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里的云和月 保时捷911重走经典拉力路线
- 来源:汽车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保时捷,Rally Monte-Carlo,蒙地卡罗拉力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5-18 15:05
五十年前911在蒙地卡罗拉力赛场上开启了属于它半个世纪的辉煌战绩,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决意走一段关于阿尔卑斯山与科西嘉岛的拉力之旅,感受这台跑车的魅力。
醉美的一段风景
说是重走经典拉力路线,从斯图加特出发后走了接近300km后,911正在以120km/h的速度巡航,背后的3.0T仅仅是在做热身运动,转速表的指针不到2000rpm,稍微松开油门,PDK聪明地理解了我的意图,激活了“coasting”功能,自动断开离合器,发动机转速下降到700rm,车子顺顺地向前滑去,一切都那么美好,我决定首先在瑞士停一下,把休息点选在了心仪已久的施皮茨,那是倚靠在阿尔卑斯山区脚下的一个小镇,面向葡萄园,更挨着平静的图恩湖,距离著名的Interlaken并不远,背山面湖,春天温暖的阳光洒在湖面,偶尔有牵着拉布拉多的小镇居民经过,围观了一下这台德国的跑车,跟我点头示意后,又径自向湖边散步过去,我找到湖边的咖啡厅,随意地坐下来,911呢?停在湖边上,如果世外桃源真的存在的话,那施皮茨必须入选我的清单里两个地点的其中一个,另一个就是丹麦的哥本哈根,安徒生曾经定居的地方。眼下静谧的湖面,远处还皑皑积雪的阿尔卑斯山,猩红的911自然地融进了这幅让人心境平静的画面中,叫人没办法抽离。时间,好像停止了一样。
大雪夜,翻越阿尔卑斯山
也许是图恩湖和施皮茨的恬静和隔世真的有点让我陶醉了,直到太阳早已落下山头的晚上8点多,我才跟这漂亮得难以言状的瑞士小镇道别,踏上前往米兰的路程,原计划沿A2经卢加诺经意大利边境进入米兰,这样可以绕开阿尔卑斯山区,全程高速也不过4小时不到。
可是,当我走着走着才逐渐地发现,导航跟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它选择了一条距离更近但需要穿过阿尔卑斯山的路线。进入山区情况逐渐开始恶化,天上飘起了毛毛细雨,逐渐地,雨势在加大,噼里啪啦地打在顶篷上,仿佛这就是天气变幻莫测的阿尔卑斯山区向我赠送的第一份礼物,紧接着一片一片的雪从天而降,鹅毛雪花漫天飞舞,更向着我这位陌生人扑面而来,路面也逐渐多了一层积雪。往山区深处走去,海拔在升高,气温刷刷下降,仪表盘已经亮出了“室外气温较低,请注意”的字样,方才已稀少的过路车辆愈发少见,路面上的薄雪也开始聚拢成一堆堆雪堆。911 Carrera S Cabriolet尽管配备了冬季轮胎,在面对越来越厚的积雪时,还是有点力不从心,压过积雪时不时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响,拐弯可就需要更小心翼翼,我只能一再放慢车速,瞪大眼睛,在厚厚的积雪中寻找合适的路径。然而比起这更让我感到担心的是,大雪会挡住我赶路的步伐,本次旅程原本计划的富卡山口那经典的19连发卡弯已经因为大雪封山而无法前往,行程的紧迫驱使我只有一路向前。此时窗外除了LED车灯发出的一道白光,满世界已经漆黑一片,就好像马特戴蒙眼里的火星,雪还在刷刷地下着,挂在车窗、后视镜、雨刷上,更多的积雪被接下来的雪给刷走。我稍稍开点窗户,外面的冷风不停地往车里灌,那是一种可怕的寂静,但我还是把车靠在路边,看看亲爱的小伙伴有没有被冻住,转眼间头发、眼睫毛还有耳朵沾满了大大小小的雪花,疯狂的雪花在小伙伴身上也留下了不少的印记。对于一个自小生活在南方的人来说,这实在是难得的经历,不过小伙伴没有对我表达出一丝的情绪,也许,对于流淌着达喀尔拉力冠军血液的它,这不过是小菜一碟吧!
我又上了车,谨慎之余多了几分淡定,淡定不外乎是来自小伙伴那种无条件的信赖,同样地,我也无条件的信赖它。接下来的山路也变得顺手起来,慢慢地往下走,雪也在减缓,当看到那逐渐出现的路标牌上的意大利文标识,我终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汽车运动的明珠——Rally Monte-Carlo
进入亚平宁半岛后的地势变得平坦,在米兰的短暂时光让我没法去蒙扎赛道一睹传奇,我继续往下一个目的地——摩纳哥赶路。摩纳哥,一个地图上不用放大镜不可能看到的微型国家,博彩业跟汽车运动可是这弹丸之地的支柱,街头耸立的雕塑全是跟汽车运动相关,汽车运动甚至是这摩纳哥街上最显眼的标识,方格冲刺线被永久地保留在路面上。走在摩纳哥的街头,你会发现当地人对财富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在赌场弯穿梭而过的918 Spyder和挂着美国牌照的1967年Ford GT已经不在话下,港湾里超过100英尺长的豪华游艇已是见怪不怪,甚至ACM这种一手负责Rally Monte-Carlo以及F1摩纳哥大奖赛的组织也是私人所有。
不过,当我把小伙伴放在蒙地卡罗发车礼上的栈桥上准备拍照时,依然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先是跑过来跟我闲聊,接着表达想跟这新款911合照的愿望时,我想911的魅力真的不需要有太多怀疑了吧?
千里迢迢从德国跑来摩纳哥,为的当然不是围观摩纳哥人民的土豪生活,我想说,911在这里曾经取得的成绩,成色都很重,那既是911的实力使然,也是因为Rally Monte-Carlo的地位。要理解Monte-Carlo拉力赛在汽车运动中的地位,得把时间拉回到1911年,那时的汽车还只是新生事物,当时的摩纳哥也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掌权者阿尔伯特一世王子为了振兴经济,提出了让欧洲各国生产的汽车在某个固定时间往摩纳哥集结比赛,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Rally Monte-Carlo,这不仅考验汽车的动力、可靠还有乘坐的舒适性。因为比赛形式新颖,也为汽车品牌提供很好曝光度的舞台,众多汽车品牌都十分积极地参加Rally Monte-Carlo比赛,这项拉力赛也就成了欧洲最早且影响力最大的汽车运动;另一方面,时间翻到1965年,那不过是在法兰克福车展亮相后的两年,911就率先进入汽车运动,参加了那一年ACM举办的Rally Monte-Carlo,可以说,Rally Monte-Carlo是911随后50年伟大运动生涯的重要开端,911开启了跑车全能时代,成为罕见的不仅能跑赛道,也能跑越野,应付砂石、泥泞、冰雪路面的全能全才选手。
从1968年Vic Elford驾驶911首次获得蒙地卡罗拉力赛总冠军至今已有48年,当我漫步在摩纳哥的街头,围观传说中摩纳哥汽车运动幕后功勋ACM俱乐部时,还能看到ACM橱窗收藏着两件来自911的藏品:一件是911的“发动机”盖,另一件则是911的三辐式方向盘。可以说,在璀璨的汽车拉力赛上,自此写下了属于911的一笔。
暴雨中,靠岸科西嘉岛
12小时前还被摩纳哥的美景陶醉得不舍离开,12小时后的我已经被地中海的大浪折磨得毫无脾气,噼里啪啦的雨滴疯狂地打在舱门上,打在甲板上,足有八层楼高的渡轮似乎只能在巨浪中挣扎着,一会儿埋首大海,一会儿又被海浪推高。从马赛出港后,天气就持续地这样恶劣着,直到靠岸的那一刻,也还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船上不停地广播着大副的声音:“由于天气恶劣,我们无法停靠原定的港口,将转往卡尔维港停靠,行程约2小时。”但尽管如此,科西嘉岛还真的是这次旅程不可或缺的一站,就在去年,Tuthill车队的911拉力赛车就曾在科西嘉岛赢得Fia R-Gt组别的冠军。不要问我怎么知道,那是一位911的粉丝皮埃尔在闲聊时告诉我的,渡轮上碰到已有75高龄的他,正和小伙伴们驾驶着第一代的911 Targa以及911 Carrera从日内瓦准备返回老家科西嘉岛,皮埃尔早就是911的粉丝,1975年Targa出来后没多久,就商量着跟老伴买了一台回来,自此带着老伴游历欧洲,北到哥本哈根,南到可可西里,911 Targa载着他们,在欧洲大陆上留下了两人的身影,去年在家门口,他就亲眼见证着Tuthill车队的911 GT3拉力赛车一路飞扬砂石,直到拿到冠军。
科西嘉岛的地势并不险要,也不似阿尔卑斯山区那般,有悬崖、发卡弯、地势巨大落差还有阴晴不定的天气,在这里,拉力赛车要对抗的,是地中海那强劲骇人的季候风,阵风的强度能把我吹到站不稳的地步,在沿海公路上飞奔,方向盘感受到的不仅是地面的抓地力,还时时刻刻地跟海风在角力,911没有被强风逼退半步,稍作停留后,我又要继续征程,那是本次旅途的重头戏。
南法山路劈一回
3月6日,距离我从斯图加特出发已超过一周,渡船踏着碎浪向马赛新港靠岸的时候,天已放晴,偶尔能见到巡航的洲际客机在灰灰泛蓝的天幕上划出足迹,海天相接的远处,已经泛起了柔和的光线,太阳即将升起了,我手痒地试着在导航设置了马赛到斯图加特的路线,嗯,935km,如果一天跑完这段旅程,岂不快哉?
不过,在回到斯图加特前,我还有一项特别任务,完成最后的一段特殊路段——那是重走Monte-Carlo拉力赛的线路。规模宏大的Monte-Carlo拉力赛的举办地往往不在摩纳哥境内,取其名字更多是因为在摩纳哥举办发车仪式,真正的比赛场地,该是跟摩纳哥仅有一条国境线之隔的南法山区。这也是911的主场?嗯,半世纪前的911,就曾在这四度封冠,1968、1969、1970年的三连冠外加1978年让.皮埃尔.尼古拉斯的冠军。怀着向当年911致敬的心情,我的左手又一次扭动插在钥匙孔的钥匙,听到背后那熟悉的“哒哒哒......吼吼”的响声,顺手拉到了D挡,向着南法的山区驶去。
好歹也是生活在997向991时代过渡的人,991.1还有997时代,3.8L NA取的是各方面的均衡,而991.2的3.0T则把平衡点往爆发力上挪了一点,好处自然是加速更快了,997和991.1还在磨磨蹭蹭地从5s俱乐部迈向4.5s时,991.2单单换了一个发动机就把加速时间削掉0.5s,你说厉害不?当然,取舍的艺术在于怎么把握这个度,加了涡轮增压的911 Carrera S Cabriolet同时选装了运动排气,把嗓子弄得更响一些,是时候忘掉3.8L那粗犷而带点干涸的声线了,再怀念也只会让你难舍难离,不过进入山区后,3.0T的声浪会有一点起色,回荡在山谷之间的发动机声响陆续地扑耳而来,有点像和声的唱法,从一马平川变得立体起来,它会为我奏响一曲?
保持了半个世纪的911的RR布局无疑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不过要再想着风冷911年代那种屁股爱乱甩的特性已经有点落伍,997时代的911已经在循迹性上有着非常高的水平,更勿论我手中的991了,因而一般人只能把911开成推头而不是甩尾或者漂移,即便把PASM调成S Plus#,虽然我更愿意解读为放肆模式。在这些全是发卡弯连接发卡弯的山路上,把这些年在雪地驾驶的两下技巧和吃奶劲都使出来,弯前一脚重刹,及后往外带方向然后地板油,911 Carrera S Cabriolet也只是轻描淡写地show了一下尾巴的动态,仅此而已。在陌生和难度很高的山路上我是有点不敢造次,而不敢造次的印象往往会加深对底盘功力的认同感,真要学着保时捷厂队车手Romain Dumas那般漂移着过弯,还是先向保时捷的驾驶训练营报名拜师学艺吧!
所以,这小小的体验,远不及敞篷快跑的乐趣。南法山区全是石灰岩构造,经过风化后石头的造型千奇百怪,偶有碎石落下,一边是陡峭山壁,一边就是哗啦啦往下冲的山顶雪融水,这一切都跟五十年前911 S跑过的路况没多少变化,车子同样地在开凿出来的羊肠小道上快跑,不一样的是,当50年后的我开了敞篷饶有兴致地欣赏阿尔卑斯山延绵不绝的景色,50年前的车手还在想着在山路中的腾移闪躲之间快上1秒吧?
小伙伴看望老伙计——参观保时捷博物馆
从南法山区一路疾驰回到斯图加特市区,已是深夜,休整一天后,完成这段自驾游中的最后一段游览——参观保时捷博物馆。还记得2013年《汽车杂志》做的保时捷GT特辑吗?当时政义驾驶356的照片就是在这街口上拍摄,参考Goodwood速度节样式的911雕塑矗立在Zuffenhausen的街口上,博物馆高耸的主体仅通过三个V形立柱支撑,看上去仿佛一块巨石悬浮在空中。这里常年有超过80台保时捷的车型展出,涵盖赛车、街车以及概念车,而在拉力赛部分,仅摆出了两台精华——1986年的巴黎达喀尔拉力赛冠军车959以及1978年东非拉力赛的亚军车911 sc,围观的游客仅有寥寥几位,也许是干净整洁的模样抹走了功勋们当年征战大漠的骁勇,更隐藏了老兵的真正实力。
老伙计静静地呆在博物馆颐养天年,享受着游客向它们投来崇拜钦敬的目光,而我的小伙伴呢?911 Carrera S Cabriolet也终于回到了它的家,里程表定格在2786km,我没有带它去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只是下车轻轻地扫去盖在徽章上的灰尘,向它挥了挥手,心底默默说了句再见,那是属于我跟它的一段时光,只有一路的陪伴和依靠,才能读懂这蓬头垢面背后的情义。
Text/Photo:谢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