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美食,都有它的专属性。对于喜欢的人来说,是佳品;对于不合口味的朋友,就可能味同嚼蜡了。譬如我,身藏一颗浓烈的客家胃,如何也抵挡不了客家菜的家乡味道。无论是闽粤赣客家大本营的原味客家菜,抑或是海外版改良客家菜,又或者是四川的川味客家菜。
客家人缘起中原,世居山区,因此浓油赤酱、油腻厚重是客家菜的特色,素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汤不浓”一说。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常去客家王、客语品尝客家菜的饕客们,对酿豆腐、盐焗鸡、梅菜扣肉等客家传统菜式不可谓不熟悉。但是在远离闽粤赣客家大本营的四川成都、仪陇等地,同样居住着数以十万计明末清初迁徙而至的客家人,他们将客家菜的“肥、咸、熟”特色融入了川菜,又把川菜的“麻、辣、鲜”反哺客家菜。于是,独树一帜的川味客家菜横空出世,在天府之国隐匿街巷,传扬市井,为客家人和四川人所津津乐道。
四川客家菜多成系列,最著名的有九斗碗、酿豆腐、盐焗鸡等。成都客家人的厨艺是祖上从广东那边带过来的,只是入川后,纯正的客家菜经过时间的搓揉,多少又浸濡了川菜的口风。客家人把吃九斗碗的习惯带到成都,成都人才形成了有喜事就要吃“坝坝宴”的传统。现在九斗碗中像品碗、甜烧白、咸烧白等菜,因其独具特色的美味,已成为川菜名肴。从这个方面来说,客家菜为现代川菜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九斗碗是客家人宴请客人的佳肴,因其多摆席于农家院坝头,又称“坝坝宴”,形态、气势颇像广府的“九大簋”。在九斗碗的席面上,猪肉是绝对主角。这和客家人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传统与习俗有关。客家人以“九”为吉祥,譬如客人送礼多送“九斤肉、九斤面、一丈八尺布”等,主人自然也是以“九斗碗盛菜肴”为礼数。“斗”指“大”,农村上叫最大号的碗为“斗碗”。九斗碗的菜清淡,蒸菜多。主要含蒸菜三碗、汤菜三碗,再加炒时令蔬菜三碗。
酿豆腐被客家人带到了四川。据载,客家人的祖先在中原,当年他们迁居南粤后,由于没有面粉,又思念家乡的饺子,于是就想办法把肉馅灌在豆腐里,寄托思乡之情。
品碗是成都东山一带最负盛名的客家名菜,也是九斗碗中的精品菜。做法是用煮熟的响皮、猪心、舌、肚条、肺片和酥肉片按顺序码放做底,再在表面盖上木耳、黄花、水发竹笋片、带皮等,再铺青菜、莴笋、红萝卜等蔬菜,干碗上笼蒸,出笼时淋清汤。品碗一般是正宴上的第一道菜。
清流板鸭,最具风情的客家食材。客家人爱吃板鸭,无鸭则不香。成都板鸭的主产地在新都区的清流镇,著名作家艾芜的故乡。清流板鸭坚守着客家人生产正宗板鸭的基本流程,经过煺毛、脱水、晾晒、熏烤、造色、配料六大工序精制,此中的香料和中药材,都讲究生态有机原料,所做成的成品板鸭色泽红亮,质地坚密又耐保存。吃清流板鸭的最佳吃法是切条炒冬笋丝,要炒出板鸭油来,板鸭的陈香与冬笋的鲜香合二为一,确实是人间美味。
从中原到岭南,从湖广而四川。客家人筚路蓝缕的千年迁徙路上,无论去到哪里,胃都指着家乡的方向,无论走得再远,味道都能牵引你回到原乡。
不管你是否客家人,五湖四海充满漂泊意味的客家菜,总能通过味觉告诉你,最永恒的思念,是味道千年不变。
胡炜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