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有趣、有态度是“飞碟说”对内容品质的把控标准。“飞碟说”的初心,是让知识变得“性感”。
《飞碟说》选取社会热点为话题,用有趣的方式,对各种热点知识进行视频化科普解说,从《飞碟说》逐渐增加《飞碟一分钟》《飞碟词库》《飞碟头条》《飞碟实验室》……“飞碟说”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视频都做了。“飞碟说”联合创始人、配音总监魏轩表示,时代的发展和网友的需求需要“飞碟说”不断开发新的亮点,节目形式变得老旧就由1.0版更新到2.0、3.0版,但只要内容跟得上潮流,新鲜感和热度都保持住,节目的生命周期就会无限延长。据悉,“飞碟说”100人左右的团队规模,有一半都是负责内容制作,内部孵化非常鼓励更新颖的想法,“大家一起搞,会比领导一人搞好很多,尤其要嗨一点。”魏轩说。
短视频为主,美拍和秒拍是流量的爆发点。“时间长短决定于是否能在这个时间段内把内容讲清楚,用户是否能在这个时间段内解决自己的需求。”魏轩并不是一味地主张短视频,“如果1分钟能解释清楚一件事,那么2分钟就是多余,如果1小时才能解释清楚一件事,59分钟就是不够的。”
2012年,《飞碟说》尝试周更,第三期节目就被优酷推上并在一天内获得100多万流量,有了平台的重点扶持,魏轩戏称:“在那波风口上,优酷让我们这个小猪飞起来了。”
没有明星制,依托于互联网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飞碟说”是中国具有开创精神的互联网视频生产者,他们的视频产品从基因上带有互联网草根文化最本质的特征,用并不高深的知识和最质朴的表达方式完成用户的汇集,按照“品牌化、平台化、国际化”三步战略,把成千上万的十几岁、二十岁的年轻人不断吸引到自己的周围。
魏轩表示,“飞碟说”在初期收到了优酷平台的反馈后,他们才坚定了下来。“飞碟说”所追求的,是符合最广大阅读者轻消费的内容快餐。据悉,“飞碟说”的盈利方式以原生广告为主,占比为50%—60%,以IP衍生、电商为辅。魏轩透露,“飞碟说”在内容上主要是紧追热点,“6小时时效内把热点追到,就有一个工业化的产能,这样的话盈利点也很多。如今我们正在尝试原创音乐以及剧情剧集的规划,未来还会接触电影。”
在内容变现方面,早期“飞碟说”的逻辑非常清晰,每月生产50—100条视频,广告渗透只要做到20%,即可不用靠投资自主生存。如今“飞碟说”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信息与知识为核心目的。
衍生品方面,魏轩认为虽然“飞碟说”始终在尝试,但这是对粉丝黏性的消耗,“做好内容会聚拢粉丝,但是卖给粉丝东西,是有消耗的。在碟子(‘飞碟说’粉丝)眼中看来,我们做原生广告的植入是对他们伤害最小的一种,我们还是希望内容与广告主、‘飞碟说’与用户之间的粘性及利益是共享的,不希望伤害到任何一方的利益。”
事实上,直到2015年下半年,“飞碟说”才开始进行粉丝社群的维护,采取定期互动、赠送礼物等方式,培育粉丝群体,进行社群沉淀,知识共享,促成了“观众——粉丝——用户”的转化。
魏轩表示,“飞碟说”始终在有预估的情况下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成长。
秦霍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