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销量下滑暴露危机 CR-V独木难支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本田,销量,CR-V,汽车
  • 发布时间:2012-02-02 14:21
  2011年中国车市盖棺定论。

  本田雅阁凭借全年16万辆的业绩,连续第四年稳坐B级车市场年度销量冠军的宝座。只不过,这个冠军的成色远不如前--不但销售数量同比下降了6%,与第二名的差距也缩小到了4570辆,去年的差距是10267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除了本田CR-V外,本田其他车型在中国的销量全部出现了负增长。本田中国日前宣布,2011年本田在华新车销量为61.78万辆,同比减少4.5%。这是本田车在进入中国13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也由2010年的4.65%下降到2011年的4.26%。作为本田销售占比最高的美国市场,其销量也同比下降7%,实际销量为102万辆。

  “本田在2011年出现了销量下滑,主要是去年3月份日本大地震造成了零部件供应紧张,致使在华的整车产能9月份才恢复正常。”本田中国新闻发言人朱林杰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但是,作为日本汽车三巨头的另外两家--丰田和日产,同样遭受了日本大地震的重创,2011年在华销量却分别达到了88.3万辆和12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和21.9%。

  无奈的下滑

  2001年~2005年,本田在中国销量年均增幅超过55%,是彼时中国车市平均增幅27%的两倍。

  但在2005年之后,美系、德系以及法系车纷纷发力,而此时的本田依然按照既定的发展步伐不紧不慢地前行。2005年~2010年,本田在华销量的平均增幅放缓到22%左右,而同期中国车市的平均增幅却接近30%。

  “其实不能简单地以增长率来计算本田车的增长速度,毕竟十年前的基数不一样。”朱林杰说表示,“按照经济危机后本田对中国车市的判断,基本上会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是,本田在2011年并没有实现10%的增长,反而下滑4.5%。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广汽本田销量最大的两款车是雅阁和锋范,2011年的销量分别为16万辆和12万辆,同比下滑6%和7%;东风本田的两款当家车型是CR-V和思域,销量分别为16万辆和7.8万辆,同比增长14%和下滑23%。而CR-V也成为本田在中国8款畅销车型中唯一保持增长的。

  “CR-V的增长,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国2011年SUV车型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投资者报》记者说,2011年中国SUV车型共销售159万辆左右,增幅为20%。实际上,CR-V的增幅还是落后了中国整个SUV的市场。

  不仅仅是中国市场如此,本田销量最大的美国市场,也开始全线下滑。本田美国公司宣布,2011年本田在美国共售出115万辆车,其中本田品牌为102.4万辆,同比下滑7%;讴歌品牌销售12.3万辆,同比下滑8%。根据著名英文网站Autoblog对北美十大销量最差车型的评比,本田旗下五款车上榜,占据了一半。

  产能掣肘还是车型老化

  朱林杰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由于日本地震和泰国洪灾,影响到了本田汽车所需电子芯片的供应,导致销量下降。

  而除了地震,朱林杰把本田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产能掣肘。在2011年底,广汽本田的整车产能为36万辆,东风本田的产能为24万辆。

  朱林杰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去年4~8月是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5个月,本田在日本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在9月才恢复正常。从目前的销量来看,本田已经突破了产能,这主要得益于工人加班加点。”朱林杰说,经济危机后,本田过于保守的估计了中国车市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过于快速扩张产能,而是按照自己原有的节奏进行发展。不过,本田已经认识到了这一弊端,并于2010年进行了一次产能的调整扩张。

  广汽本田在2011年底实现了生产线的产能拓展,达到48万辆产能;而东风本田的第二工厂将在2012年年初投入使用,产能为10万辆。届时,本田在华的工厂产能将到达82万辆以上。

  然而,业内专家认为产能并不是根本因素。在2010年底,本田计划2011年在华实现销量73万辆,建立的基础就是现在的产能。

  “更重要的原因是本田的产品线已经落后,技术更新不够快。”罗磊说,虽然雅阁是中国B级车市场的冠军,CR-V是SUV市场的佼佼者,但无论多好的产品,没有技术的更新,都会落后于市场。

  以B级车为例,上海通用汽车旗下的主力品牌别克2010年以后已经相继推出多款全新平台的车型;大众汽车的TSI技术以及双离合技术,都让其在竞争中占到有利地位;另外,第八代索纳塔的崛起,让B级车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

  而自2009年以来,本田在中国连续推出的几款新车如锋范、奥德赛和思铂睿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美国媒体报道称,重新设计的新思域自2011年4月进入美国市场以来,其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去年前10个月,新思域在美国市场销量骤降15%。华尔街日报将新思域的设计描述为“背叛”。

  调整在华策略

  本田汽车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错误的估计了中国汽车的增长速度。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投资者报》明确指出,经济危机后的三年,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三年。2008年中国汽车的产量为934万辆,但是2011年产量达到了1841万辆,整整翻了一番。显然,本田年均10%的增长计划,远远落后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

  日本在华三大汽车企业中,本田在中国被认为是最为保守的,其业务重心一直在北美和日本本土。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之后,丰田、日产对中国市场的反应显然快于本田。日产是第一个把研发中心带入中国的日本汽车企业,相对较高的国产化程度,令日产在这次日本地震中尝到了甜头,并让其成为影响较小的日系车品牌。

  不过,有消息称,本田决定将其部分核心零部件研发部门迁往中国广州,真正实现本地研发、本地采购。“过去我们太谨慎了,这导致我们错失了很多市场以及品牌提升的机会。”日前本田社长伊东孝绅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公开承认,“本田已经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在企业战略、市场策略以及产品投放速度方面将有一系列变化。”对此,贾新光指出,本田首先要改的是要加快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使零部件的供应没有问题;其次是要研发新产品。■

  《投资者报》记者 范云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