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记

  • 来源:中国书画
  • 关键字:蜂窝,翻译
  • 发布时间:2014-11-28 16:06

  江宏伟,1957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74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77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出版有《江宏伟花鸟画选》《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家丛书——江宏伟》《画境·江宏伟工笔花鸟画探微》《时光·花事——江宏伟画二十四节气》。

  我与花鸟相交,算来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

  并且还将继续。看来应该是我一生的事情了,故此集起名为《花事记》。因法国女作家科莱特,有本集子翻译过来的书名为《花事》,于是加了一个“记”字。既然是“记”,可以日记,周记,有感而记,断断续续地记。

  我的绘画是大自然式的观照方式,我熟悉的表达方式,按现在的说法是一种被称作具象的描绘手法。显然是一种昔日的目光,与过去式的表达手段。凭借这昔日与过去式,让我有缘与自然保持了三十多年的亲近。虽然花盛、叶落的重复循回是自然的常态,但就有限的个体与这无限的常态,还总是能不断地找出点新东西。就算是只作记录也无法穷其一生,更何况会在心里起些反应。

  三年前,有缘能拥有一处带院子的住宅,而且一住就认真地安住下来了。住处的西南两端种植了想要的花木,随意地植,穿插地种,触目可看,所需能摘。住久了也就淡漠了在都市由于信息的畅通与交流的频繁所波及的各式问题。其实,问题纵有千种,本质不离,企图成为主流,企图不落伍,企图变作中心。虽然人类的进步是因为不停提问,那么它的反面便是焦灼与迷茫。三年春秋能在平淡中,在不知不觉中,随自然的转换渡过,虽也会有点清冷,但更多的是惬意。目睹着自然的景色,明白了盛衰是自然的规律,更替也是自然的意志,循环更是自然无常的反映。

  已经是秋天了,前年移植的梨树成活生根了,零星坠挂着不大的梨子。才发青尚是小梨时,猜测成熟时的口味,是有田园情调的。待稍成型,外表成褐色时,已残缺了,怪不得时见各种雀鸟在枝头穿梭。如今叶也转黄略带枯萎的迹象,但枝头又开了几朵白色的梨花,并且陆陆续续地开,也说不上好,因为四月间百朵千朵地开,热热闹闹地放。那种缤纷艳丽的场面仍在记忆里。现在看去颇似遗老遗少,虽确实也是白色的梨花,似乎有点异常,原来反季节也是可以开花的,但不结果。不由得想起关于流行的传统与笔墨之类的议论。我不作联想。

  窗口屋檐下有个蜂窝,家人说,什么时候把它摘掉,我说:“别碰!”

  说到蜂,英国作家乔治·吉辛在《四季随笔》里,由早餐席上有一罐蜂蜜而引出一话题。他说:“一个人对于普通事物的观点,常受文学联想所影响,如果我思想中没有许多诗歌,蜜对于我又有什么呢?假如我被禁锢于城市内,蜜这个名字可以给我带来农村风味的快乐,如果乡村对于我只是稻草与蔬菜,像对于一个从未读书也不愿读书的人一样,那么这种农村风味又是多么贫乏呢?诗人确实是世界的创造者,在死板的人类践踏的感官世界之上,他建筑了他自己的世界,在那里精神上得到解放。”

  前人的创造提供了我们的感受力,也使我变得有文化,但会不会影响我们目光的纯粹与自我的感受呢?其实,自然一方面是映在我视觉中的客体,另一方面又沉浸在被描写与表达的情怀里,很难做到纯主观与纯客观。

  抬头看对面窗外的竹。那是前年我从湖畔竹丛中挖回的几枝,第一年,勉强活了一枝,到了第二个春日,才生机地抽出几支枝条,如不剪掉些明年就成一片竹林了。这使我伏案久了,能抬头便看,晴天、雨天、顺光、逆光都能看,这是不会厌倦的。历来中国文人对竹是偏爱的,久了倒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我看竹子那静立的姿影,那摇曳的风情,那与稍后的枫叶、梅叶相混的场景,可是一种纯自然的风光,经常生出画的愿望,但总觉得还是回避的好。

  凑巧看永井荷风《断肠亭记》中有段梅花景写得很有意思。他说:“我一望见梅花,心绪就一味沉浸于有关日本古典文学知识当中。梅花再妍关动人,再清香四溢,我们个性的冲动却在根深蒂固的过去的权威欺压下顿然消萎。汉诗,和歌跟俳句,已经一览无余地吸干了此花的花香。因此我言,不再有任何清香,风清。梅花呀,你是业以委身他人的恋人,是一位不幸委身于老富翁的娇俏舞子。”

  过去的经验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记忆的作用让我们看物、看景变得意味深长,但也使我们会一味地在作印证。其实我们常说的真情实感,虽应原发于自己,但究竟几分是自己的呢?长期被文化浸润,很难说得情真感实了。这些事情不必深究,深究了缠得更乱。

  目光移到了路沿的榉树,叶还在茂密蓬勃。我希望看到深秋稀疏时的景象,因为那带着锯齿的心形叶面是橙红色与玫瑰红的,当黃昏的彤彩如晕染似的组成一个金色的调子时,那枝叶有着特殊的风采。你可能在某种情绪下,觉得每片叶子都带着惆怅,叹息着美景的易逝。这种情绪在都市应该不太容易出现。人工可以堆积起永不凋谢的奢华,也在重复着无休止的单调。而你面对自然,哪怕是你护养的一片草木,它们时时刻刻地在发生着变化,并不时提醒着生命的旺盛、生命的脆弱。

  江宏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