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敲鱼 幽光狂慧复舌间

  敲鱼是温州的一道名菜,选用近海鱼或鲜黄鱼,去鱼头、尾、皮,切成针片,蘸上干淀粉,然后用木槌慢慢敲成薄鱼片。

  传说外地人每餐食此菜,可以增加舌头的敏感度。如此持续二十年,便能够将无人解听的温州话从魔法杯中“解救”出来。有志者不妨试试。

  佛说佛

  木鱼和金鱼有什么不同?

  歌者只负责发问,想要回音,还得问我佛。

  佛说,尔等佛系青年,不思精进,遇事不能安止,一事来,闭一目,两事来,世界都看不见了。唉唉,吃点鱼补一下脑吧!

  啥?

  我佛手指东南方向,说,去恶魔之语的故乡温州找点吃的吧。

  浪打浪

  到了温州才知道,悉达多老先生从来不打诳语。当地最有名的一道佳肴,就是敲鱼汤。

  一听这名字,就感觉佛门往事深似海,一浪又一浪地朝我脸上打过来啊。

  痛。

  跟Local一打听,原来,这背后真有一个让人伤心的故事。

  众生解味

  传说当年温州某古刹有一位老方丈,孤身一人前往隔壁的福建取经,谁料不幸途中遇难,葬身鱼腹。小和尚获知噩耗后,悲痛万分,便带念经用的木鱼,到师傅遇难的地方超度。过了49天,发现海面上浮起了许多鳞光闪闪的黄鱼。

  小和尚猛然地想起师傅走时穿着的那件黄色袈裟,心里就想这些鱼肯定是吃了师傅的肉体才会显出黄色,于是怒火中烧,立即把这些黄鱼捞起来,剥去皮,净内脏,抽了骨,把鱼剁成肉糜,放在木鱼上狠狠地敲起来,把鱼肉敲成一片片薄饼状的鱼片。再把这些鱼片放在船上晒干,带回留念。由于数量过多,多余的就留在船上。船翁吃饭时,拣了些鱼片切丝熬汤,没想到味道异常鲜美。

  这副臭皮囊,还能给众生留下扑鼻沁心的香气,老和尚地下有知,想必也很欢喜。

  万户闻香

  如今温州人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做敲鱼,而且非常讲究。过去都选用黄鱼来制作,而今因其价格昂贵,所以采用大的、刺少、肉厚细嫩的鲩鱼代替。其做法是先把鲩鱼对剖分成两片,拆去头、尾、脊背并去皮,先在砧板上抹上一些干淀粉,鱼片也滚上淀粉,然后放在砧板上用木棰敲烂,边敲边撒干淀粉,经常翻身防止鱼肉粘在砧板上,直至敲成薄饼大小,再用开水烫熟,过冷水漂凉,拿出对开切,再顶刀切成1—1.3厘米宽的长条状,配上火腿丝、鸡丝、肉丝、香菇丝少许,菜心几根,再加鸡汤、盐、味精、少许鸡油、绍酒精心调制,便成了滑爽、崩脆、细腻鲜甜的敲鱼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