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 银行业加快转型乃大势所趋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易会满,银行业,转型,大势所趋
  • 发布时间:2010-09-27 14:34
  面对当前金融、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本人觉得更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型。因此,本人想就转型问题谈三点体会:

  第一,中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势在必行。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中国的上市银行在市值、盈利等方面都处于靠前的位置,但是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因此,如何实现银行业的持续发展,保持市场拓展和风险防范持续平衡,对银行业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在当前经济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进程当中,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从刺激经济转向结构调整,必然对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

  首先,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氛围的现状来看,尽管2009年贷款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利差收窄,2009年银行贷款利息收入整体是下降的。

  其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大量的优质客户离银行而去,而且这几年来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优质的大客户2009年贷款增加不到8%,但整体的贷款增幅达20%,所以我们大量的客户直接走向市场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今存款投资呈多元化趋势,存款离银行而去也是必然的。所以如果不适应这种变化,今后的银行会在金融的总量里面比重持续降低,如果不适应这种转型,今后的盈利就没有持续的基础。

  最后,从金融的全球化进程来看,总体感觉到我们是大银行,但并不是国际化的大银行,严格来说还是本土银行。银行的国际化比我国一些现代大型企业国际化程度还低。怎么样利用中国的金融优势跟中国制造业、中国企业的制造优势、创造优势结合好,本人觉得这也是中国银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转型的因素。所以,从必要性来看,如果不转型,今后中国银行业的持续盈利增长是没有基础的。

  第二,工商银行这几年来转型的探索。工商银行的转型主要是围绕着五个方面:一是盈利结构的持续优化,这里面重要的指标如净所得费收入,工商银行从2005年不到5%提高到现在的20%以上,本人认为所得费和佣金收入的指标很能体现银行的转型。二是业务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主要是中间业务、个人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这些新业务的占比在持续回升。三是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工商银行现在非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已经达到53%以上,超过一半的资产不是摆在贷款上面,而是摆在新兴业务和资金业务上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结构调整。四是信贷结构得到持续优化,主要是怎么样提升个人贷款、小企业贷款、其他消费贷款的比重。这三类比重现在超过了30%。五是渠道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网银、电话银行等非物理环节渠道已经占到总渠道的54.1%。也就是说100个业务里面有54个业务不到柜台办理,这是一个非常绿色的、低成本的业务。如果工商银行没有网银、电子银行等这些渠道,那么就将要新设16000个网点,成本投入将大大增加。所以说,转型确实大有可为。

  第三,下一步中国银行业应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型之路。本人提出四个方面的想法:一是如何加快信贷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因为当前对于信贷大幅度投放以后带来的资本损耗和风险集聚,社会都非常关注。作为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管好自身的风险,另一方面更需调整自身的信贷结构。所以怎么样在客户结构、产业结构上进一步优化,是我们持续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此外,如何进一步加大信贷的流量管理,也是我们持续要关注的。二是怎么样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转变,主要在战略上中国银行业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地位。三是进一步加快从本土银行向国际化银行的转变。例如,工商银行整体的盈利与存贷款占比还比较小,但是这个潜力将会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收购形势而变得越来越大,其也是中国银行业需要提高的重点。四是如何加快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的服务中介转变。我们感觉到,现在中国银行业在综合化经营方面还刚刚起步,还有大片的“蓝海”亟待开发,还需要进一步跟随客户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适应服务的需求,创新我们的服务。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