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崛起

  八卦推演:鲁兆预见“5.19”逆转

  尽管中国证券咨询行业元老王师勤博士在1992 年便将价值投资理念引入中国大陆,但客观的说,在中国股市的前10 余个年头,一直是技术分析主导。国内的证券分析人士大都将精力放在研究西方经典的股市技术分析方法上,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然而,技术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正能够将各种技术流派融会贯通的大师级人物却寥寥无几。在1999 年之前,国内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技术派领袖人物。而所谓时势造英雄,就在1999 年5 月,A 股市场两年熊市的末端,一位技术派分析家由于精确预测了“5.19”行情而一举成为证券界公认的中国股市预测第一人,他就是鲁兆先生。

  鲁兆先生在1999 年5 月15 日出版的《股市动态分析》中撰文写道,“……更为重要的市场转折点将发生在5月19 日收市之前或翌日的早市收市之前……”文章有如神助,准确言中了一轮行情的拐点。

  “5.19”行情发动的当天,上午股市还相当平静,变化起自下午。大量涌入的场外资金不断推高指数,成交量大幅放出,以综艺股份、上海梅林为首的科技网络股领涨,市场骤然升温。此后连续3 天,市场量能梯次推进,从75 亿元到102 亿元,再到145 亿元。市场做多信心迅速膨胀,场外资金蜂拥入场,直到放出沪市单日445 亿元的成交天量、指数连续上攻。

  《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中曾这样描写,“5.19 行情来得很突然,在一个沉闷的初夏午后,阿里巴巴之门就这样悄然开启。两个星期前,一个叫鲁兆的老人,已经提前预见并向我们告知了这个日子,甚至精确到了分钟。这个市场让我们热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不经意间,你就会和奇迹擦肩而过,并支撑你继续走下去。那种天外青天、云波诡旎的情景,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并继续追求更高的境界。我还记得那天下午的大盘分时走势,股指就像一根刚钓到鱼的鱼线,骤然绷紧,股指被一个无形的手瞬间拉起,交易的声音噼啪作响。这个市场曾带给人无尽痛苦,也让无数人对指咒骂,但当她重新化作一条嘶嘶做响的火龙,裹挟着欲望昂首向上的时候,她又变成了一个千娇百媚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回眸一笑,众生癫狂。人们再次忘记了她的凶险,只见到她如水的温柔。”

  正因为鲁兆先生对这一轮始自1999 年5 月19 日的中级行情精准的预测,证券市场对于这轮行情命名为“5.19”行情,也称“鲁兆”行情。

  事实上,“5.19”行情的启动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这体现出鲁兆老先生高超的技术分析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政策才是“5.19”行情的制造者。“5.19”行情体现的正是政策的强大动力和预测的神秘魅力完美结合的结果。

  政策推动:周正庆制造5.19”行情

  从1995 年出任国务院证券委主任开始,到2000 年初卸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五年监管任职,着实经历了几番风雨;当然,并不是每个奇迹背后都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故事,也许当时的他也没有意识到,1999 年初自己的一份建议,竟与震动市场的“5.19”行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5.19”行情一举改变了当时已经调整了两年、股民亏损累累的股市困境。

  “5.19”行情的导火索是中国证监会向国务院提交的“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六项政策建议获得批准。“1999 年年初酝酿,国务院领导经过研究,5 月16 日总理、副总理全部划了圈了都看了这个文件了,等于算5月16 日批准了,批准了以后这个东西还没等我们证监会发表,就传出去了。”多年以后,周正庆在一次采访当中如此回忆当时的情形。

  这份政策建议包含的六条利好,清楚地表露了当时管理层对股市发展趋势的判断和态度。这一消息向外透露后,持续低迷的股市强劲反弹。但紧接着,这轮至今仍让股民念念不忘的红五月行情受到了质疑。有所谓经济学家出来说话,称中国这个股市要出问题了,出现了井喷行情,要出现过热,特别提出国务院批准证监会这个文件也是不妥的,证监会有干预股市之嫌。

  周正庆对这样的批评感到十分恼火。在这位老人看来,政策支持和引导股市是十分必要的。在周道炯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周正庆曾一同操刀《人民日报》社论。那是1996年12月16 日发表的《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文章针对1996 年的大涨行情,认为当时存在严重投机行为,提醒注意风险。那时候,周正庆任职国务院证券委主任。为当时的股市降温。这一次,周正庆再一次想到了《人民日报》。

  于是,周正庆亲自主持撰写文章,反反复复经过三次推敲,把这个解释性的文章写好了报到国务院领导,国务院领导一看写得挺好,有理有据,很能说明问题,就批准在《人民日报》发表,同样是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当时,《人民日报》的主编是范敬宜。当初给股市降温的社论发表后,范敬宜受到市场股民的严重攻击,甚至有人打电话骂他,因为那是在过热的时候,发表一篇制止过热的文章。这次是个利好消息,范敬宜一下子乐了,马上头版头条予以发表。

  1999年6 月15 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这篇文章则对当时由低迷转入上涨的行情给予肯定。

  周正庆认为,之所以将“5.19”行情定性为“恢复性上升”,是因为当时股票指数还没有超过历史最高点,实际才涨到1300 多点,历史上高点早就超过1300 多点,所以讲这个行情是恢复性行情,而没有出现井喷。同时,周正庆分析,根据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这种恢复性的行情是正确的、是必要的。

  周正庆认为,证监会出台六项利好的出发点是为了支持经济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股票发行恢复了,也得关心群众。“这个文件出台以前,一年半的持续低迷。第一,我们当时分析不正常,对经济发展不利。股民被套住,作为证监会,作为领导者对这个问题要关心,这是群众利益问题啊。”周正庆在多年之后的一次采访中,说出了很经典的一句话,“广大股民来投资,是支持你国家建设。谁投资你套谁,你这叫什么资本市场啊?”

  “谁投资你套谁,你这叫什么资本市场啊?”这句话,在此后的2005 年末,A 股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再次被周正庆以及很多市场人士引用,成为政策干预股市的最大理由。

  尽管在此之前的三周内,股市已经涨了30%。但第二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所表达出的积极政策信号,仍然让股民信心大增,五天后,沪市突破了六年来的最高点,收盘1564 点,6 月30 日最高上到1756 点。

  监管部门究竟该不该管股价,这恐怕是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和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最大分歧。刘鸿儒认为,证监会不该管股价,股价由市场决定,证监会需要创造一个公平、法制的环境。但周正庆认为,作为证监会应当管,不能置之不理,不能无能为力,不能无所作为。

  “5.19”行情对投资者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此后的十多年,每到5 月份的时候,媒体便会讨论当年的5 月,是否还会重现“5.19”行情。甚至可以说,“5.19”情结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我到今天依旧认为,5.19 行情,对中国资本市场,它的利大于弊。任何事情不能说只有利没有弊,在这个行情上升过程当中肯定会有一些投机性……”五年之后的2004 年,在网络股行情终结后的慢慢熊市中,周正庆在一次采访中如此评价昔日“5.19”行情。

  2000 年初,周正庆卸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接任,成为中国证监会第四任主席。

  网络神话:虚幻美好梦境

  在“5.19”行情中,科技网络股成为了拉动指数上行的龙头板块。应当说,网络股的炒作有全球范围的大背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掀起了炒作网络股的狂飙,它像12级台风,越过太平洋,刮进了中国股市的大门。

  受美国纳斯达克网络股不断缔造神话的刺激,中国也炒起“网络股”来了。从5 月19 日起的一轮行情中,网络股板块可谓一马当先,而一些与此相关的准网络概念股也大幅攀升,其中的龙头亿安科技、海虹控股、综艺股份、上海梅林,四川湖山、东方明珠、中信国安、厦门信达等都是当时超级大牛股。

  一时间,人们对网络股趋之若鹜,市场唯“网络股”是瞻,一些上市公司纷纷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网络产业和网络经济领域推进,以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尽管当时网民整体数目很小,但增速很快。人们不禁做出这样的猜测:如果互联网用户以半年一倍的速度增长,会出现怎样的前景呢?当时的投资者们认为,不管是乐观还是保守,都意味着,只要再熬上两三年,一个具有真正商业价值的互联网市场将在中国形成;领先公司将率先看到光明彼岸。

  有人说,网络是泥沙俱下的汪洋大海,最适合制造眩目的泡沫。

  2000 年,美国网络泡沫开始破裂。2000 年3 月,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 点,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此后,泡沫开始破裂。

  对比之下,中国A 股市场的牛市行情则延续了更长的时间。直到2001 年6 月,上证指数达到2245 年的历史新高后,一轮长达两年的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才宣告终结。不过,那样仅仅靠概念包装的网络股,同样大都在2000 年便已经从高顶滑落。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大浪淘沙始见金。虽然互联网泡沫破灭了,却有一批伟大的互联网企业成长起来了,中国同样如此。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遗憾的是,他们都不在A 股市场。

  琼民源借力:造假公司变身中关村

  在1999年的网络狂潮中,还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这就是因为造假被停牌达两年之久的上市公司琼民源,重组置换成中关村,重新上市。琼民源全称为海南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是中国股市1996 年最耀眼的“大黑马”之一,股价全年涨幅高达十倍以上。套在它身上的光环最多,最为光耀。诸如“扭亏概念股”、“首都概念股”、“农业概念股”、“房地产概念股”、“高科技概念股”、“政策倾斜概念股”、“高速成长概念股”,乃至令人费解的“关系概念股”等等。可以说,任何一种概念都无不显示琼民源所独具的优势和可能带来的高额回报。

  终于,琼民源因被指控制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而受到查处,公司股票也从1997 年3 月1 日起停牌。在经过一年多漫长而痛苦的等待和期盼之后,1998 年4 月29 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对“琼民源”案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调查发现,“ 琼民源”1996 年年报中所称5.71 亿元利润中,有5.66 亿元是虚构的,并已经虚增了6.57 亿元资本公积金。鉴于琼民源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马玉和等人制造虚假财务数据的行为涉嫌犯罪,中国证监会旋即将有关材料移交司法机关。

  1998年11 月12 日,北京市中院做出判决: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此,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的股市神话落下帷幕。

  在周正庆的要求下,北京市有关方面开始着手琼民源的重组,将中关村的资产置换进公司,琼民源的股东也将所持股份换成中关村的股份。

  1999 年7 月12 日,中关村上市,这一天的开盘价是38 元,收盘价是31.95 元,远远高于琼民源停牌前的收盘价。被套两年多的琼民源老股东终于获利退场。不过,至于琼民源的二次创业,基本成了一句空话。在各方期待新民源能在北京住总的带领下走向新生的时候,北京住总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举动,将北京市科委无偿划拨的琼民源38.92%的国有发起人股及置换来的33.49%的公众股股权一并归还给北京市科委。北京住总解释,任务繁重,没能力带领琼民源展开二次创业。

  此后,有媒体报道,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至今仍存在,只是自2005 年后,就再也不参加工商的年检。按工商一名工作人员的话来说,“此类公司,由于涉及到国有资产,因此就算永远不年检,也不会有什么事,但根据经验,这样的公司也往往只剩下一个空壳而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