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扫描
10月20-22日,2015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在京举行。本届交易会共设节目交易、业务论坛、新剧发布、专项推介等多项活动。“制播联手开拓内容产业新空间”主题论坛同期举行。
纵观2015年文艺创作市场发展状况,可以总结为3大现象,即高颜值小鲜肉,大IP和真人秀。2016年这3大热点会否继续发光发热,值得期待和探究。对此,本届秋推会各方围绕相关话题以及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电视栏目等多元电视节目形态进行了研讨和交易。交易会共集结664部、26782集电视剧,18部862集动画作品,以及44部近13000集纪录片、电视节目参展。
本次交易会集中展现了一批讴歌中国梦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材作品。包括以一代廉吏为主角的经典传奇《糊涂县令郑板桥》;从不同侧面反映抗日战争的《古城小女人》《战火红颜》《义道》《大染坊续》;歌颂当代美好和谐生活的《旺夫成龙》《老公们的私房钱》《幸福又见彩虹》《淘气爷孙》等。
此外,在本届秋推会展出的电视剧清单中不难发现,2016年IP剧仍将占据较大比例,且题材以古装剧为主。包括备受关注的玄幻剧《古剑奇谭2》《幻城》《诛仙》《仙剑奇侠传云之凡》《青丘狐传说》《轩辕剑之汉之云》,以及宫廷剧《东宫》《寂寞空庭春欲晚》《美人谋律》《凤囚凰》《后宫·如懿传》等。除古装剧外,现代剧则有《微微一笑很倾城》《亲爱的翻译官》等。
综上可以看出题材层面,2016年相较2015年未有太大改变,“战争剧、情感剧仍是主旋律。数量方面2016年与2015年相比也不会有大变化,但亮点不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表示。
与往年热闹的境况不同,今年秋推会稍显冷清,对此尤小刚认为,演员阵容和卫视编播安排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本届秋推会遇冷的主要原因。“从秋推会展出的剧目来看,优质演员资源相对匮乏,很多新剧目的主要演员尚未确定下来,而打造一部精品大剧仅靠小鲜肉、高颜值肯定是不够的。但随着综艺节目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演员将档期留给综艺节目。”
2015年可谓电视剧市场调整的一年。从年初开始实施“一剧两星”到9月份宣传部“加审”卫视黄金档电视剧,政策层面的加强管控使得2016年电视剧市场整体走向尚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离习总书记在文化座谈会上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也正因如此,观望成为目前很多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的态度,这也是产业调整的必然结果。”
针对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尤小刚认为,这不仅需要从业者深入思考、探讨,更需要相关部门从政策层面制定出规则。而对于愈发火爆的IP剧、翻拍剧在2016年是否会继续强势发力,则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明晰,毕竟其市场表现与卫视编播比例等密切相关。
针对本届秋推会电视剧展出情况,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秘书长王鹏举表示,“从今年展出的电视剧来看,未来电视剧题材都在朝年轻化方向发展,无论现代戏、古装戏都是如此。从品质来看,大投资、高投入的重大题材缺乏。从创作角度来看,电视剧受网络文化影响越来越严重。总体来说,就是电视剧越来越‘轻’,重大题材、严肃题材缺乏。以行业目前的现状,确实存在投资风险太大的问题。”
王鹏举也表示,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精品剧短缺。“题材虽然在往小处走,不过精品的评价标准也在改变。例如《伪装者》《北平无战事》等剧,都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但在表现人物命运方面,做出的努力比以前要深入得多,同样也是精品剧。”
随着各大卫视季播节目的增多,2016年一线卫视多采用大娱乐战略,即周五、周六、周日连续3天晚间播放综艺节目,因此2016年电视剧市场将被进一步压缩。以湖南卫视为例,2016年其单周电视剧播出时长将从870分钟缩短至730分钟。
对此,王鹏举给出建议:随着观众对电视剧需求的进一步百花齐放,以及对品质的更高要求,创作者需坚持自身特点、做出独特风格,通过差异化、精细化打造创新型优质剧。
CSM等多家调研机构数据表明,在“一剧两星,一晚两集”政策实施后,卫视频道收视份额应声下落,同时马太效应明显,频道差异化程度增强。电视剧在卫视平台地位下降,卫视作为电视剧播出平台影响力下降,电视剧传统业务模式收益能力下降,但与之相关网剧等业态能力大大增强。
营收压力的增大使得省级卫视间竞争更为激烈,不断创新编排方式成为省级卫视首选应对策略。在1.5轮跟播、二轮播出成为新现象的同时,优质独播剧亦展现强势网络传播实力。为打造差异化竞争,2016年独播剧、周播剧有望继续大放异彩。
可以看到,伴随网络平台的崛起,电视剧网台联动将成为2016年新趋势。会员制发展成熟后,电视台与网站之间将不再是竞争关系,转而成为分工、受众市场更为明晰的合作互补关系。对制作机构来说,如今网络平台的购买能力已“比肩一颗‘星’”。
2015年网络自制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网络剧大投资、大制作已成新常态;另一方面,知名导演和演员涉足网络剧,视频网站也与业内顶尖影视制作公司开展积极合作。进入2016年,随着各方优质资源的涌入,网络自制剧将迈向大剧化、精良化时代。
此外,在秋推会期间,由首都制作业协会和《综艺报》联合举办了“制播联手拓展新空间”论坛。《综艺报》总编辑陈晓梅梳理2015年收视情况,建议制播业积极调整拓展业务新空间。在此次论坛上,主办方还针对今年电视剧市场分别进行了三场高峰对话,从“影视公司涉水电影或综艺节目,优势何在,规避什么”“电视剧市场调整年,卫视与地面频道的购播新趋势”“制作业如何做好网络剧”等不同角度做出解读,为参会者提供参考和思辨方向。
文/唐潇霖 陈巍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