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遗漏的重要艺术事件
- 来源:艺术商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艺术事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30 12:27
话语权
《艺术商业》2015年1月刊刊登了由媒体评审团评选出的2014年艺术行业十大事件。基于此,有丰富经验的经纪人和收藏家王新友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每年艺术世界都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于是便有了所谓的“十大艺术事件”。从《艺术商业》评选的2014年榜单来看,无论是功甫帖、鸡缸杯、毕加索,还是唐卡,都与高价有关,都与成熟收藏家的视野和格局有关。毫无疑问,收藏家们让那些有价值的藏品获得了应有的价格。然而,除了这些上榜事件,还有什么遗漏的,未来又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引导大家的地方。
首先,我们要感谢那些为中国艺术市场做出贡献的藏家们,没有他们的支撑,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多少会产生一些桎梏或影响。但除了藏家之外,还有那些专业人士,他们在辛勤地耕耘,推动着艺术的发展,扩大艺术的影响力。北京画院美术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掘、推动、整理中国过去重要的绘画大家们,2014年举办了周思聪、李可染等人的展览,重要不重要?可是榜单里没有出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瑞士装置、影像大师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的展览,对中国的装置和影像艺术家来说,帮助和影响巨大,也没有人提;且说提到的草间弥生,她是有影响的人物,但基弗(AnselmKiefer)和肖恩·斯库里(Sean Scully)在上海的展览同样意义不凡——这两位艺术家,一个在德国,一个在英国,一个是表现主义大师,一个是抽象艺术大师。现在,在中国画坛上,许多百万级以上的艺术家都受其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些题材十分相似,但即便是这样的展览我们也予以忽视;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开幕,那是一个承担了政府职能的企业,为政府分忧解难,拿下世博会的法国馆,在2014年举办了“多重宇宙”这样重要的展览,我们也没有提;周铁海做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也是如此。更搞笑的是,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了个英国国宝级大师L.S.洛瑞的展览,同样无人问津,少有报道,也少有人去看。
我们究竟怎么了?我们的舆论导向怎么了?作为一级市场的一员,应该关心、参与并建设市场。但同时我更关心怎样才能让艺术走得更远,让画廊生存得更好,因为艺术是一切的前提。看看这些评选结果,80%是商业,那就不用找这些拥有话语权的主编们来评,让艺术爱好者参与即可。这是我质疑的地方。媒体的导向太重要了。天天报道数字,让大家都对数字有兴趣,让新入场的藏家看到数字就兴奋,这是有问题的,大多数人都无法抵挡数字的诱惑。
作为专业人士,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如果想在这个领域长期关注和参与的话,都必须做一些商业之外的功课,这对中国的艺术发展尤为重要。面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成熟,有几个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中能够真正展开自己的历程?毫不客气地说,80%都是垃圾和伪艺术,所以才导致了中国艺术市场从2005年大规模的井喷,到一次、两次的调整,再到2014年又开始重新洗牌,反反复复。中国收藏家们的满腔热情毋庸置疑,但由于市场不成熟,很多人的投机心理强,导致长期持有的人少,换手过快。更重要的是,我们缺少艺术家——我指的是在艺术创造和语言方面能够逐渐形成自己面貌并做出贡献的艺术家。大多数时候,大家都认为创造了一个东西,便加以无限放大。2014年,小清新、小情趣充斥市场,如果靠这样的东西,艺术则难以发展。中国势必成为一个怪例:在国际市场走弱的时候,我们依然很好;在国际市场反弹时,比如欧洲市场再一次崛起,我们却在徘徊。
王新友
偏锋新艺术空间创始人
文/王新友 编辑/岳岩 图片提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