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两相宜
- 来源:汽车博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博物馆,李思践,移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2 14:34
随队报道此次经典车巡礼的两个周末,让我有些习惯了那些古老汽车以与它们年龄不相副的速度呼啸而过,也习惯了那种汽油未完全燃烧的特有气味。而在上海汽车博物馆里,在精心布置的灯光下,这些带给人速度与激情的经典汽车又展现出了它们迷人的另一面。它们光洁、精致,娇艳欲滴,却又充满了力量感。
博物馆划分为历史馆、珍藏馆和探索馆三部分。一层的历史馆以时间顺序为参观者理清汽车发展史的脉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模仿风洞设计的展示空间,克莱斯勒Airflow和林肯Zephyr以巨型风扇为背景,将空气动力对汽车造型的影响清晰表现了出来。而设在三层的探索馆内,大量寓教于乐的教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汽车工作原理。同时,这里也是大量新能源车的舞台,既有时下最流行的纯电动汽车,也有已经逐渐被忘却的只排放水的氢动力车型。
据说在佛罗伦斯工作的医生们有时会遇到突发斯汤达综合症的病人。患者因为置身文艺复兴密集的艺术遗产之中,受到强烈的美感刺激而引发头晕眼花、心跳加速等症状。在上海汽车博物馆二层的珍藏馆内,经典车爱好者就可以体会到类似的感受。从生产于1890年的Kimman马车到拥有16缸发动机的凯迪拉克V-16,从最经典的奔驰300SL欧翼到有巴洛克天使之称的宝马501,这里的每一款都值得静静欣赏,细细品味。
我们与李思践馆长的谈话就从这些珍贵的展品开始。据介绍在博物馆建设初期,几乎所有展品都是从各个车厂文化遗产部门借调来的,而现在的近百辆馆藏中有80%都属于博物馆自有。在积累藏品的同时,博物馆也在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维修保障团队。
作为参与了博物馆选址、设计和运营的核心人物,当被问及其中的艰辛时李馆长似乎不太愿意多谈。聊到策展的思路,他却打开了话匣子。大概做汽车博物馆和做汽车杂志有一些相似之处,都必须热爱汽车、乐于分享。但博物馆无疑面对着更复杂的受众群体,参观者中既有汽车爱好者、又有对这种奇妙机器一知半解的青少年。如何兼顾不同年龄层、不同生活背景的参观者呢?对此李馆长没有给出什么具体的案例,却是从更高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在他看来,“移动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最贴切表达”,而汽车赋予人们移动的自由。回忆一下第一次骑上自行车,第一次亲自驾驶汽车的画面,相信每个人都能会体会到这种自由感带给我们的愉悦。它是普世的,甚至可以说是自然选择赋予人类的,就像音乐带给人的律动一样,深深根植在DNA中的某个角落,等待着被触发。而经典汽车往往能够唤起人们对逝去时光美好的记忆或是单纯的向往,所以它是老少咸宜的,可以触动每一个欣赏者。
其实相比于很多艺术品,汽车只有百余年的历史显得很短暂,但它与社会、人文和时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体量、色彩、工艺和细节又具有与生俱来的视觉冲击力。我们能感受到汽车在这里绝不是当作单纯的工业品来进行展示,而是被非常巧妙地融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氛围之中。老式照相机、老式电话机等带有时代特色的物件渲染出岁月的痕迹,电子展版内还有介绍新古典主义音乐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资料,帮助参观者了解相应时代的艺术文化成就。更有趣的是,在阿尔法·罗密欧Giulia GTV背后的投影荧幕上,一对青年男女正在地中海沿岸的露天酒吧调情,汽车就像是一分钟前才停到那里的一样,飞鸽自行车和幸福摩托的背影则是上海老街弄堂的市井图像。
事实上,馆内布展的方式甚至让我有些感动,不仅灯光设置极为考究,而且没有国内博物馆里常见的那种碍眼的围挡。可是即便像我这样深知展车不菲身价的参观者,在面对它们性感的线条时,也会忍不住产生一种抚摸的冲动。或许这就是李思践馆长所说的,那种汽车带给欣赏者的最真实、最简单的触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