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金融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 来源:银行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区,金融危机,作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27 15:05
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保护自身是生命的本能。在金融已经一统天下、万众屈从的当下,金融危机就成为了人类不得不面对、时不时会出现的“刺激”。观察近几十年以来各次危机中人类的反应,不难发现颇有几分一脉相承的感觉。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代用钞“scrip”应运而生,美国许多地方政府用其支付员工的工资。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不可阻挡,泰铢率先贬值,泰国Santi Suk村的村民们开始印发被称为“merit”的自制货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一时间相关行业“哀鸿遍野”,人们的实际收入严重缩水,生活水准的维持岌岌可危。此时,在美国底特律市12个社区开始印制自己的钞票--名为“Detroit Cheers”的社区货币,社区成员通过支付“Detroit Cheers”保证自身的福利水平,同时这种货币的流通使得社区成员能够互相扶持,共同振兴社区经济。在之前的银行并购风潮中略显弱势的美国社区银行也在危机中大放异彩。
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的研究报告《金融危机对美国社区银行的影响:困难时期的新机会》称,绝大数社区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优于大银行,其在新增存款、开拓新客户、市场定位和保持财务稳健等方面的能力,在危机中不降反升。一些社区银行甚至认为,金融危机带来了过去几十年都没有的发展机会。在泰国,因自制货币而被地方政府以分离反叛罪送上法庭的Santi Suk村的村民们重新开始使用“merit”。在日本东京,一些街角商店的小老板认为“在自己的社区创造自己的小型价值流通循环”是一个应对经济衰退带来的部分不良后果的好办法。他们提倡商品价格的10%可以用购物奖励的“代用券”支付。社会福利组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方案,即通过社区组织与街区内的商业点签约,完善社区“代用券”,使它成为真正可以合法流动的“货币”,来促进社区救助。
无论是社区银行,还是社区货币都是社区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上述种种现象无疑是在说明,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运行良好的社区金融都是人类面对金融危机时的选择反应,它在隔离危机影响和缓解危机后果两方面的优良表现,使不少人将其视为深陷金融危机泥沼时的“逃生扶梯”。
社区金融作用分析
作为集合概念的社区金融,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金融活动,又包括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同时具有其独特性--立足于明显的地域范围。总之,社区金融是指以社区为基础的各类成员(居民个人、社区企业等)所产生的一切金融(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需求和社区内部各种金融机构满足其需求而开展的一切金融活动。社区金融之所以能够成为“逃生扶梯”,源于其在抵御金融危机的侵袭和修复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两方面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社区金融是金融危机的“隔离墙”
社区金融鼓励社区成员互相换取所需,以促进内部消费,将生活水准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活跃的内部消费意味着对外界货品依赖的减少,这极大地加强了社区经济的自力更生能力,提高其对抗经济依赖的可能性。同时,成员之间的联系和社区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可以为社区成员提供将个体背负的“麻烦”通过面对面交流,找到可以共同承担问题、分享利益的盟友的机会。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社区资本的内部循环,为良好的社区经济自主性奠定了基础。
扎根于明确地域的社区金融具有立足熟人社会的特点,这为金融活动的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一方面,社区金融机构与社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工作人员往往也是社区的成员,能收集到需要金融服务者的信用、社区关系、家庭、性格、可自由支配的个人开支等软信息。这种软信息的获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它可以帮助社区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服务期中能够很好地减少信息外部性成本,同时熟悉抵押品,避免逆向选择,更有效地了解和控制信贷风险。另一方面,鉴于自身的资金规模,为了避免高风险业务失败可能引起的巨大道德风险,社区金融机构在自身的业务选择上,往往秉持稳健保守的经营理念,进行高敏感的风险管理。例如,社区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普通的信贷、结算等业务,较少涉及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有活力的社区金融能够给予所在社区良好的经济自主性和敏感负责的风险监控意识,这恰恰是抵御金融危机的优良武器,使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隔离金融危机的影响。
社区金融是金融危机的“镇痛剂”
金融危机常常遗留下大规模的失业、贫困和社区衰落等后果,化解这些严重问题同样也是社区金融存在的重要意义。
首先,作为社区金融重要部分的社区银行可以说是面向小型企业信贷的领先供应商。信贷可得性促进了小型企业的发展,使其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因金融危机而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社区成员。此外,失业人员可以参与社区货币计划,通过进行社区公益劳动或是为他人服务换取社区货币,进而获得所需生活用品,实现自身的“收支平衡”和灵活就业。
其次,社区金融所提供的信贷可得性不仅仅关注小型企业,个人和家庭也是重要对象。它通过解决长期束缚社区发展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社区的生活:帮助成员提高获取金融机构帮助的能力,帮助成员掌握相关金融知识等,实现改善低收入个人和社区经济状况的目的。因而社区金融能够协助社区在扶贫和防止衰退上实现重大进步,尽可能修复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
实践经验剖析
美国社区银行实例--伯克-赫伯特银行
伯克-赫伯特银行(Burke & Herbert Bank)成立于1852年,是弗吉尼亚州最古老的银行之一,拥有约20个位于北部,包括华盛顿大都市区的分行,迄今为止资产规模达到16亿美元。该银行拥有稳健的、多年来保持一致的经营理念,例如:坚持客户在申请贷款时,必须能够满足最低20%保证金的标准;信贷经理需要实地走访客户的住处,确保抵押物的估价与现实相符等要求。其业务重点是针对社区成员的个性化服务,提供诸如支票和储蓄账户、货币市场账户、贷款违约保险、个人退休账户和借记卡、财务策划等服务。其房地产贷款(包括住宅和商业房产组成的几乎所有的抵押贷款)、商业和消费贷款也丰富了银行的借贷活动。
伯克-赫伯特银行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业务范围位于特定的社区,拥有地缘和人缘上的优势。二是卓越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主要是源于较高的自有资本比率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偏好,使其业务传统,较少涉及高风险业务;扎根现场带来的人缘、地缘优势利于其客户选择和风险监控。三是组织结构简单,减少了信贷决策环节和软信息的扭曲、流失。四是注重参与社区活动。加入了市民团体和其所在地的地方商会,为当地的学校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对当地的救济行动给予了支援并对社区中的低收入人群奉献了特别帮助。五是注重自身的亲民形象。自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显现以来,以“信用与信任”为主打宣传,重点突出“安全性”和“亲民”色彩,强调“社区银行,自己的银行”这一定位和有别于大银行硬性服务的“人性化服务”。银行的网站除了展示金融业务外,甚至成为该社区的“门户网站”,社区几乎所有的信息均可从银行网站得到。银行热线除了提供一般的金融咨询和电话银行服务外,还是社区非金融业务的“百事通”。这使得伯克-赫伯特银行不仅被美国广播公司等评为2008年度“美国最安全银行”,还被著名财经网站The Street.com等媒体评为“最贴心银行”和“服务最佳银行”等。
伯克-赫伯特银行坚持稳健的经营理念和高敏感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专注于服务有限地理区域内的小型企业、家庭和个人,从社区吸纳资金又将其运用于社区。在帮助社区增强经济自主性和活力的同时,自身也在金融危机中获得了大踏步的发展。
美国社区货币实例--伯克夏尔
伯克夏尔(BerkShares)于2006年9月29日诞生在马萨诸塞州,由5家银行的12个分支机构发行,是美国目前较有活力的十几种社区货币中规模最大的一种。在伯克夏尔货币体系中,已有近400个商家签署同意接受伯克夏尔的协议、超过70个区域的非营利机构接受伯克夏尔用作捐款。伯克夏尔共发行了5种面额的纸币:分别为1、5、10、20和50,与美元的兑换比例是100:95,即100伯克夏尔可兑换95美元。在流通过程中,只有在兑换时才以100:95的比例进行,其余在任何消费场所,伯克夏尔都可以全额使用,这意味着消费者拥有5%的优惠折扣。使用伯克夏尔能够在商家处购买商品和服务,也可以找零、支付员工薪水或者捐款给本地的非营利机构。
伯克夏尔货币体系旨在强化社区成员对社区经济重要性的认识,选择使用社区货币的成员意味着承诺首先购买本社区商品。这能够确保由本社区创造出来的价值可以在最大比例上留在内部循环流通,从而使得社区的资本得到充实,为社区内各种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机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伯克夏尔的使用使社区成员能够通过建立一个真正充满活力、繁荣的社区经济来实现维持社区健康和福利的个人责任。有活力、内部循环流畅的社区经济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因而可以减少该社区对全球经济的一个不可预测的依赖,促使其具备在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的资本。
阿根廷社区货币实例--信用券
“信用券”(credit)是主要用于在社区市场进行交易的一种纸币,其发行面额有0.5、1、2、5、10、20,约30单位等值1个阿根廷官方货币比索,券面上印有:“Value of Human Energy”,可以译为人的动力价值。可以用该信用券交易的一个社区市场对每个交易摊位只收取0.2个比索加2个单位的信用券。其对入场交易者的要求是必须经过注册登记,且接受过培训的会员,同时必须能够理解和遵守会员权利、义务,在场内只能使用信用券,不得使用正规货币。这个社区市场交易的商品名目繁多,凡是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都可以在市场中找到。
与美国社区货币相比,阿根廷社区货币更加倾向于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交易,人们主要是通过社区市场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缺乏了与企业的互动。而且交易活动不够封闭,外部人员,例如志愿者的影响明显,以上因素可能导致拥有社区货币的阿根廷社区的经济自主性没有美国社区那么强。不过,阿根廷社区货币的运行目标更加集中一些,主要是侧重于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这与阿根廷经济衰退之后,大量人口进入贫困和失业状态有关。从这一层面上讲,阿根廷社区货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解决了部分成员的就业问题,节约了政府的救济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的严峻后果。
总结
面对汹涌澎湃的金融危机,似乎所有个体都会产生“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恐惧感,一个方圆不过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社区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块礁石,很难想像可以避免被淹没。但是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剖析,不难发现能够流畅进行内部资本、商品循环,具有较强经济自主性的社区是可以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带来的“冷酷寒冬”的。当然,这是因为有活力的社区金融为其竖起了保护膜,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但是,即使在面对表现优异的成绩单时,我们也不能够简单地将社区金融当成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万金油”,社区金融发展到今天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止步不前、完美运用的程度。比如,如何吸引社区成员自主进行内部消费和交换,即社区内部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做到与社区外部相比性价比相当或更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提升社区经济的自主性,使其能够在很高程度上保持封闭性,从而不受外界影响,即如何使社区拥有足够全面的产业结构和商品类别以实现充分的自循环等,都是未来需要继续研究探索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项目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JY063)、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资助课题“另类信用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和舒缓机制研究”支持)
……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代用钞“scrip”应运而生,美国许多地方政府用其支付员工的工资。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不可阻挡,泰铢率先贬值,泰国Santi Suk村的村民们开始印发被称为“merit”的自制货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一时间相关行业“哀鸿遍野”,人们的实际收入严重缩水,生活水准的维持岌岌可危。此时,在美国底特律市12个社区开始印制自己的钞票--名为“Detroit Cheers”的社区货币,社区成员通过支付“Detroit Cheers”保证自身的福利水平,同时这种货币的流通使得社区成员能够互相扶持,共同振兴社区经济。在之前的银行并购风潮中略显弱势的美国社区银行也在危机中大放异彩。
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的研究报告《金融危机对美国社区银行的影响:困难时期的新机会》称,绝大数社区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优于大银行,其在新增存款、开拓新客户、市场定位和保持财务稳健等方面的能力,在危机中不降反升。一些社区银行甚至认为,金融危机带来了过去几十年都没有的发展机会。在泰国,因自制货币而被地方政府以分离反叛罪送上法庭的Santi Suk村的村民们重新开始使用“merit”。在日本东京,一些街角商店的小老板认为“在自己的社区创造自己的小型价值流通循环”是一个应对经济衰退带来的部分不良后果的好办法。他们提倡商品价格的10%可以用购物奖励的“代用券”支付。社会福利组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方案,即通过社区组织与街区内的商业点签约,完善社区“代用券”,使它成为真正可以合法流动的“货币”,来促进社区救助。
无论是社区银行,还是社区货币都是社区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上述种种现象无疑是在说明,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运行良好的社区金融都是人类面对金融危机时的选择反应,它在隔离危机影响和缓解危机后果两方面的优良表现,使不少人将其视为深陷金融危机泥沼时的“逃生扶梯”。
社区金融作用分析
作为集合概念的社区金融,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金融活动,又包括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同时具有其独特性--立足于明显的地域范围。总之,社区金融是指以社区为基础的各类成员(居民个人、社区企业等)所产生的一切金融(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需求和社区内部各种金融机构满足其需求而开展的一切金融活动。社区金融之所以能够成为“逃生扶梯”,源于其在抵御金融危机的侵袭和修复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两方面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社区金融是金融危机的“隔离墙”
社区金融鼓励社区成员互相换取所需,以促进内部消费,将生活水准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活跃的内部消费意味着对外界货品依赖的减少,这极大地加强了社区经济的自力更生能力,提高其对抗经济依赖的可能性。同时,成员之间的联系和社区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可以为社区成员提供将个体背负的“麻烦”通过面对面交流,找到可以共同承担问题、分享利益的盟友的机会。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社区资本的内部循环,为良好的社区经济自主性奠定了基础。
扎根于明确地域的社区金融具有立足熟人社会的特点,这为金融活动的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一方面,社区金融机构与社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工作人员往往也是社区的成员,能收集到需要金融服务者的信用、社区关系、家庭、性格、可自由支配的个人开支等软信息。这种软信息的获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它可以帮助社区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服务期中能够很好地减少信息外部性成本,同时熟悉抵押品,避免逆向选择,更有效地了解和控制信贷风险。另一方面,鉴于自身的资金规模,为了避免高风险业务失败可能引起的巨大道德风险,社区金融机构在自身的业务选择上,往往秉持稳健保守的经营理念,进行高敏感的风险管理。例如,社区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普通的信贷、结算等业务,较少涉及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有活力的社区金融能够给予所在社区良好的经济自主性和敏感负责的风险监控意识,这恰恰是抵御金融危机的优良武器,使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隔离金融危机的影响。
社区金融是金融危机的“镇痛剂”
金融危机常常遗留下大规模的失业、贫困和社区衰落等后果,化解这些严重问题同样也是社区金融存在的重要意义。
首先,作为社区金融重要部分的社区银行可以说是面向小型企业信贷的领先供应商。信贷可得性促进了小型企业的发展,使其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因金融危机而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社区成员。此外,失业人员可以参与社区货币计划,通过进行社区公益劳动或是为他人服务换取社区货币,进而获得所需生活用品,实现自身的“收支平衡”和灵活就业。
其次,社区金融所提供的信贷可得性不仅仅关注小型企业,个人和家庭也是重要对象。它通过解决长期束缚社区发展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社区的生活:帮助成员提高获取金融机构帮助的能力,帮助成员掌握相关金融知识等,实现改善低收入个人和社区经济状况的目的。因而社区金融能够协助社区在扶贫和防止衰退上实现重大进步,尽可能修复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
实践经验剖析
美国社区银行实例--伯克-赫伯特银行
伯克-赫伯特银行(Burke & Herbert Bank)成立于1852年,是弗吉尼亚州最古老的银行之一,拥有约20个位于北部,包括华盛顿大都市区的分行,迄今为止资产规模达到16亿美元。该银行拥有稳健的、多年来保持一致的经营理念,例如:坚持客户在申请贷款时,必须能够满足最低20%保证金的标准;信贷经理需要实地走访客户的住处,确保抵押物的估价与现实相符等要求。其业务重点是针对社区成员的个性化服务,提供诸如支票和储蓄账户、货币市场账户、贷款违约保险、个人退休账户和借记卡、财务策划等服务。其房地产贷款(包括住宅和商业房产组成的几乎所有的抵押贷款)、商业和消费贷款也丰富了银行的借贷活动。
伯克-赫伯特银行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业务范围位于特定的社区,拥有地缘和人缘上的优势。二是卓越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主要是源于较高的自有资本比率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偏好,使其业务传统,较少涉及高风险业务;扎根现场带来的人缘、地缘优势利于其客户选择和风险监控。三是组织结构简单,减少了信贷决策环节和软信息的扭曲、流失。四是注重参与社区活动。加入了市民团体和其所在地的地方商会,为当地的学校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对当地的救济行动给予了支援并对社区中的低收入人群奉献了特别帮助。五是注重自身的亲民形象。自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显现以来,以“信用与信任”为主打宣传,重点突出“安全性”和“亲民”色彩,强调“社区银行,自己的银行”这一定位和有别于大银行硬性服务的“人性化服务”。银行的网站除了展示金融业务外,甚至成为该社区的“门户网站”,社区几乎所有的信息均可从银行网站得到。银行热线除了提供一般的金融咨询和电话银行服务外,还是社区非金融业务的“百事通”。这使得伯克-赫伯特银行不仅被美国广播公司等评为2008年度“美国最安全银行”,还被著名财经网站The Street.com等媒体评为“最贴心银行”和“服务最佳银行”等。
伯克-赫伯特银行坚持稳健的经营理念和高敏感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专注于服务有限地理区域内的小型企业、家庭和个人,从社区吸纳资金又将其运用于社区。在帮助社区增强经济自主性和活力的同时,自身也在金融危机中获得了大踏步的发展。
美国社区货币实例--伯克夏尔
伯克夏尔(BerkShares)于2006年9月29日诞生在马萨诸塞州,由5家银行的12个分支机构发行,是美国目前较有活力的十几种社区货币中规模最大的一种。在伯克夏尔货币体系中,已有近400个商家签署同意接受伯克夏尔的协议、超过70个区域的非营利机构接受伯克夏尔用作捐款。伯克夏尔共发行了5种面额的纸币:分别为1、5、10、20和50,与美元的兑换比例是100:95,即100伯克夏尔可兑换95美元。在流通过程中,只有在兑换时才以100:95的比例进行,其余在任何消费场所,伯克夏尔都可以全额使用,这意味着消费者拥有5%的优惠折扣。使用伯克夏尔能够在商家处购买商品和服务,也可以找零、支付员工薪水或者捐款给本地的非营利机构。
伯克夏尔货币体系旨在强化社区成员对社区经济重要性的认识,选择使用社区货币的成员意味着承诺首先购买本社区商品。这能够确保由本社区创造出来的价值可以在最大比例上留在内部循环流通,从而使得社区的资本得到充实,为社区内各种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机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伯克夏尔的使用使社区成员能够通过建立一个真正充满活力、繁荣的社区经济来实现维持社区健康和福利的个人责任。有活力、内部循环流畅的社区经济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因而可以减少该社区对全球经济的一个不可预测的依赖,促使其具备在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的资本。
阿根廷社区货币实例--信用券
“信用券”(credit)是主要用于在社区市场进行交易的一种纸币,其发行面额有0.5、1、2、5、10、20,约30单位等值1个阿根廷官方货币比索,券面上印有:“Value of Human Energy”,可以译为人的动力价值。可以用该信用券交易的一个社区市场对每个交易摊位只收取0.2个比索加2个单位的信用券。其对入场交易者的要求是必须经过注册登记,且接受过培训的会员,同时必须能够理解和遵守会员权利、义务,在场内只能使用信用券,不得使用正规货币。这个社区市场交易的商品名目繁多,凡是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都可以在市场中找到。
与美国社区货币相比,阿根廷社区货币更加倾向于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交易,人们主要是通过社区市场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缺乏了与企业的互动。而且交易活动不够封闭,外部人员,例如志愿者的影响明显,以上因素可能导致拥有社区货币的阿根廷社区的经济自主性没有美国社区那么强。不过,阿根廷社区货币的运行目标更加集中一些,主要是侧重于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这与阿根廷经济衰退之后,大量人口进入贫困和失业状态有关。从这一层面上讲,阿根廷社区货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解决了部分成员的就业问题,节约了政府的救济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的严峻后果。
总结
面对汹涌澎湃的金融危机,似乎所有个体都会产生“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恐惧感,一个方圆不过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社区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块礁石,很难想像可以避免被淹没。但是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剖析,不难发现能够流畅进行内部资本、商品循环,具有较强经济自主性的社区是可以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带来的“冷酷寒冬”的。当然,这是因为有活力的社区金融为其竖起了保护膜,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但是,即使在面对表现优异的成绩单时,我们也不能够简单地将社区金融当成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万金油”,社区金融发展到今天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止步不前、完美运用的程度。比如,如何吸引社区成员自主进行内部消费和交换,即社区内部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做到与社区外部相比性价比相当或更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提升社区经济的自主性,使其能够在很高程度上保持封闭性,从而不受外界影响,即如何使社区拥有足够全面的产业结构和商品类别以实现充分的自循环等,都是未来需要继续研究探索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项目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JY063)、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资助课题“另类信用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和舒缓机制研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