书,写得质朴、热烈,充满祝福,它是五月里自然与人间一切美好的总结。这个节日让人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春天、爱情、生活……
李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