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东北腔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东北腔,周云蓬,演艺人才
  • 发布时间:2016-09-28 15:24

  看东方台新一季《笑傲江湖》,被周云蓬表演的东北话脱口秀逗得哈哈大笑。上网一看资料,原来他也是赵本山的弟子,而且是和小沈阳、宋小宝差不多时间在剧场红起来的。慨叹东北演艺界藏龙卧虎,而且这一人才富矿,迄今似乎还远远未能被充分发掘出来。

  从三十多年前算起,有几个城市,一直以频繁涌现演艺人才被全国观众称道。首先是北京,然后是天津、上海、沈阳、大连、哈尔滨、广州、成都、乌鲁木齐、西安、武汉……几十年的流转,每个城市的人才涌现时有消长,演艺圈频繁的人员流动也使得观众渐渐淡化了地域区别。可唯独东北,因为方言口音的特殊性,演员的地域辨识性反而有所强化。尤其是喜剧和电视小品的风行,各色舞台渐渐有被东北口音包揽的趋势。

  促成这一趋势的首先是各类晚会和综艺舞台。即便不算赵本山、黄宏、潘长江、范伟、巩汉林、句号等第一波“春晚明星”,即以开心麻花、爱笑系列、辽宁民间艺术团这些以团队名义涌现出来的艺人计,也已经包括了沈腾、马丽、修睿、乔杉、周云蓬、小沈阳沈春阳夫妇、宋小宝、刘亮白鸽夫妇、毛毛、文松、程野、小沈龙、杨树林、魏三、孙小宝这样一个庞大的东北口音演艺群体。在他们之前的,则是更著名的孙红雷、刘烨、张译、马苏、刘小锋、张国强、杨烁、金星、沙溢等一线影视明星,以及程煜、彭玉、张洪杰这样的资深戏骨。这还没有算上歌坛、艺坛几个“著名的东北口音”:那英、二手玫瑰、汪正正、梁宏达、郎朗……

  东北走出的演艺人才阵容强大,不过却并不都是在说东北腔,有的即便有口音,也不是太明显,比如老一辈的李默然、刘文治,尤其是先后在《新三国》里扮演张昭、《悬崖》里扮演刘厅长的申杰,其普通话之标准,堪称当代话剧界一绝;又比如演艺生涯“当打之年”的几代演员——李幼斌、孙楠、秦海璐、小宋佳、于和伟、李冰冰、佟大为、李依晓、郝蕾、董洁、胡海泉、秦岚……这些人的普通话还都是比较过关的。

  演艺圈东北口音的风行,关键还在于近些年喜剧类作品的趋于繁荣,从小品、到情景喜剧、栏目剧再到长篇剧集中某些配角塑造人物个性的需要。东北话本来就接地气、带有幽默色彩,一旦大明星在表演中开始使用,其他演员们难免模仿,内地现在的娱乐产品生产周期又比较短,有时只顾人气和赶工,演员口音是否贴和剧情,导演和制片人估计反倒忽略了。既然手撕鬼子都可以,潜伏在江南的地下工作者为什么不能说话带东北腔呢。这似乎勉强说得通,同时也不无小小的讽刺意味。

  操东北腔的演员越来越多,但不一定全都是为了塑造角色(估计一半儿以上还是因为口音改不过来)。现在演出的途径也多,有些小有名气的艺人获得演出机会相对容易,自然也就放弃了声音造型能力的锤炼,从长远来说,对艺人本身不一定是好事。何况,什么东西接触多了,人都会腻,等到大家针对东北话东北腔产生逆反了,说不定到时候连演技都抵消不了口音的负面作用。不知道这一点,有没有艺人想到。

  也许关键还是在于:目前演艺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整个行业基本还处于一个自然的、听天由命的、无序的初级阶段。什么时候,当影视和舞台,对演员声音塑型能力的强调,达到某种约定俗成的程度,对方言或是方言强调的使用,才会被控制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上。希望这一天为时不远。

  徐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