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山花漫山崖
- 来源: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李琼,崔少明,王明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27 15:09
铜仁市东邻湘楚,北接重庆,素有“黔东门户”之称,这里铁路、公路、航空、水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铜仁市现辖2区8县,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国土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0万。聚居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4%,各民族的民间文化多姿多彩,人民勤劳,民风淳朴。
人们把山多姿、水多韵、人多情的铜仁美誉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这也寄托了铜仁人民的理想:将铜仁建设成为充满爱心、富有情义、平等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且让我们在实地走访中探寻铜仁的计生协工作如何在参与建设美好家园中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李琼:生就计生命,不了计生情
李琼,现任铜仁市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市计生协会执行副会长。1982年参加工作即进入计生行列,是人口计生和计生协工作的行家里手。
2009年,李琼时任石阡县分管人口计生工作的副县长。由于长期与人口计生打交道,她产生了疲惫感,萌生了离开这个工作的念头。然而,组织上却将她调到市计生协会主持工作,她有些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既来之,则安之。天性乐观的李琼很快撇开心结,投入到工作中。在老会长戴振华同志的亲自谋划下,积极开发党政重视,从加强组织建设切入。首先完善网络,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铜仁计生协工作也迅速打开了局面。
2008年,铜仁市即明确:市、县两级按照当地总人口数的人均0.5至1元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并将建立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纳入计生协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状;2011年,为确保乡、村两级工作开展,明确每个乡(镇)5000元、将每个村300元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与此同时,铜仁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县“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全覆盖,募集基金1800万元。2013年又启动了村级生育关怀基金建立工作,目前有104个村居共募集基金400余万元。2009年,铜仁市级经费就达到了200万,如今已经增长到260万,这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地级市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谈到已经开展的工作,李琼由衷地感到自豪。她清楚地记得在2013年“幸福微笑”公益活动现场,时任市委书记刘奇凡拉着她的手说:“计生协组织这样的活动,群众受了益,协会的影响力也得到提高,这是大大的好事,以后还要多多地举办。”
完善的组织网络、健全的工作机制、丰富的服务活动,提升了计生协的影响力,增强了计生协的凝聚力。李琼同志现在离不开这份特殊的事业了:“我这就叫生就计生命,不了计生情。”
崔少明:“生力军”要有“生力军”的样
崔少明,原铜仁市计生协秘书长、调研员,一辈子的计生干部,铜仁计生协的元老,计生协业务工作的专家。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计划生育协会应当成为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生力军’,这是关于计生协工作的基本定位。我们的老会长戴振华同志对此曾经有个很形象的比喻:‘生力军’有点类似战争年代的战地宣传队和现在篮球场上的拉拉队,‘主力军’负责攻城拔寨,‘生力军’负责加油助威、积极声援和宣传鼓动。”说到这里,崔少明露出了心领神会的微笑,眼神也更加坚定了。
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基于人口计生工作在贵州的特殊性,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双降”目标的决定》。铜仁敏感地认识到: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是实现“双降”,控制人口数量的盲目增长。由此,全市各级计生协会的基本职责就是围绕“双降”目标。以育龄群众和计生困难家庭为对象,搞好宣传、帮带和服务,只有完成好这一任务,才能称得上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这项工作应该主要靠村级协会来完成,如果村级协会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发挥不了应有作用,必然会导致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相脱节。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以老会长戴振华同志为首的铜仁市计生协作出了“全市计生协系统以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工作阶段已基本结束,必须将工作重点转向发挥生力军作用的新阶段”的基本判断和目标定位,提出了以开展计生协合格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力求将“有人干”与“怎么干”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
崔少明认为铜仁要坚持把计生协合格村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在计生协合格村创建问题上,我们有过艰苦的探索、有过激烈的争论,收获得益于我们有一位德高望重且业务精通、工作作风极其务实、基层工作经验丰富、领导艺术水平高超的戴振华老会长。我们把这一工作定义为计生协会抓基层、打基础的关键性工作。只有把基础打牢,让‘生力军’有个‘生力军’的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明礼:“较真”的人要干接“地气”的事
翻开王明礼同志的工作履厉,他先后担任过石阡县人口计生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县计生协执行副会长、市计生协理事等职务。特别是在担任县计生协会执行副会长期间,他团结带领协会一班人紧紧围绕人口计生中心工作,锐意创新、务实工作,在加强乡村两级计生协工作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王明礼是一个在工作上“较真”的人。2013年,市计生协会对基层创建计生协合格村工作进行了暗访督查,督查结果反映了诸多问题,石阡县也不例外。“较真”的王明礼立即行动起来,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力量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系统梳理出计生协工作的“软肋”。
“说白了,我们的创建工作不接‘地气’,很多村计生协实际上还是墙上协会、纸上协会。我是个‘较真’的人,我要干点接‘地气’的事。”王明礼对存在的问题毫不遮掩。
只找准问题还不行,“较真”的王明礼认为:必须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并上升到县委政府层面上进行安排部署。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石阡县计生协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建议,得到县委政府的采纳并于2013年底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计生协会工作的意见》。
王明礼认为:现在计生协工作接地气,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干起来很来劲。其中有两件事情他一直津津乐道,一件事情是2010年以来,县计生协在坪山乡佛顶山村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围绕治穷、治愚、治病开展系列工作,使20户贫困母亲家庭实现了增收,摆脱了贫困;另一件事情是2013年石阡“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筹集基金173.52万元,使计生协会更加有能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帮助计生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困难。
2015年4月,王明礼因为年龄原因卸任石阡县计生协执行副会长,但是他说:我卸任不卸“任”,我要做一个特殊的计生协会员,仍然愿意为计生协工作奉献微薄的力量。
印江县计生协:幸福花开计生家
大冷的雪天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雪中送炭。印江县合水镇坪楼村的李春秀最庆幸的是她真碰上了雪中送炭的人。2012年,原来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的李春秀带着在外地学到的葡萄种植技术返家准备创业,正为资金愁得不行。县计生协了解到这一情况,将从省级争取到的20万元“幸福工程”项目落户到合水镇坪楼村,交由李春秀、杨艳、卢达婵三户领办。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春秀等人利用资金种植葡萄200亩,吸引其他农户种植120亩,形成320亩葡萄观光园,成立了印江梵净山无公害生态葡萄专业合作社,并探索建立了“能人+合作社+计生户”的管理模式。“葡萄园能有今天的规模,全靠政府和计生协的帮助,现在销售也不愁。我会和大家一起把产业做大,把家庭搞好,把计生政策宣传好。”李春秀如是说。
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健康是最大的幸福。印江县合水镇符家沟村李梅滟出生于2013年7月8日,天生唇裂,生母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抛下父女俩,外出一去不归。其父李俊只好靠在外打工,维持生计,李梅滟由年迈的奶奶在家照顾,生活十分艰难。
2014年4月,“幸福微笑—贵州千名唇腭裂儿童救助行动”走进铜仁,在市、县计生协会的帮助下,年仅9个月的小梅滟获得了到铜仁妇女儿童医院接受免费修复手术的机会。考虑到小梅滟家的特殊情况,县计生协将其免费接送到铜仁做手术,还发放了住院期间的生活补助费。李俊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县计生协的帮助,我的女儿不可能这么早得到手术,我以后一定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且还要多宣传计划生育的好处。”
漾头镇计生协:计生协是咱群众贴心人
碧江区漾头镇位于碧江区东部,距铜仁城区28公里,辖3个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81.2平方公里,总人口7570人。
2013年以来有153对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妇推迟生育,11对早婚早育对象承诺达到法定年龄再生育,53对夫妇放弃二孩生育。不过这其实也与镇计生协的努力工作密不可分。
要想群众观念转变,宣传教育始终是“打门锤”。漾头镇计生协长期坚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围绕群众所好、所乐、所需抓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新的婚育观念,漾头镇计生协认真实施农村纯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致富、安居、成才、保障、亲情”五大工程,使“关爱女孩”行动向纵深发展。
2013年,贵州省计生委提出实施人口计生“双诚信双承诺”,漾头镇计生协将其与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有机融合,逐步成为了推动人口计生“双诚信双承诺”的重要力量。主要承担宣传相关政策,协助村支两委拟订协议(《村规民约》),发动会员带头签订协议、模范执行协议,组织骨干会员与计生对象签订帮带协议等工作,特别是通过人性化的宣传、帮带和务实的服务扶助赢取理解和支持,从而引导群众参与人口计生“双诚信双承诺”。这不仅减轻了工作量,而且拉近了镇、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减少了对立情绪,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九龙村计生信息员田秀就感慨说:“以前我们上门访视生育对象,总是小心翼翼的去,怕别人不理解我们的工作。现在,一有生育信息,生育对象或家属就主动向我通报,每次访视,人家都是客客气气,这是我多年来担任村干部以来没有遇到的事。”
冷朝刚: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
“我们村民要小康,全靠会长冷朝刚。”这是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1000多村民对本村党支部书记、计生协会长,全国劳动模范冷朝刚的评价。
2002年冷朝刚担任起了村支书。他是一个善于动脑筋、作风正派、敢想敢干的能人,一上任后便开始思考如何带领乡亲致富。
2010年村计生协进行了换届,冷朝刚当选会长。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决定由计生协会员带头,组建种植业分会和养殖业分会,“抱团发展”,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出来。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了,冷朝刚开始研究起乡村建设、管理和服务问题。因为他认为: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远不是群众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于是,“美丽青杠坝”的建设大幕拉开了。
青杠坝村制定了“山上建生态果园、山腰建农家乐园、山下建蔬菜田园”的中长期规划。“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基础设施建设是第一步。村计生协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寨绿化、道路硬化、家庭净化、院落美化、农业产业化“五化工程”,促进规划顺利实施。全村争取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硬化村组公路,新建了提水站、游泳池、村寨花园、休闲广场、移民安置小区,建成了全省首个村级公墓区、全省首个村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县首个安全人畜饮水协会,建起了远程教育接收站、农家书屋,开通了有线电话和电信网络。如今的青杠坝,那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014年,青杠坝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万元,比同期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804元。大部分村民拆除以前的破旧木屋,在公路边建起一排排别墅式黄墙砖房;曾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短短几年时间,增加到370万元。2015年4月,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青杠坝村调研时说:“青杠坝村通过农村改革,走出了一条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令人由衷高兴。”
杨再炼:一心为民的好会长
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但在以前,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守着优势不发展,兜里没有几个钱,村民整天闹不和。
2006年,有思想的杨再炼放弃自己的事业,竞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他决定首先解决“人”的问题。上任伊始,就把村班子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支部和村委会学习、党员议事、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党员一对一帮扶等制度,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支部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
班子力量增强了,人的关系理顺了,接下来,就该是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了。经过一番思索,他定下了“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建好基础设施,打通致富的“道路”。在他和村支两委的努力下,人畜饮水、通组公路、水利灌溉等工程渐次完善,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是调整产业结构。最初是西瓜,后来是甘蔗、蔬菜、草莓,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村民逐渐富裕起来了。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杨再炼和村计生协不忘计生困难家庭。2013年以来,村计生协积极开展“情暖计生大走访”活动,为计生家庭群众排忧解难,共慰问计生伤残病亡家庭2户、计生贫困大学生11名、一般计生困难户7户。全村共资助2013年高考二本以上的本科生(独生子女户、双女户)4名,每名2000元,共发放救助金8000元;认真落实独生子女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优惠工作,对全村独生子女、双女绝育家庭开展免费参保参险活动,共计18户。
上任9年,杨再炼用一颗火热的心,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为党和群众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李春学:带领会员群众齐心奔小康
今年41岁的李春学,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安山村计生协会会员、理事,松桃桃源生态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积极响应党的计划生育号召,苦口婆心地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主动到镇政府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他还一门心思地带动当地计生协会员和计划生育二女户、独生子女户发展香菇种植,将计生工作与发展香菇产业有机结合,采取计生协+基地+合作社+计生“两户”的发展模式,将小香菇做成了大产业,使当地80余户计生协会会员在家门口年均增收3万至5万元,使会员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李春学组建的合作社发展香菇产业120亩,建菌棒生产加工房、标准贮藏室、菌种房等配套设施房4座,种植香菇100余万段,预计年均可实现产值500余万元。
“我办理独生子女证后,加入了李春学的合作社。3年来,按成本每菌棒2元,我买了2万棒,社里对我们跟踪指导,除去成本我每棒纯收入至少2元以上,一年内净赚4万元不成问题。”独女户毛全康感激地说。“到李春学的合作社打工,按每人130元/天,每月发一次工资,从未拖欠。”独生子女户杨敏连忙插话。“有李春学掌舵,我们发展香菇产业不愁卖不出去,社里有3台烘干机,相当于给我们买了‘保险单’。”二女户毛全勇抢过话说道。
加入桃源生态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82户计生协会会员,通过入社种菇,年户均增收3至5万元,实现了会员在家门口,手中享有一个真正的“金饭碗”。
李春学的合作社在当地已逐步形成一条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产业链条,调动了当地村民关心、支持、参与人口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计生协工作与香菇产业的双提升。李春学也被评为“最美协会人”——中国计生协十佳人物。
佀英杰:青春无悔
人人都说计生工作是“天下最难做的事”,特别是在基层搞计划生育,那是难上加难。但佀英杰干起来还很带劲。
2008年,佀英杰进入万山区万山镇土坪社区工作。在人员分工时,人人都不愿意担任计生委员,佀英杰主动承担这一工作,当选了土坪社区计生协会会长,计生工作一干就是5个春秋。
土坪社区计生工作搞得好,不仅因为佀英杰说服能力强、执行国策信念坚定,还因为他始终把育龄妇女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为她们办事,从而得到了育龄妇女的认可。
土坪社区每一个计生家庭情况,每一个育龄妇女的的生活状况,佀英杰都放在心里,他的心里有一张计生家庭的民情图。今年,在他的牵头下,社区建立了“村级生育关怀基金”,到目前募集了1.5万元资金,专门用于该社区计生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的帮扶救助。每年“5.29”他还会组织育龄妇女搞活动、做培训,让计生知识深入计生家庭中,转变生育观念,树立婚育新风,形成了人人讲计划生育的良好氛围。社区的计生工作得到了育龄妇女的支持,计生协会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得以改变,全社区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共有282户,14岁以下独生子女有118户。2014年社区放弃符合政策二孩生育意愿的有12户。
佀英杰就是这么一个在基层默默奉献的计生协干部,在他干计生工作的这5年里,土坪社区在万山区万山镇的计生工作评比中获得4次一等奖,在整个万山区也是名列前茅;土坪社区2012年获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国家级示范村(居)”称号。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铜仁之所以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又说:“自然的生态的人文的铜仁卓然于世,游人怎么不闻名将至,财富怎么不趁势而入呢?”。
在美丽的梵净山下,我们的计生协组织散布各地,恰如一朵朵山花漫开在山崖,微风吹来,一抹清香徐徐飘过……
在铜仁人的心里,我们愿意静静地欣赏那人与自然同频共振的和谐乐章!
(编辑 唐欣欣)
文 纪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