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中华文化的忠诚助力电视戏曲的新生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典型样板,传统戏曲,中华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9 09:47
——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节目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
10月27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节目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赵德全,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及于魁智、李胜素、白燕升、六小龄童、谢涛等戏曲表演艺术家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国家主管部门领导、学界、艺术界专家不仅围绕如何进一步弘扬中华戏曲文化,探索当下戏曲节目的发展主旨和路径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还从多个角度评析节目,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建议。
田进指出,“《走进大戏台》是一档有历史深度、文化厚度、时尚热度、创新锐度的原创节目。在戏曲领域深耕细作,把传统戏曲与现代电视技术手段相结合,转换成契合当代受众喜欢的形式,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样板。”
胡苏平则认为,“想要真正提升栏目的品质,需要加深理解中华戏曲博大精深的文化基因和美学精神,并真正融入到电视栏目的一切创新和创作中去。而人民群众对文艺、戏曲的期盼和专家的支持都将是我们提升《走进大戏台》栏目品质的动力”。
而一直以来,山西卫视坚持“民族范·中国风”的频道定位,对于原创文化节目始终都要求要注重人民性、艺术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四性统一。正如山西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辑郭健所言,“百姓情怀、文化品格、山西底蕴、创新精神,是我们的办台宗旨,更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主流媒体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承戏曲文化彰显媒体担当
“戏曲为表,文化为底,传承展示民族精神与脉络;广泛吸纳群众参与,推动戏曲艺术,活在当下、乐在民间;融合时代文明成果,为传统戏曲开拓新的艺术进步。”在田进看来,《走进大戏台》节目中,这几个特点尤为凸显。
“山西有深厚的戏曲文化根脉,这使得我们有信心将《走进大戏台》打造成全国第一电视戏曲平台。”胡苏平部长坚定的说。
另据胡苏平介绍,全国300多个剧种,山西现存的就有50多种,占到全国的1/6。山西的梅花奖得主,大梅花有49名,小梅花有170多名,“我们的演员源源不断,在全国遥遥领先,山西舞台剧精品剧目在全国排前三位,很多有名气的戏曲表演艺术家都是从山西大地成长起来的。”
节目组提供资料也显示:15年来,《走进大戏台》已累计制作播出838期,全国性的大型戏曲晚会20多场,送戏下乡390余场,还走出娘子关,北上内蒙古,走进陕西、河北等省区市。近年来,晋剧四大梆子、地方小戏及京剧、豫剧、黄梅戏等中华戏曲都在这方舞台上精彩亮相,深得全国戏曲界人士赞赏。该栏目还先后荣获“星光奖”等国家及山西省重大奖项30余项,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的表彰,并荣获“山西十大文化品牌”。
“好节目的标准是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看来,节目想要吸引观众靠的是品位,而不是用眼花缭乱的刺激感,去冲淡乃至消解戏曲艺术带来的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
研讨会上,仲呈祥强调要从戏曲的魅力中寻找中华美学的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一个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主要标志,自觉认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具有永生的魅力。那文化基因在哪里?我认为典型的就在中华戏曲里。”
同样,阎晶明认为,节目能够更多发挥其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上的职能。在戏曲艺术的内涵、精髓、主题、发展脉络、生命力的根基方面对观众进行引导性传播,这是繁荣当代中国文艺亟待直面的问题。
除此之外,他对于节目还有更多期待,“一定要把《走进大戏台》变成一个人生的戏台,不但让大家了解艺术,而且也能够更好地思考社会、思考自己的人生,这样会使节目的传播力得到更大提升。”
在赵德全看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走进大戏台》恰好可以作为山西卫视寻找立足之处的突破口。而戏曲文化的传播要有创新的形式,更要有全国视野,这样才能使节目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知名度、品牌度,《走进大戏台》2015的实践和2016年的规划,显然是在回答这些问题。
如何将戏曲文化变成经典?张德祥表示,世世代代的戏曲艺术家在唱腔和表演上的积累,才能凝练出经典的曲调,而这就是《走进大戏台》在做的事儿。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
创新节目形态树立栏目品牌
“传统和经典的东西永远都在,只是我们缺乏发现它的眼睛。传统和经典永远不会尘封,希望它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焕发出青春应有的状态,”这是山西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张敬民对栏目全新定位——“戏曲新榜样,传统正青春”的解读。
事实上,从今年4月白燕升担纲《走进大戏台》栏目总制片人、总导演以来,节目一直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创新。
例如,首先开启了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还推出了名家访谈系列节目《燕升访谈》,挖掘戏曲人背后的故事,使节目收视率有了大幅提升。此外,《晋月盈秋》等大型晚会以及“戏曲进校园”等地面活动也进一步扩大了节目影响力。
而对于栏目的未来规划,白燕升介绍,2016年《走进大戏台》将选择老、中、青三代10位有代表性的戏曲艺术家进行名家访谈,传播正向能量,在2016年春季隆重推出。
第三、四季度将继续推出全国青年演员擂台赛,并将总决赛以2017年全国戏曲晚会的形式呈现。在此基础上,《走进大戏台》还将成立艺术团,走出山西,向外延展知名度,加强和企业合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戏曲续命。
对于白燕升加盟山西卫视,作为核心人物规划《走进大戏台》的未来之路,于魁智感慨道,“他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戏曲媒体工作者,和我们从事传统戏曲艺术的专业人士一样,完成着一个使命和理想,就是将戏曲火种代代相传。”
李胜素对于培养青年戏曲演员的做法深表赞同,“戏曲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培养青年的专业人才上下手。而对于青年戏曲演员而言,学一出戏很不容易,几年才能登上舞台,他们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走进大戏台》正是给了专业青年演员一个展现才华的平台。”
六小龄童则希望戏曲文化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跟观众交流,而戏曲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我说过要想演活孙悟空,演员必须接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学习,而不是戏剧。戏曲基本功中包括歌唱、表演、武功等,这都是别的门类不具备的。而少年时期戏曲的学习,无疑会成为一个优秀演员的坚定基础。”
“无论是名家访谈,还是青年演员擂台赛,引入比拼、打擂等年轻人特别喜欢的娱乐性表现形式,使得节目在内心情怀的表达和戏曲价值的传递上更有效果。”肯定之余,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晋剧名家涛谢也对节目充满期待,“除了为演员搭台、为戏迷唱戏,提升栏目整体文化品味,的确还需进一步开拓戏曲文化市场,才能使这档经典栏目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辉。
对于大家的建议和期待,山西卫视总监陶亿笑称,“我们会用最短的时间,把《走进大戏台》打造成一档有情怀、有品质、有海内外影响力的高端戏曲栏目,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戏曲文化真正走进大众,传承未来。”
文/薛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