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研发下一代锂电池 谷歌硬件扩张布局产业链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谷歌,可穿戴设备,创新
  • 发布时间:2015-07-13 12:34

  一周前,谷歌低调研发下一代锂电池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业内对项目内幕甚是好奇。据消息人士透露,谷歌此次研发的方向是先进的固态电池技术,由4名成员组成的谷歌研发实验室——Google X负责。

  近年来,电子消费市场的热度不断推至新高点,这有赖于芯片、屏幕等相关技术上的突破。而随着电子设备移动化的需求不断提升,业界对续航时间更长、耐温能力更强、形状更多样的电池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谷歌隐秘的电池项目,将新型电池技术又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固态电池,尤其是固态薄膜电池,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优势在哪儿

  技术迭代推动产品创新,30年前锂电池的诞生革新了消费电子产品的面貌,而随着可穿戴设备成为电子消费市场的新风向标,体积大、续航时间短的电池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正因如此,业界将目光投向了全固态薄膜锂电池。

  相比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锂电池,全固态薄膜锂电池有四大明显优势。一是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自放电率更低,充放电循环寿命更长;二是适应环境能力更强,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可在低至零下40℃、高至150℃的环境中使用;三是安全性能高,过放电的风险小;四是更为柔性,可缩小体积,适用于可穿戴腕表等移动电子设备。

  虽然有如此多的优越性,但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从技术实现上还面临诸多的难题。此外,成本问题也是商用化必须要考虑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发人员文卡特·斯里尼瓦桑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此类电池量产后能否降低制造成本。

  战略选择

  事实上,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在两年前就曾表示,移动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是影响其用户体验的“一个大问题”,电池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基于此,早在一年前,谷歌便开始尝试在自有设备中使用由其他公司开发的电池。

  而今转向自主开发,可能说明依赖外界的技术是行不通的。也有可能,谷歌在为以后向硬件领域扩张时不受制于人做准备。风险投资公司Formation 8硬件战略主管利奥尔·苏珊认为,谷歌“希望在硬件供应链上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命运。”而据了解,谷歌有至少20个依赖电池的项目,如依靠电池提供动力的无人驾驶汽车,电池续航时间有待加长的谷歌眼镜,以及依赖小型电池供电的纳米粒子疾病诊断设备等。

  除谷歌之外,诸如苹果、特斯拉、IBM等科技巨头也都在尝试改进电池性能,但与谷歌不同的是,他们对电池的技术探索主要是针对某类产品所进行的。固态电池技术将引起电子产品的又一轮创新潮,在还没有稳操胜券的时候,谷歌低调的姿态,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田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