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胃食管反流病逼近老人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 关键字:胃食管反流病,老人
  • 发布时间:2015-12-14 10:12

  饭后容易反酸、烧心,觉得胸部憋气、疼痛,咽喉总有异物感……很多老人都有上述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小毛病,可着实让人难受。如果您时常被困扰,那可得小心了,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正在悄悄接近您。

  胃酸为何会逆流?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据统计,在欧洲、美国等国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在10%到30%。近年来该病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一是烧心,是指一种烧灼样不适感,源于胸骨后,并向颈部和咽喉部延伸;二是反流,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使患者感到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痛、非心源性胸痛、睡眠障碍、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咳嗽、声音嘶哑、反流性喉炎、吞咽困难等症状。

  那么,胃食管反流病是怎么发生的呢?进食时,食物先入嘴,经食管一路下移进入胃,在食物将要进入胃时,会通过一片“阀门”,也就是食管下端括约肌。正常情况下,这个阀门是单向开放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吞咽时,阀门口会打开,允许食物流进胃里;食物进入胃后,这片肌肉阀门则会收缩关闭起来,阻止食物倒流、只能在胃内。一旦阀门失灵,出现不正常的开合,胃里的食物和胃酸也会跟着失控,逆流进入食道,引起黏膜损伤。

  上了年纪得常查“阀门”

  典型病例:刘女士从50岁开始就一直被间断性的咳嗽、牙齿酸胀所困扰,去大大小小医院的牙科、呼吸科都没有看好。如今60多岁了,她感觉身体逐渐“滑坡”,失眠、心脏病相继出现,鼻子经常不通气,声音也开始嘶哑,折磨得她非常难受。

  专家建议:尽早就医,找出病因。一般而言,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到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特别是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很容易出现。由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表现非常多样,常跟其他疾病混淆,且很多中老年人伴随有其他慢性疾病,因此最重要的是注意症状的蛛丝马迹,找出真正病因。如果每天都有反酸、烧心或胸骨痛的感觉,或者症状发作的时间比较规律且长时间不好转,都要考虑“阀门”失灵即消化系统的问题,及时到相关科室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药物治疗,如抑酸剂、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药和抗酸药等。此外,注意调节饮食,进食要慢、少量多餐,餐后切忌立即卧床,保证心情开朗。如果病情严重、反复发作且药物疗效欠佳,可以考虑用微创技术进行抗反流手术治疗,尽量减轻老人的身体创伤。

  合理用药以免加重刺激

  典型病例:身体不好的张女士从50多岁起就是个“药罐子”,三天两头去医院,降压药、降糖药离不了,还经常感冒、咳嗽。最近,她吃完饭后常感觉胃里不舒服,烧心、反酸,医生告诉她这是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专家建议:合理用药,及时检查。某些药物刺激,如阿司匹林、激素、阿托品、胰泌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刺激胃酸,使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引起胃食管反流。因此,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人来说,务必要随时关注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反酸、烧心、哮喘、气短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目前,该病可以通过24小时PH检测、胃镜检查以及食管测压等技术进行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和耽误病情。

  老人临睡前要谨慎进食

  典型病例:李大妈的女儿在外省工作,这段时间休年假回了老家一趟,趁着放假会朋友、同学……几乎天天晚上都有应酬,常常是八九点钟才吃完晚饭,还常给爸妈打包了食物当夜宵。没过两天,李大妈觉得自己睡觉时嘴巴里总是反酸水,好像刚刚吃下去东西马上就要流出来似的。

  专家建议:晚饭吃得太迟或是常吃夜宵,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原因,年青人仗着身体健康调理一下往往没有大碍,但是对于体质较弱、肠胃功能已经变差的老年人来说就没那么容易调节得过来了。李大妈的毛病就是吃油腻的夜宵闹出的,老人吃完夜宵后倒头大睡,仰躺在床上导致胃酸出现倒流,加上饮食节律被打乱,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时间一久,胃及食道就会生病。因此,老人平时必须定时定餐,睡前2到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餐后不宜马上躺下。如果晚上容易反酸,睡觉时最好保持左侧卧,减轻胃部压力,同时把床头抬高10至20厘米,让头和肩膀高于胃的水平,这样可在睡眠时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胃酸夜间反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