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禁运芯片未必是坏事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芯片,计算机,技术创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3 11:49
最近,美国商务部发布一份公告,决定禁止向中国4家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出售“至强”(XEON)芯片。消息一出,国内外一片哗然,美国为什么会突然对中国超级计算机使用的芯片实行禁运,禁运对中国会产生哪些影响等话题甚嚣尘上。依笔者看,美国此次禁运对我国而言未必是什么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们清醒地看到,近些年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但我们并不是“制造强国”。过度地依赖国外技术使得我们在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能力薄弱,国内企业缺乏活力。美国此次禁运,加之不久前的“高通反垄断事件”,相信能够让国内不少企业充分地认识到,想要真正成为“制造强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美国禁运芯片可能只是一个开始,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实施对我国技术及软件的出口管制和禁运措施,以此抑制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穷则思变,变则通,不变则壅。美国这一釜底抽薪,必然能够激起国内企业的斗志。想在发展中不受制于人,我们自己就一定要发愤图强,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化,掌握操作系统、芯片等核心技术。不少专家认为,之所以我国企业对技术研发活力不足,原因在于当我国科技人员自主研发出被禁运的技术及软件以后,美国等国家往往立即解禁,向我国大肆倾销,我国应该有针对性地出台《反禁运法》,当我国具备了禁运技术及软件之后,一定时期不得进口或征收高额关税等反制措施,以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民族产业利益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此,笔者认为,市场竞争是催化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开门揖盗固然不够明智,然而“报复”性反禁运,似乎也显得过于小家子气。
现如今的消费者已然不再盲目无知的媚外,消费选择更加理智,如果我们研发出的技术和软件真的过硬,相信到那时即便是“对手”来了,也将无功而返。
李秀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