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大多数铺主面临的现状
- 来源:新楼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购物中心,商业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06 13:40
理想:紧邻购物中心=土豪我们做朋友致富不愁
现实:土豪的确是土豪,你还是你
4月的一个周末,记者以“逛街”的状态,分别通过车行、步行两种方式进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时,几乎没有看到有人进入到与购物中心紧邻的商街中。
首先,停车场在购物中心楼下,车行出入不会经过地面,这让驱车前来想去隔壁地面商街的的人士不太方便,停好车后必须上到地面走十来米才能去到商街。
其次,当记者从正门进入该购物中心后,发现购物中心是一个封闭式的巨大空间,产品齐全,大部分都选择直接在此购物,所以人流相对集中。出商场时,记者特意挑选了唯一一个正对商街的出口,但是,该出口与商街之间隔了一条数十米长的商业步行街,而且街两边以各种体验式餐饮店为主,客观上又截流了部分溢出人群。
试想,对于“白富美”、“高富帅”来说,5层楼的商场逛街、吃饭、看电影都能解决,最后逛累了直接就在一楼甜品店喝个咖啡、吃碗西米露,完了下停车场就直接回家。而且购物中心肯定“逼格”更高,有多少人会执着地穿过那百米步行街,饶有兴致地去对面商街走走呢?
记者以为,该购物中心没有在人流动线上表现达出对商街“小弟”的照顾,想要通过与“土豪”做朋友而致富的的商街最终只能靠自己。
理想:前期吼得凶,众人抢得疯→后期商户生意好
现实:好多铺子开了,又关了
据悉,某开发商在以巨资拿下某区中心板块地下空间使用权和经营权后,声称将复兴该区域的商业形态。此举一出,各大媒体纷纷为其擂鼓助威,开盘当日火爆异常,商家竞相入驻。可几年间此地下商业区却是负面不断:延期交付、人气冷清、高空置率、商家维权……
当记者来到该地下商业区,第一印象便是采光严重不足,由于不通风,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偌大的地下商城,几家服饰店老板在门口坐着聊天,偶有过路的人也只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记者观察到,商场店铺的卷帘门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很多都是装修过,也就是说这里曾经开过业,只是现在都撤走了。就目前还在营业的店铺来看,主要是一些较廉价的服饰店,除此之外,还有几家串串、冒菜餐饮店,档次都不算高,卫生环境堪忧。
其中一家店主告诉记者,当时选择进驻该地下商场主要也是被其宣传攻势所打动,本以为这里是个淘金挣钱的好地方,谁知开发商后期配套跟不上,管理模式严重滞后,最终成了一座“空城”。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一些路人,发现他们主要都是以过路为主,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地下商场不够热闹、商品品质规格也偏低。
理想:周边数十上百万人口,生意不愁
现实:人口流量再大,不来也是白搭
次日,记者又和另一路体验者“豆花儿”、“莽娃”一行三人来到另一大型城市综合体进行实地考察。据悉,该项目在去年年中就开始交付部分商街,那么如今这些店家都赚到钱了吗?站在商街进口处,放眼望去,“满屏”尽是紧闭的铺门和开发商的招租广告,记者目测了一下,满租率应该不足30%,且基本都是餐饮类商家。
记者发现,该片区域聚集了大量信息产业类人群和高校人群,这部分人本应是此商街的主力人群,但为何是这幅惨淡局面?
经过走访在营业店主,记者清楚了问题的所在。首先该商街通达的便捷性较弱。有的人群步行十多二十分钟可到达,但是更多人需要花费更长时间甚至于辗转多种交通工具,这就给大量人流的聚集增加了抗性。
另外,店铺少、经营业态单一,商街显得颇为冷清,如此恶性循环,人们便更不愿来此逛街和消费。
因此,通达的便捷性和商铺业态的多样性,这两个“老大难”的问题若不解决,那么投资人想要“一铺养三代”,几乎就只能在梦里了。
文|张滴川 李小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