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向生活靠拢 调整期中的拍卖市场
- 来源:艺术商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艺术,调整期,拍卖市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30 13:09
从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减缓上涨势头至今,3年中共计6次的春秋大拍并没有让这种调整势头有所好转。截至12月,2014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量较2013年同期下滑了18.26%,成交额下滑了17.37%,数据显示拍卖市场距离回到巅峰不止“一步之遥”。而在“任性哥”刘益谦凭借两件过亿拍品频频抢占各大艺术报道头条的背后,是整个市场对于“买气”的深深期盼与无奈。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拍卖专场与板块仍呈现出逆市上扬的态势,虚火渐渐熄灭的拍卖市场,也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拍卖“关键词”。
2014年秋拍,各家拍卖公司在抱怨拍品难寻的同时,仍旧在绞尽脑汁寻找新的突破点,在天价艺术品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终端买家就成为拍卖公司主要的销售对象。而什么样的拍品最能吸引他们,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拍卖结果。从2014年秋拍的成交结果来看,趣味性成为最重要的调整方向。
关键词一:趣味专场 送礼、居家两相宜
近两年异军突起的西泠拍卖已经在南方拍卖公司中拥有领军地位。已经成立十周年的西泠拍卖在2014年秋拍中隆重推出了第12个全新专场——中国园艺盆景专场。“融合、创新与跨界”是时下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而盆景这门始于东晋时期的古老艺术,正适合与当代生活有机融合。
在我国的盆景历史上,古代文人一直是盆景的创作者,他们运用美学观念和材料赋予盆景美的外在形式,又通过诗歌、绘画等为盆景注入具体而生动的精神内容。明末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清代园艺学家陈淏子的园艺学古籍《花镜》,都记载有盆景雅玩。盆景通过立意、造型、置阵布势、养护管理等艺术和科学的手段,以小见大,将画境和意境相融合。西泠拍卖盆景园艺部经理叶为民表示,西泠拍卖一直倡导艺术融入生活的藏玩理念,推出园艺盆景专场,整体构建和再现了传统文人高雅、隽永、深邃、闲逸的审美意趣,并辅以当代意味。在传统文人精神不断回归的今天,很多人都期望能将自己的家布置得更富有趣味,盆景专场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对于此门类的渴求,而经过专家的筛选,这些盆景不论在艺术性还是观赏性上都比人们在花卉市场中看到的更加精美。在临近春节的时候,盆景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礼品选择。
最终的成交结果也令人满意,100件作品中有84件成交,总成交额861.235万元,其中一盆树龄约150年、盆龄约50年的黑松以184万元成交。在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今日,这一“活”的门类无疑给藏界注入了一种全新氛围与体验。
除了盆景之外,深受古今文人爱好的文房艺术品也在西泠拍卖中取得了上佳成绩。2014年12月13日,西泠秋拍“文房清玩·历代古琴”专场举槌,共推出10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达到2381.65万元。其中,宋代“乾坤橐蘥”款仲尼式琴以920万元的成交价拔得头筹;次日上午,“中国明清泥金扇片”专场的20件拍品百分之百成交,总成交额2098.75万元;15日,“文房清玩·晚清六大家篆刻”专场18件拍品悉数成交,总成交额1192.55万元。近年来,文房清玩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逐渐显现上升的趋势。与传统的收藏热点如书画、瓷器相比,文房收藏的基础更广、更踏实,西泠这几个专场的成绩喜人,更显出“小文房”这类趣味性专场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勃勃生机。
关键词二:打破坚冰 国内也能购买青铜器
除了在趣味性上动脑筋之外,寻找“生货”仍旧是拍卖公司生存的第一要务。这次西泠秋拍又让人们惊喜了一次,推出的国内首个青铜礼器专场引发了藏家的热切关注,不仅带来“白手套”的成交结果,更在市场的调整期内成功发掘了一个突破性板块,也成为整个青铜器市场变革的标志。
参与了本次拍卖的业内人士认为,青铜器属于国之重器,国家一直不允许公开拍卖和交易。但西泠本次专场开先河、破坚冰,并得到了国家文物部门的许可,具有很好的实验作用,说明国家文物局在严格执行文物法规的情况下,也有所解压、突破和创新,国内的收藏家现在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青铜器——解藏家之渴,富民间收藏,推动了艺术品收藏的良好发展。整场拍品共计16件,100%成交,总成交额高达3900万元,其中9件拍品成交额破百万元。
此次“青铜礼器”专场的首件拍品为商晚期的“青铜兽面纹觚”,以50万元起拍,最终以132.25万元成交。首件拍品就破百万成交,给本次专场开了一个好彩头;卢芹斋旧藏“商晚期·青铜兽面纹斝”以954.5万元成交,夺得本场桂冠;陈介祺旧藏“西周厉王·噩侯驭方鼎”280万元起拍,最终以839.5万元成交;卢芹斋旧藏、赛克勒递藏的“西周晚期·妊小簋”以200万元起拍,506万元成交。可见,名家递藏与著录清晰都为本场青铜礼器拍卖100%成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对此,西泠印社拍卖总经理陆镜清在拍后表示:“中国首个青铜礼器专场的试水成功,其收获的意义比成交额数字更为重要。这个专场3800多万元的成交额,也许对于我们整个十周年庆典拍卖不算什么,但是它的意义很深远,尤其是青铜器,因为它有着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我们每一次在推新专场拍卖时,都会思考它是否有可能对今后这个艺术门类的推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三:“王铎”现象 引领书法价值回归
自古以来,收藏一直以“金石字画”的顺序排列,书法历来广受重视。然而,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十几年却一直呈现“书不如画”的倒挂现象。除了审美倾向外,很多人认为书法作品的收藏门槛高于绘画作品,需要具备更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储备方能理解和欣赏,这是造成书法市场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2014年秋拍之后,一位书法家却成功带动了整个书法拍卖的行情。
中国书法史上有“先王后王”之说。“先王”即王羲之,“后王”即王铎。王铎是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与董其昌齐名,而其取法更加高古,其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在2014的秋拍中,各家拍卖公司不约而同地推出了王铎专场,中国嘉德大观夜场中首次推出了王铎书法作品专题;北京荣宝也推出了王铎诗文稿墨迹;北京匡时拍卖作为王铎作品市场纪录的保持者,一如既往地推出了王铎重量级的千万级作品,王铎因此成为秋拍中众人关注的焦点。
2014年11月21日,中国嘉德2014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王铎的笔底毫端”专场中,共上拍20件王铎作品,总成交额8214万元,成交率达到95%。这是中国拍卖史上首个王铎书画专场,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其中,王铎写给好友今础的八幅扇面全部成交,成交结果也十分令人满意。“匆匆赶来嘉德大观夜场,就是为了看王铎的那几张扇面”,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在拍卖现场的这一番感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这个国内首个王铎夜场拍卖,董国强认为这样的机遇非常罕见。“这个专场的20件作品几乎来自同一个藏家的释出,还有极少的零散客人提供了几张作品,这个专场成功的原因更多在于缘分和运气”,“下次还能不能碰到这么多王铎的书法作品,我也不能肯定,还是要看机缘能不能再次青睐我们”,中国嘉德书画部负责人郭彤也承认凑出本次专场十分不易。
在接下来的北京荣宝“王铎诗文稿墨迹专场”中,王铎晚年创作的诗文共计19件作品成交率达90%。总成交额1210万元。北京保利2014秋拍“翰不虚动——中国古代书法专场”中推出的王铎归于道山前一年所作《致戴明说札》,以270万元起拍,经过多轮激烈竞争,最终以1620万元落槌,成交价达到1863万元。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认为,秋拍中出现的“王铎现象”看起来偶然,实际上也是必然。这几年学术界对王铎的深入研究已经波及市场层面,赶上这两年书法作品的价格在涨,大家就聚焦到了王铎身上。匡时中国书画部业务经理程良锋则有着自己的判断:相对来讲,王铎作品的存世量比较大,给今天的市场打下了基础;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海外回流的热潮,而当拍卖的势头起来,国内的王铎作品自然就拿出来上拍了;再加上各家拍卖公司也在追逐市场的热点,王铎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键词四:名人旧藏 留存一段记忆
张信哲、孟小冬、孙佩苍这一连串的名字令2014年的秋拍格外闪亮,名家私藏专场已经成为各家拍卖行的杀手锏,因为这些名家的收藏本身就代表着专业。
2014年10月16日,银座国际拍卖宣布,受孟小冬基金会之托,将于秋拍期间推出“冬皇故物专场”,每一件珍贵“故物”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2014年11月30日,“冬皇故物专场”最终以708.6万元的总成交额、100%的成交率完美收槌。其中,溥濡亲赠孟小冬的白描《观音》以230万元成交,不仅夺得本场桂冠,更刷新了溥濡此类题材作品的拍卖纪录。据说在孟小冬的晚年,这幅《观音》一直被悬于自家客厅,可见其对这幅白描的喜爱。而杜月笙送给孟小冬的唯一一件珠宝,17克拉的“哥伦比亚祖母绿戒指”最终以115万元成交。1950年,已经63岁的杜月笙不顾家人反对,不顾身体疾病,坚持与42岁的孟小冬在香港举行婚礼。结婚当天,杜月笙将这颗祖母绿戒指赠予孟小冬作为定情之物。
“冬皇故物”专场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一代传奇人物孟小冬不朽的个人魅力,更是拍卖行在挖掘拍品文化价值和潜在价值时的一次大胆尝试。从各界买家背景及拍卖现场的表现上来看,这种忠于原物文化价值、以情怀打动人心的专场设定方式的确能为冷冰冰的竞买加分不少。
另一位演艺界名人张信哲则委托北京保利进行了“华彩霓裳——张信哲先生暨海外藏家珍藏明清织绣服饰”专场拍卖,最终155件标的成交79件,取得1641.86万元的成交额。其中,清乾隆的“蓝色绸平金银绣云龙纹龙袍”以160万元成交,为此场拍卖的最贵拍品。拍卖当天,张信哲并未到现场“督战”,而是在3号预展过后就动身返回台北。“我的工作都是提前排好档期的,这次确定拍卖日期比较晚,所以很遗憾不能在现场出席拍卖会。当然希望成交率能高一些,不过知道织绣类在收藏界是冷门,所以倒也没什么期待。”
和上面两位不同,西洋绘画收藏的开拓者孙佩苍则凭借自己的专业性眼光为藏家呈现了精彩的私人专场。北京翰海上拍的“画史津梁——孙佩苍家族旧藏”专场在举槌前便整场撤拍,32件拍品由国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整体收购,其中包括多幅徐悲鸿油画,虚谷、任伯年等的多幅书画以及孙佩苍在两次旅欧期间收购的数件西洋美术家的原作。此次国家优先购藏更进一步证明了孙佩苍这批藏品的珍贵性。
除此之外,众多演艺圈明星买家已然成为这两年拍卖场上的生力军,王刚、张铁林、海岩、王中军、冯小刚、张涵予、陈道明、陈鲁豫等身影的出现,让拍场更加星光熠熠。继张铁林、范冰冰等明星艺人在北京保利秋拍上采购之后,著名影星刘晓庆也出现在了香港天成国际秋拍上,在这家以珠宝拍卖著称的拍卖行竞得了4件璀璨珠宝。其中,天然冰种翡翠配紫翡翠、紫色蓝宝及钻石、吊坠项链、吊耳环与戒指套装212万港元,天然紫翡翠配红宝石、粉蓝宝及钻石吊坠项链70.8万港元。
2014年秋拍的大幕已经落下,各家拍卖公司又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新一年的春拍。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知道春拍过后,这些关键词是否还会成为决定成交的关键呢?
采访、文/本刊记者杨列编辑/刘向林图片提供/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西泠拍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