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舸:后危机时代贸易融资发展图景
- 来源:银行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刘连舸,后危机时代,贸易,融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27 14:33
运用贸易融资应对金融危机历程的回顾
2008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全球贸易急剧萎缩,作为贸易发展生命线的贸易融资缺口巨大。贸易融资的不足,直接影响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积极运用贸易融资,应对金融危机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第一,国际社会通过各种形式,呼吁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重视和加强贸易融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够置身世界经济大局之外。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救人即是救己,帮助贸易伙伴即是帮助自己,需要各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通力合作,加大运用贸易融资的力度,以促进世界贸易,帮助全球经济复苏。两年来,在G20领导人金融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WTO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都安排有针对贸易融资的专门议题,以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并促使各国付诸行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多次出席会议并提出“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等多项主张。经过努力,各国都以多种形式不同程度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种通过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方式,大大改善了贸易融资的金融环境。
第二,全球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出口信用机构等均采取特别措施加大贸易融资力度。如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针对危机导致风险加剧影响贸易开展问题,将全球贸易融资计划份额扩大至30亿美元,同时针对贸易融资流动性短缺问题,启动了全球贸易流动性计划,初期资金为50亿美元加上商业银行配套资金75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的贸易便利计划和泛美开发银行的贸易融资促进计划,均通过大幅扩大份额的方式解决急需资金支持的贸易活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将其贸易融资计划扩大了一倍,达到25亿欧元。各国出口信用机构在扩大出口担保与出口信用保险份额的同时,开始纷纷提供直接融资,除开展中长期业务外,也开展短期业务,并且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机构有中国进出口银行、美国进出口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澳大利亚出口融资与保险公司等。例如,在2008年12月第五次中国与美国战略经济对话期间,中美两国进出口银行发表了向新兴市场提供200亿美元贸易融资的联合声明。此外,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针对全球贸易供应链推出了贸易服务设施系统,为银行与企业架起了办理贸易融资便利的桥梁。
第三,各国金融机构重视和加强贸易融资。全球各大银行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纷纷回归传统银行业务。贸易融资业务以其受资本硬约束较小、风险相对较低、收入稳定的优势,备受金融机构的重视与青睐。各金融机构一方面加强银行自身贸易融资团队与执行力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国际银行间的合作力度。此外,不少国家政府还直接向本国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或利用国际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内出口信用机构的主权信用和资金,支持银行扩大贸易融资。
当前全球贸易融资面临的挑战
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世界各国内需反弹,消费需求回升,外贸呈现积极变化,贸易融资在不断恢复。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外贸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贸易融资处于变化之中,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全球贸易未来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对贸易融资影响较大。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部分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制约了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的扩大,需求不足的不利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这对全球贸易未来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同时对促进贸易发展的贸易融资开展也带来不确定性。贸易融资虽出现暂时性增长,但未来各国外贸增长一旦出现反复,必将会造成贸易融资增长的反复。
第二,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为应对危机而作出的努力是否可持续将影响贸易融资的开展。近来,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屈从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纷纷推出更加严厉的限制贸易措施,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009年以来各国采取的特保、反补贴和反倾销等措施均大幅增加,尽管20国集团领导人华盛顿峰会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随后20国中有17个采取了47项限制贸易的措施。这对全球为应对危机出台的一系列贸易融资促进政策以信心打击并制约其推进步伐。
第三,贸易融资对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挤压的敏感性直接影响其开展。长期以来银行经营以贷款为主要资产形式,鉴于贸易融资对流动资金贷款具有很强的替代作用,同时具有跟单特征,处理比贷款复杂,操作风险大,专业性较强,银行经营过程中难免舍难求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融资的大力拓展。此外,为了防范风险,有关部门加强了金融监管,导致有些企业达不到银行授信条件,也造成贸易融资下降。
未来加强贸易融资发展的建议
面对种种复杂严峻形势的挑战,国际贸易复苏的基本态势未改变,但实现持续、全面复苏将是缓慢而曲折的过程。我们必须看到,国际贸易对增加一国国民收入、扩大就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更需对贸易融资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充分发挥其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助推全球经济复苏。
第一,国际社会应坚持把贸易融资作为促进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有效工具不动摇。事实证明,贸易融资是促进国际贸易开展和经济持续增长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危机时代,还是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均应将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优先考虑的重要政策措施。尤其是各国领导人在全球峰会上达成的关于贸易融资的一致共识,应尽快得以落实。此外,在坚决反对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各国需适应金融危机后带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及社会发生的变化,采取新的应对战略,从而优化贸易融资环境。
第二,充分发挥全球多边机构、开发机构、各国出口信用机构在开展贸易融资方面的作用。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要积极落实推出的相关贸易融资促进计划,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机构开展合作,扩大贸易融资份额。此外,各国出口信用机构、政策性机构在积极做好传统出口信贷、出口担保、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的同时,应加大贸易融资业务开发与拓展力度,扩大业务规模和覆盖面。
第三,各国银行业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贸易融资。各国银行业应积极履行金融业社会责任,转变经营观念,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根据新的巴塞尔协议,贸易融资资产被确定为低风险资产,这为贸易融资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各银行应以此为契机,转变思路,加快资源整合和团队建设,针对贸易融资特点改革授信管理模式、创新产品、优化业务流程,推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大发展。
第四,大力开展国际间银行贸易融资合作。国际银行同业应通过建立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大力开展短期贸易融资便利、同业代付、风险参与、信用证转开与保兑、保函转开与保兑、国际双保理、福费廷二级市场买卖等贸易融资业务合作。一方面,通过借助金融同业的网络和客户资源,延伸银行服务范围,提升对客户的服务品质。另一方面,通过为银行同业核定授信额度、给予融资便利、提供增信服务等方式,为全球客户提供融资支持或风险保障,从而起到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我们相信,经过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洗礼,全球贸易融资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应抓住机遇,总结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构建未来发展新图景,从而有效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和平衡发展。
(作者系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