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在情绪上面经常容易闹脾气,也容易想不开:冬季来临,看到萧条的景色就伤心郁闷,陷入对往事的追忆中不能自拔;日常为一些小事而突然发火;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担忧悲伤不已,甚至觉得失去了人生意义,导致轻生心态……这都是老人容易出现的“情绪短路”的一种外在表现,尤其是在冬天,严寒的季候更容易导致灰色情绪,所以要化解“情绪短路”,掌握以下心理调节的招数对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很关键。
第一,要克服“情绪短路”和“心理斜坡”的不良反应。身边常见到一些老人的心情如春、夏的气候,大起大落,变化无常。比如在公园玩得很开心,可回家后心烦意乱,唉声叹气;与亲戚朋友畅聚时热闹欢快,独自一人时愁眉苦脸。这些不正常的表现,是“心理斜坡”在作怪。此时就要重视自己的心理保健。正如古语所说:“心病还须心药医。”首先要自觉地消除思想上的偏差,懂得放松自己,以平常心面对生活。
其次,应该勇敢面对新生活,主动体验生活中的不同乐趣,既能在激荡人心的活动中体验激情的热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既能在群体活动中感受快乐,又能在独自生活时创造充实。
第三,适当地“糊涂”是医治情绪病的良方。对人对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大可“糊涂”待之。“糊涂”者指不事事计较谁是谁非,不去时时考虑个人得失,不去每每分析谁占了我的便宜,不去常常思量,自己有没有吃亏。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有“长者尊严关”“老年面子关”和不自觉而产生的“老子总是正确关”等思维惯式,“海纳百川”的气量,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第四,要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作用。古语云:“物极必反。”这就提醒我们,“乐极”与“气极”“怒极”都不好,应该时刻注意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在欢乐顺心时,主动降温,避免激动。遇苦闷或情绪转入低谷时,换个积极的想法,自能理清并脱离情绪困境。也可用“以反制反”的办法来调整自己。如静极就外出活动一下,闹极就避开冷静冷静,闷极就找人说一说……只要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指导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就能做到以理智控制情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