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节目“跨界”起势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喜剧,跨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28 14:23
2014年以来,先后有不下十档喜剧节目登陆各大平台,最终,“裸泳者”(无广告赞助)不在少数,《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等少数节目历经磨难方才杀出。今年年初播出的《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总决赛以CSM52城3.374%的收视成绩收官,正在播出的《笑傲江湖》第三季CSM52城收视屡屡破2。
如今,周六档又新入两档喜剧,《喜剧总动员》9月10日浙江卫视首播,收视率1.838%(csm52城),排名当晚综艺节目第一,《跨界喜剧王》9月3日北京卫视首播,收视率1.364%(csm52城),仅次于《快乐大本营》。
经过两年的耕耘,喜剧节目真正迎来了整个类型的成熟发展之年。
浙江卫视战略发展中心主任俞杭英表示,喜剧节目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是特别大的品类,中国市场,继音乐、户外真人秀扎堆之后,观众亟需其他类型调剂口味,加之前两年的试水,喜剧市场已经被培育起来,因此,适时推出该题材自然是卫视们的战略选择。
新卖点:跨界秀
从最初的素人选拔到后来的专业喜剧人竞演,喜剧节目如今迎来“跨界”时刻,《跨界喜剧王》和《喜剧总动员》均以此为卖点。《喜剧总动员》第一赛段中,影视演员刘涛、李晨、蒋欣、陈赫分别搭档专业喜剧人沈腾、岳云鹏、常远、贾玲进行表演,节目组表示,随后还将有更多影视演员和喜剧人加盟。《跨界喜剧王》则召集高晓攀、白凯南、黄小蕾、李菁、杨树林担当“喜剧经纪人”,邀请邓亚萍、费玉清、乐嘉、秦岚、周杰、孙楠、李玉刚等25位“跨界明星”来挑战。
“如果说喜剧就是简简单单说两个段子,观众已经看得太多,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不同领域人士加入进来后,与喜剧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因此,我们请的人必须跨界,这是节目宗旨”,《跨界喜剧王》制作方、北京千秋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孙闻如此解释“跨界”原由。
业内人士认为,喜剧节目对于创作要求很高,如果是“跨界”,还需要判断明星是否有喜剧才华,能否配合并投入排练,这些都会影响节目效果。而现状是,随着综艺节目的繁荣,不乏一些艺人以走通告的心态参加节目。所以,“跨界”的效果未免让人担心。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提醒,所有的跨界都要有适应和培训的过程,国外做跨界节目时一般都有比较全面的培训,若少了这个,节目可能会更像通告。
俞杭英表示,对大家的担心能够理解,不过她认为,《喜剧总动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明星不是来玩的,而是来挑战自己,因此节目有个口号叫“冒险之旅”。“很多节目类型确实是明星来了就好,但是这个节目是要扎扎实实演出来的,加上有淘汰机制,谁都不想落后,也不想拖搭档的后腿,因此状态都非常好。”“比如刘涛与沈腾这一对儿,沈腾的创作规律是不愿意事先编好剧本,上场之后需要演员自由发挥,非常考验演技,导致刘涛压力太大,上场前都哭了。我们在后台都能感觉到这种气氛”。
孙闻表示,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幽默,《跨界喜剧王》需要做的是发掘这些幽默并将其呈现出来,节目组找的名人都是愿意放下身段以喜剧为媒跟观众真诚交流的人。在创作和排练中,所有编剧会和艺人同吃同住,“比方说这个艺人在云南,编剧就飞到云南”,排练方面,艺人也都非常认真,像秦岚、乐嘉每天都是排到半夜四五点钟,早上起来再接着排,因此,大家都是在做一个区别于跑通告的节目。
反馈:好作品仍需“从心出发”
从目前播出的节目效果来看,《喜剧总动员》和《跨界喜剧王》两档节目都有“惊喜”送出,比如在《喜剧总动员》中,贾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怀念已逝母亲的作品《你好,李焕英》,前半部分笑点频出,后半部分则笑中带泪,直击人们心中最柔软的亲情。贾玲搭档陈赫在舞台上的表现亦可圈可点,获得一致点赞。
《喜剧总动员》第一轮录影时俞杭英也在现场,观察艺人的投入、参与感,她当时就觉得这个节目“应该能成为该门类的一个现象级。”所谓现象级,首先,最直观的当然是明星的升级,《喜剧总动员》集结了去年以来很火的影视演员和《欢乐喜剧人》的演员,因此在人员搭配上非常亮眼;第二,从作品上来说,也是精雕细琢。“特别是贾玲的小品,她是把自己压箱底的作品都拿出来了,融入了真实情感,整体表现形式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跨界喜剧王》第二期,乐嘉与黄小蕾搭档的《手机综合症》以幽默夸张的表现手法直指现代人陷入“手机奴”的境。当然,节目也不乏批评之声,比如费玉清与白凯南这组搭档连续两期都用“歌曲串烧”的老调,不免让人觉得所谓跨界其实跨得不够彻底;反观秦岚与杨树林组,秦岚第一期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第二期则大玩牛仔风,反差极大。从节目整体评价来看,第二期优于第一期。
对于风评,孙闻表示,节目组从第一期反馈中找到很多问题,从第二期开始有了很大调整,更倾向于根据嘉宾的个人特点以及他自己的故事去创作作品,比如乐嘉的《手机综合症》引入了他与女儿之间的情感故事,小品中出现的一段电话录音就是她女儿的声音。
“首先要真实,其次要原创,让观众在别的地方看不到这个故事和段子。”孙闻同时认为,喜剧节目不能单纯搞笑,还应该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跨界喜剧王》就是依循这些维度。
幕后:工业化流程已成熟
不同于音乐等其他类型,喜剧节目在业内看来非常难做,归根结底是本子的问题。“赵本山上春晚,本子不行他都不愿意上,并非玩笑话,本子不好,你还让他去演,实际上是砸牌子。”彭侃说。
本子问题主要还是编剧的专业度问题。这两年随着《谢天谢地,你来啦》《喜乐街》《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等节目的培育,喜剧市场已积累了一批专业的编剧团队。这些编剧辗转各个节目幕后,成为喜剧节目成功的最大保障。如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的编剧就曾在《谢天谢地,你来啦》《欢乐喜剧人》等节目中担任编剧,而《喜剧总动员》则与《欢乐喜剧人》同属欢乐传媒制作。
目前喜剧节目的编剧来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开心麻花、爱笑会议室、俞白眉工作室等,它们本身已经是相对工业化的喜剧组织;第二类是通过《喜乐街》《谢天谢地,你来啦》《我们都爱笑》等喜剧综艺培养出来的编剧;第三类是网络段子手。
彭侃认为,对于喜剧节目来说,编剧比明星更重要,本子不好再怎么演也不行。经过几年的培养,中国喜剧行业拥有这么一批编剧,使得原创作品——这个喜剧节目最重要的灵魂有了工业化生产的保障。
工业化生产同时也影响到喜剧节目的生产周期。多年以来,人们只是在每年的春晚上看到几个小品,这些小品的创作周期往往都是好几个月才能磨出一个,现在只要一两个星期即可。“过去为什么大部分喜剧节目不那么成功,因为撑不住,没有持续的生产能力。”
喜剧节目能够开花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编剧工业化,“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彭侃说。
未来:市场增量有限
在《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跨界喜剧王》《喜剧总动员》的基础上,还有东方卫视的《今夜百乐门》《笑星撞地球》,东方卫视还欲将2017年春晚打造成以喜剧为主题的晚会。四川卫视即将播出《喜剧班的春天2》……但从总体格局来看,喜剧市场的发展是由东方卫视起势,浙江、北京等卫视相继开发的脉络。
俞杭英表示,浙江卫视在音乐节目和户外真人秀方面均有现象级综艺,此次集结优势资源布局喜剧综艺,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观众群。“任何一类节目都有固定的受众群,希望通过《喜剧总动员》为平台吸引喜剧观众群,这也是平台的战略考量。”
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总经理李勇表示,“喜剧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观众的刚需。”他介绍,除东方卫视的喜剧节目外,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将作为第三方机构进一步在更多平台上提供电视节目、网络视频节目,以及每天两场网络直播。今后还会有网络电影、喜剧类周播剧、喜剧剧场演出。此外,《笑傲江湖》总决赛将尝试售票,为下一步的剧场演出做准备。“相关衍生产业链,如喜剧类游戏、培训等也在筹备中。东方娱乐集团会以喜剧为主要产业链持续布局。”
从节目投入量级来看,喜剧节目纷纷从以往的周间小节目、素人为主上升到明星广泛参与的大投资、大制作,这主要是《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等成功案例带来的市场信心。《跨界喜剧王》总投资约为1.5亿元,《喜剧总动员》在明星方面的投入也不低于亿元,喜剧台前幕后的专业人才待遇也明显提升。某喜剧节目招商人员告诉记者,该节目中,喜剧演员的价格并不比明星便宜,甚至更贵,幕后编剧更是成为香饽饽。
不过,从目前的成品来看,喜剧节目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比如分阶段的赛制导致跨界明星大换血,由此可能会带来收视的不稳定因素。再比如,在目前已播的几期节目中,已经频频出现“洪荒之力”“还珠格格主题曲《当》”等段子“撞车”问题。因此,节目组在追逐流行元素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段子的寿命和“独创性”。
目前,喜剧节目基本框定在演播室。彭侃认为,未来这类节目若想创新形式,可以考虑户外喜剧。“所谓户外喜剧节目,可能是在真实情景中进行。国外有这种节目,让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做一些喜剧创作或者接受挑战,这些挑战本身就充满喜剧元素,让人匪夷所思,比如让人去假装一只苍蝇,去表演作为苍蝇的感受等等。”同时,彭侃坦言,喜剧节目经过今年密集的消耗,或将迎来降温。俞杭英也认为,喜剧节目未来增量不会太多,毕竟“资源有限、门槛太高”。
文/赵国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