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男孩的玩具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男孩 玩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6-28 13:15
对中国车迷来说,GTI可能是新接触的名称,但在欧洲,这是由来已久的车型。单说大众的Polo GTI,就有15年历史。1995年,大众正式为旗下的第三代Polo加推GTI型号,当时采用1.6公升120匹马力的发动机,第四代Polo的GTI,就用当时最流行的1.8升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后的版本马力达180匹。
新一代的Polo GTI,正是承袭传统而来。
不满足于代步工具
所谓GTI,是Grand Tourer Injection的缩写,喻其高性能,但大众推出高尔夫GTI后,大家都认定GTI的定位是高效的小型掀背车。其背后的性格,就是一款价格合理、造型时尚、有实用空间和方便性、具备驾驶乐趣和一定性能的小车,这种车最能吸引年轻驾驶者,开GTI,就代表活跃好动、有品位、有技术。不一定富裕,但对驾驶、对汽车都有要求,不满足单单一部代步工具。
中国市场上,这类车一直不多,原因是这类车主过去也不多。经济发展和对汽车的要求日渐提高同时,这个小众市场已被开发。大众车厂看准时机,首先引进了高尔夫的GTI版国产化,下一步,相信Polo GTI亦将引进中国。
Golf和Polo,是两种贵族化运动,但在大众的车系中,偏偏是最为普及的两款车。有人说Polo就是Golf的弟弟,两款车差不多一样,分别只在体积大小。这倒也不算错,就如新Polo,我认为没有Golf般好,原因是车没这么大,发动机没这么有力,买这车不免没有Golf的享受,但车价其实却相差不远。选Golf或Polo,就如买房子,经济能力好便买大一点,经济条件有限,买小一点好了。
配备双增压系统
然而高尔夫GTI和Polo GTI之间,就不是车价差别这样简单,还关系到性能和操控性。Polo以1.4TSI发动机为基础,亦应用到高尔夫6身上,但GTI版的是双增压版本,涡轮增压加上机械增压,与FSI燃油直接喷注技术结合,强调低油耗、低排放(5.9l/100km与139g/km CO2),达到“小排气量大马力”的要求。其操作设定是,当发动机处于怠速踩油一刻,曲轴同步带动机械增压,进入渐进的增压状态,而在1,500rpm时涡轮增压亦可开始工作,待发动机转数升至3,500rpm时,涡轮增压完全取代机械增压,大力提升输出。由于两套增压系统既有不同的工作范围,又有所重叠,因此能够解决涡轮迟滞这种力量发挥不平均的现象,这系统和高尔夫GTI的单以涡轮增压提升马力很不一样。
不过,不论高尔夫或Polo,其GTI版本已成为大众重要的品牌代表,两车的包装同出一系,如D型的GTI方向盘,有拨片转挡控制,首次用到大众的小型车上;座位和方向盘及转挡杆的皮革上加上红色缝线,也是GTI的标志。然而Polo始终是廉价车系,即使在GTI这个最高的等级,仍然缺乏高档的豪华装备。无匙进入、多功能方向盘、电调座椅等属于高尔夫的档次配置,就不会在Polo上出现。
Polo GTI有三门和五门版,论方便无疑后者更胜,外形上GTI和普通版骤看分别不大,其实车头有GTI专用的散热网加上字样,车前扰流造型不同,大灯有大众目前最流行的LED小灯,四轮配孔式“Denver”17英寸轮圈,车尾的顶部小翼也稍大。
由于三门掀背更有GTI的身份特征,我毫不考虑跳上一台火红的Polo GTI,开始试车。路线不长,但厂方很用心地策划,从高速公路到最狭小的村庄道路都经过,还有一段短暂渡海横过莱茵河的经历,把德国各地域特色一网打尽。
同一家族脸谱演变
近年大众的新车都基于同一个脸谱作出轻微变化,车内操控布局也大同小异,因此,坐在Polo GTI驾驶席上,谈不上有新鲜感。不过既是相熟,也就是说可以马上上手了。其实这台1.4升发动机和七前速的DSG变速箱,我都与之交手多次(只是这回加多一个机械增压),对其性格亦有所了解:七前速DSG变速箱正常D挡下会尽快上高挡。所以,一开始就二话不说以手动转挡介入,让每个挡都一气呵成跑上高转。Polo GTI的动力达180匹,净重只有1194kg,计算马力与重量比例,和高尔夫GTI差不多,厂方的性能数据上,两车几乎一样,但Polo GTI更小、更轻,所以感觉上更敏捷。两套增压系统相互合作下,踏下油门,动力像无缝一样线性上升,车速也不断提升中,试车当日正值阴雨,所以我也没有把马力发挥到极点,加上个人认为传入车内的排气喉声浪太响了,往往到达高转区时我已忍不住升高一挡来减少转速,所以请恕没有真正考核Polo GTI的极速表现。日常高速公路使用的100km/h到150km/h范围内,Polo GTI的力量都胜任有余,像Polo这级别的小车,180匹马力还要想够不够用的问题吗?
多次试驾高尔夫GTI后,我们对大众车厂调校大马力大扭矩前驱车的技术和功力已再无怀疑,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和车架及悬挂设定,已经完全克服了前驱车转向不足的问题,新Polo GTI基本上将所有电子系统都用上,除了ABS、ESP、ASR外,还有XDS自锁差速器,因此,Polo GTI在行车特性上,非常接近高尔夫,转向中性之余,操控上也以轻松温和为主,由于在马力上有充裕的储备,所以不必很急剧的变化,只要好好控制油门便可。跑到山路上,得到DSG变速手动变挡之助,一切路段的车速和挡次都可以控制在最适合的范围,而且有180匹在手,出弯提速可谓轻而易举,论易驾性是无可怀疑的。由于车子低扭强大,七前速下,我就要改变驾驶的习惯,以往开五前速小车常用的二至四挡,变成在Polo GTI上的四至六挡,出直路上转六挡后,仍可以从容地加速,可见这台发动机的力量。
迁就日用驾驶
个人觉得,如果开Polo到GTI这级别,对运动化的要求就一定比较高,Polo GTI整体上无疑有点照顾日常舒适的需要,操控性的提升比不上马力的大幅增加,虽然这样迁就到大部分驾驶者,但我觉得,GTI是小众车,悬挂可以再硬一点,转向再清晰一点,油门再细致一点,刹车再敏锐一点,就能更配合车主对GTI的要求。
毕竟买小车买到GTI这档次,应该很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PoloGTI大可不必太考虑一般用家的用车习惯。我开了1.4级的基本型号,觉得一切恰到好处,所以感到GTI版可以激进一点,造一台名副其实的小钢炮。
……
新一代的Polo GTI,正是承袭传统而来。
不满足于代步工具
所谓GTI,是Grand Tourer Injection的缩写,喻其高性能,但大众推出高尔夫GTI后,大家都认定GTI的定位是高效的小型掀背车。其背后的性格,就是一款价格合理、造型时尚、有实用空间和方便性、具备驾驶乐趣和一定性能的小车,这种车最能吸引年轻驾驶者,开GTI,就代表活跃好动、有品位、有技术。不一定富裕,但对驾驶、对汽车都有要求,不满足单单一部代步工具。
中国市场上,这类车一直不多,原因是这类车主过去也不多。经济发展和对汽车的要求日渐提高同时,这个小众市场已被开发。大众车厂看准时机,首先引进了高尔夫的GTI版国产化,下一步,相信Polo GTI亦将引进中国。
Golf和Polo,是两种贵族化运动,但在大众的车系中,偏偏是最为普及的两款车。有人说Polo就是Golf的弟弟,两款车差不多一样,分别只在体积大小。这倒也不算错,就如新Polo,我认为没有Golf般好,原因是车没这么大,发动机没这么有力,买这车不免没有Golf的享受,但车价其实却相差不远。选Golf或Polo,就如买房子,经济能力好便买大一点,经济条件有限,买小一点好了。
配备双增压系统
然而高尔夫GTI和Polo GTI之间,就不是车价差别这样简单,还关系到性能和操控性。Polo以1.4TSI发动机为基础,亦应用到高尔夫6身上,但GTI版的是双增压版本,涡轮增压加上机械增压,与FSI燃油直接喷注技术结合,强调低油耗、低排放(5.9l/100km与139g/km CO2),达到“小排气量大马力”的要求。其操作设定是,当发动机处于怠速踩油一刻,曲轴同步带动机械增压,进入渐进的增压状态,而在1,500rpm时涡轮增压亦可开始工作,待发动机转数升至3,500rpm时,涡轮增压完全取代机械增压,大力提升输出。由于两套增压系统既有不同的工作范围,又有所重叠,因此能够解决涡轮迟滞这种力量发挥不平均的现象,这系统和高尔夫GTI的单以涡轮增压提升马力很不一样。
不过,不论高尔夫或Polo,其GTI版本已成为大众重要的品牌代表,两车的包装同出一系,如D型的GTI方向盘,有拨片转挡控制,首次用到大众的小型车上;座位和方向盘及转挡杆的皮革上加上红色缝线,也是GTI的标志。然而Polo始终是廉价车系,即使在GTI这个最高的等级,仍然缺乏高档的豪华装备。无匙进入、多功能方向盘、电调座椅等属于高尔夫的档次配置,就不会在Polo上出现。
Polo GTI有三门和五门版,论方便无疑后者更胜,外形上GTI和普通版骤看分别不大,其实车头有GTI专用的散热网加上字样,车前扰流造型不同,大灯有大众目前最流行的LED小灯,四轮配孔式“Denver”17英寸轮圈,车尾的顶部小翼也稍大。
由于三门掀背更有GTI的身份特征,我毫不考虑跳上一台火红的Polo GTI,开始试车。路线不长,但厂方很用心地策划,从高速公路到最狭小的村庄道路都经过,还有一段短暂渡海横过莱茵河的经历,把德国各地域特色一网打尽。
同一家族脸谱演变
近年大众的新车都基于同一个脸谱作出轻微变化,车内操控布局也大同小异,因此,坐在Polo GTI驾驶席上,谈不上有新鲜感。不过既是相熟,也就是说可以马上上手了。其实这台1.4升发动机和七前速的DSG变速箱,我都与之交手多次(只是这回加多一个机械增压),对其性格亦有所了解:七前速DSG变速箱正常D挡下会尽快上高挡。所以,一开始就二话不说以手动转挡介入,让每个挡都一气呵成跑上高转。Polo GTI的动力达180匹,净重只有1194kg,计算马力与重量比例,和高尔夫GTI差不多,厂方的性能数据上,两车几乎一样,但Polo GTI更小、更轻,所以感觉上更敏捷。两套增压系统相互合作下,踏下油门,动力像无缝一样线性上升,车速也不断提升中,试车当日正值阴雨,所以我也没有把马力发挥到极点,加上个人认为传入车内的排气喉声浪太响了,往往到达高转区时我已忍不住升高一挡来减少转速,所以请恕没有真正考核Polo GTI的极速表现。日常高速公路使用的100km/h到150km/h范围内,Polo GTI的力量都胜任有余,像Polo这级别的小车,180匹马力还要想够不够用的问题吗?
多次试驾高尔夫GTI后,我们对大众车厂调校大马力大扭矩前驱车的技术和功力已再无怀疑,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和车架及悬挂设定,已经完全克服了前驱车转向不足的问题,新Polo GTI基本上将所有电子系统都用上,除了ABS、ESP、ASR外,还有XDS自锁差速器,因此,Polo GTI在行车特性上,非常接近高尔夫,转向中性之余,操控上也以轻松温和为主,由于在马力上有充裕的储备,所以不必很急剧的变化,只要好好控制油门便可。跑到山路上,得到DSG变速手动变挡之助,一切路段的车速和挡次都可以控制在最适合的范围,而且有180匹在手,出弯提速可谓轻而易举,论易驾性是无可怀疑的。由于车子低扭强大,七前速下,我就要改变驾驶的习惯,以往开五前速小车常用的二至四挡,变成在Polo GTI上的四至六挡,出直路上转六挡后,仍可以从容地加速,可见这台发动机的力量。
迁就日用驾驶
个人觉得,如果开Polo到GTI这级别,对运动化的要求就一定比较高,Polo GTI整体上无疑有点照顾日常舒适的需要,操控性的提升比不上马力的大幅增加,虽然这样迁就到大部分驾驶者,但我觉得,GTI是小众车,悬挂可以再硬一点,转向再清晰一点,油门再细致一点,刹车再敏锐一点,就能更配合车主对GTI的要求。
毕竟买小车买到GTI这档次,应该很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PoloGTI大可不必太考虑一般用家的用车习惯。我开了1.4级的基本型号,觉得一切恰到好处,所以感到GTI版可以激进一点,造一台名副其实的小钢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