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在整场发布会“黑苹果的自HIGH”主旋律下,三款乐视超级手机亮相。毫无意外的,这三款本来还是有点诚意的手机,在贾跃亭“极限、秒杀、超越、第一”的表述下,遭遇到媒体和意见领袖们的集体吐槽,当然娱乐圈除外。
如此大的不适感,如果说这是乐视的营销策略,负面效应也是效应,好吧,那承认你赢了。
卖点挺准的
在“全面秒杀果6和iPad”的背后,乐视手机1499元起的定价出卖了真相,它其实还是一款典型的堆砌硬件、靠性价比招揽用户从而获得其他收入的互联网产品。
从这三款手机来看,塑料后壳、联发科八核处理器、1499元起的乐1,无疑才是未来真正的销售主力,而其他两款全金属、骁龙810、2K屏、定价2499元起的乐1Pro和乐MAX,会受到成本、供应链和定价的掣肘,只是用来实现品牌占位。
撇开那些LOW的营销语言,其实乐视手机找的卖点还是挺对的,围绕着视频生态设计硬件和销售策略,大屏、内容分发、高性能处理器、高内存、送流量、买会员抵购机款,专门发布的EUI,其实就是乐视APP的扩展版,支持多屏和动态呈现,但在其他的UI界面上并无太多创新。
就凭这个卖点,加上乐视的营销资源,还是能够吸引到一批用户。给乐视手机用户画像,可以类比3G数据业务刚兴起的那部分人群,并非高富帅,反而是大量的民工、打工族等,他们手头资金并不宽裕同时娱乐方式单调。
乐视手机提供的视频体验,就会满足那些移动性高、空闲时间多、娱乐生活单调、对视听没有高品质要求的群体,比如说刚工作、热爱尝鲜的年轻人、缺乏娱乐设施的打工族、全职主妇等等。
至于无边框、像HTC致敬的外形设计,在专业玩家眼里只是呵呵,但对乐视手机的目标用户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确实蛮拼的
整体来看,乐视手机复盘了最初的小米模式,但要更拼。小米主打的是高性价比,仍然有利润空间,乐视则把BOM底裤亮出来,定价均低于BOM成本300元左右,今年目标就要过百万部,如果渠道、营销等运营得当,这个目标应该不难,问题是乐视手机后续能带来多少收入?
根据年报,2014年乐视的终端收入27.4亿元,与会员及发行业务收入24.22亿元几乎持平,说明乐视从内容上盈利仍是大头。终端业务只是在当前内容供应竞争激烈的状况下的一个推手,是乐视为资本市场提供的一个新题材。
但是手机用户到会员的转化率,应该是不如电视用户对内容的强依赖性,而如果没有强劲的内容收入做支撑,乐视脱掉底裤卖手机的模式能够维持多久,在目前资金链吃紧的状况下,很容易令乐视陷入一个危险的境地。
不单讲故事
乐视还是挺缺钱的。2014年底,乐视账面现金不到5亿元,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及存货合计超过26亿元。虽然估值高达800亿元,但暂时还无法兑现,银行方面对乐视贷款也很谨慎。据称,为了维持手机业务运转,乐视正在四处借贷,不惜高额利息。
博思咨询董事总经理龚斌表示,用钱在手,跟我走,没有50亿元资金在手,玩不起来。手机跟TV最大的不同在于替换周期,手机是快消品,TV是多年不换的耐用消费品;其次手机具有很强的个人身份属性,1000-2000元价格段产品的品牌诉求与性能配置、价格一样重要;再次大众消费群已经对类似的互联网营销产生了抗性乃至抵触心理。总体而言,中国市场一年4.5亿部的大盘,足以容纳乐视手机在利基市场生存,百万级的量并不难。
但是,故事能讲多大是一个问题。在乐视整个生态体系中,手机只是其内容资源的另一个终端载体,有助于其表述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概念,但是手机本身的操作,牵涉到巨大的资金、人力、物力,乐视对此要有足够的试错准备。
链接:视频网站的手机之旅
除了乐视,许多视频网站之前都已经试水手机,试图描绘一个生态圈的故事。只不过,“视频手机”的垂直概念,在手机这个错综复杂、玩家林立且生态烂熟的市场,就像一叶扁舟,极容易被狂风吹散。
1.爱奇艺2014年4月,爱奇艺与100+联合推出了一款名为100+V6的手机。这是一款充满百度元素的手机。它内置了百度的云ROM,并预装了各种爱奇艺APP。
2.土豆土豆在2014年8月的“土豆映像节”上联合朵唯手机发布了一款名为“朵唯”的手机,1300万像素可旋转摄像头,预装土豆APP可制作视频,定价为1999元。如今已无下文。
3.优酷今年4月1日,优酷宣布与IUNI联合发布一款名为泡芙小姐IU NIi1的手机,其名字正来自优酷自制动漫IP《泡芙小姐》,针对女性消费群体。售价为1999-2399元。但这款手机没有任何优酷元素,只是以泡芙小姐作为品牌形象而已。因此,优酷只是进行了一次动漫授权。
4.PPTV手机PPTV官方表示,将在4月22日发布PPOS,你会看好这个纯为资本而生的画饼吗?
林紫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