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宝股份:“卡王”的移动支付梦想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恒宝股份,移动支付,卡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02 14:33
当你关注身边某一商品时,不妨想想与该商品相关的那家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资。就像投资家彼得?林奇投资法则所言:“如果你喜欢一家上市公司的商店,你可能也会喜欢上这家公司的股票。”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当你打开自己的钱包时看到的那一张张银行卡,使用手机时用到的那些通信卡,是否想知道它们背后的生产商?
恒宝股份(002104.SZ)就是这样一家以通信卡和金融卡为主营业务的卡类企业龙头,产品几乎天天与人们亲密接触。在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里,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稳定。而随着国内EMV迁移(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换)计划的推动和移动支付的应用,将为恒宝股份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不过,作为一家高管频繁辞职并不断套现的民营公司,恒宝股份会迎来新一轮业绩增长吗?它的风险点又会在哪里?
20%的卡类市场份额
注册于江苏省丹阳市的恒宝股份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现代印制,1998年开始转向卡行业。2007年登上中小板,上市时主营产品为银行磁条卡、通信密码卡、通信IC卡三大类,以及卡类相关产品和票证。
2006年至2010年的5年时间里,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到28%,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5%,公司的业务大增来源于三方面。
第一是卡产品作为重要的信息安全产品,资质是市场准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恒宝股份是目前国内取得相关资质最多、获得定点供应商资格最多的企业之一。
其次,恒宝股份公司是国内卡类业务最全的公司。目前,包括一些在国内从事卡类业务的外资公司在内,国内从事卡类制造的企业大约有12家,但只有恒宝股份一家是从事卡类业务较全的公司,堪称“卡王”。其余11家卡业公司只生产其中一种或两三种。
据《投资者报》统计,目前在A股卡类上市公司中,与恒宝股份有着相似业务的公司主要有东信和平、天喻信息和天津磁卡三家,但东信和平只生产通信IC卡、密码卡和税控IC卡三种,并不生产银行磁条卡;天喻信息只生产通信IC卡和税控IC卡两种;天津磁卡只生产银行磁条卡一种。因此,这三家上市公司的卡类业务都少于恒宝股份。
第三,公司主导产品如银行磁条卡、通信密码卡、小灵通SIM卡等均占有国内约20%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位居同行业前列,其中银行磁条卡排名第四,密码卡排名第三,小灵通SIM卡排名第二。而且在此前全国二代身份证的更新中,公司是四家参与的企业之一,巨大的业务量为公司增加了营收和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密码卡主要应用于通信行业,以手机充值卡为主要应用领域,随着近年无卡充值的发展,公司密码卡收入占比逐年减少,从2007年的15%减至2009年的10%,而到2010年该业务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降至7%以下。
目前卡类业务占恒宝股份主营业务收入的近80%,从应用领域看,卡类业务主要为用于银行系统的金融卡和用于通信行业的通信卡。
银行卡安全性要求高、认证严格,进入门槛较高,恒宝股份与国内各大银行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也是主要卡类供应商。中投证券报告分析认为,公司目前在国内银行磁条卡市场的份额约为20%,属于国内磁条银行卡供应商的第一梯队。
从市场份额排名看,目前恒宝股份在国内银行磁条卡的份额排名第四,排名第一的是珠海金邦达,约占27%的份额,其次是黄石捷德,约占26%的份额,这两家公司均为外资背景,是国外厂商采取合资方式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合资公司。排名第三的是国有企业北京中钞,约占21%的份额。恒宝股份以20%的份额排名第四,但与北京中钞的差距并不大。
目前恒宝股份取得维萨、万事达、中国银联关于EMV(芯片卡规范)产品的相关资质,已经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以及银联数据提供了金融IC卡产品服务。
在2011年10月31日,恒宝股份接到建行的入选通知,被确定为建行金融借记及准贷记卡、IC卡、空白卡片采购供应商,尽管具体合同仍在签订中,但在中证投资张志民看来,恒宝股份获得银行卡供应商资格对公司的影响很大,“尽管此次获得供应商资格对业绩影响短期内看不出来,但公司银行卡市场已然打开”。
电信卡领域发力
由于通信卡产品主要是应用于移动通信的SIM卡,因此衡量公司在通信卡领域的市场地位,就要看其在国内三大运营商SIM卡供应市场的份额与地位。
公司与电信、联通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在电信2G SIM卡市场份额约为15%;在联通市场份额约18%。虽然公司此前一直在中移动市场上几乎没有市场份额,但公司2011年收购了北京东方英卡公司,由此入围中国移动供应商行列。
之前由于受中国移动集采招标的规则限制,公司只获得极少的市场份额,但在中国移动2011年下半年的集采中,由于移动集团对招标规则进行了修改,公司的优势地位得以确立,有望进入第一梯队的供应商系列。2011年公司在中移动市场份额将逐步上升,未来有望逐步上升至10%。
恒宝股份与中国联通有较深渊源,公司前副董事长江浩然曾经是中国联通总裁办主任;而恒宝股份独立董事李慧芬曾任中国联通党组书记、总经理等职。前独立董事吴龙云曾任中国联通财务部部长、审计部总经理。江浩然此前说,“恒宝的通信充值卡,在移动、联通一年销量达几亿张,是国内最大供货商,公司的通信IC卡在联通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受益于运营商订单量激增的刺激,公司2011年上半年通信IC卡实现销售金额同比增长5564万元,增长的比率为54%。就在2011年11月,公司与中国电信就手机支付业务签订了采购合同,总金额达到1.06亿元。
不过,尽管公司为取得更多市场份额而不断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发力,但在手机智能卡总体份额中排名并不靠前。从《投资者报》通过多方渠道获得的数据看,早在2007年和2008年的中国联通智能卡厂商份额中,恒宝股份都排名第一,占比分别为17%和16%,但到2009年时,其市场占有率被北京华虹超越而排名第二,份额仍为17%。
而在2010年全部手机智能卡市场份额综合排名中,恒宝股份的市场占有率远低于排名第一的东信和平,这主要因为其在中移动市场中的占比远远落后于东信和平也落后于天喻信息所致。
可喜的是,通信IC卡行业未来增长空间较大。国海证券分析师蒋传宁认为,通信IC卡行业增加的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3G用户的快速增长加快通信IC卡升级换代。目前国内3G普及率不足9%,远低于发达国家30%以上的水平,整体普及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另一个动力是国内移动用户普及率仅64.4%,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普及率仍有上升空间。
动力之三是据工信部文件,2011年底前要完成1900~1920M现小灵通使用频段的清频退网工作,2010年国内无线市话减少1736万户到2863万户,也就是说,2010年剩余2863万小灵通用户要完成迁移至移动网络的工作。蒋传宁因此预计,“未来3年公司国内市场通信IC卡业务将保持10%至20%的年增长率”。
EMV标准迁移将提升业绩
目前正在推动的国内EMV标准迁移计划将使公司迎来银行卡业绩增长的时机。多名证券分析师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均表示,目前国内EMV迁移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
EMV标准是由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Europay(欧陆卡,已被万事达收购)、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维萨)共同发起制定的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标准。
中国银行一名市场研究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全球范围内统一使用EMV标准的IC卡的时限是2008年,目前欧洲、亚太部分地区EMV迁移已基本完成。尽管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在EMV迁移方面较为迟缓,但由于银行磁条卡安全性差并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因此通过EMV迁移降低银行卡欺诈显得刻不容缓。
政策也在推动,一个重要标志是2011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银行卡芯片迁移工作,“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
并明确要求,2011年6月底前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储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
金融IC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可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由于IC卡在信息安全性、防伪性、存储量方面均优于磁条卡,符合EMV标准的IC卡是银行卡发展的必然趋势。
EMV迁移直接加速银行卡的更新换代,同时,银行卡因技术含量提升、芯片成本因素,单价大幅提高。
据国海证券分析师蒋传宁介绍,目前银行磁条卡的出厂价约1元,银行IC卡出厂价格单界面达17-18元、双界面略高于25元,即便未来规模化生产,因IC成本较高,估计银行IC卡价格也在10元以上,因此在EMV迁移使卡市场规模跨越式提高10倍以上。
这意味着,EMV迁移将给恒宝股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与银行的良好合作基础及出色的IC卡供应能力助其EMV迁移中占一席之地。
中投证券析师王鹏对恒宝股份未来银行卡业绩作了预测,假设银行卡EMV化比例从今年的5%逐步提升至2015年的20%,公司市场份额维持在25%左右,那么公司未来三年银行卡业务收入将分别为2.38亿元、4.13亿元和6.61亿元。
恒宝股份未来业绩增长的另一个看点是手机支付带来的市场机会。艾瑞咨询研究则指出,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预计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增长;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
此前手机支付的标准一直制约行业发展,现在标准已经统一。在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国家金卡办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表示,移动支付标准已初步明确了近场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NFC),2.4GHz方案则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手机支付标准已统一为加快手机支付发展奠定基础。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银联已在积极酝酿手机支付业务,早在2009年中国移动已基本完成移动支付的技术和业务方案,2011年7月1日中移动手机支付公司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挂牌,已获得营业执照,正准备申请支付牌照。
中国联通手机支付业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进行试点。2011年4月,中国联通宣布组建了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于4月18日领取了营业执照;中国电信于2010年2月5日正式发布产品,开始手机刷卡新的试点工作。
恒宝股份将在三大运营商手机支付试点中占得先机。公司是国内拥有成熟13.56MHz手机支付卡天线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获得国家专利。公司2010年在电信手机支付卡试点占主导地位,绝大部分支付卡均为公司提供;恒宝股份还独家为中国联通提供手机支付试点供货。与此同时,公司还是中国移动贴片卡三个入围厂商之一。
这意味着,恒宝股份在手机支付这一新领域的综合优势包括成熟的制卡技术、天线技术、手机支付试点主导地位和先发优势,将使其成为未来国内三大运营商启动手机支付业务中卡环节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投资者报》从恒宝股份证券办了解到,目前公司获得的移动支付卡订单约100万张,如果未来移动支付卡市场容量保持大约40%的增速,公司市场份额基本稳定,而移动支付卡的价格因用量加大和竞争加剧保持大约20%的下降速度,那么公司未来三年移动支付卡业务收入分别为2.18亿元、2.38亿元和2.61亿元。
高管辞职套现风险
不过,与公司行业地位和业绩增长空间不相称的是,恒宝股份自2007年初上市以来的五年时间里,高管频繁辞职,减持套现也不断发生。这或许是投资者对公司最大的担忧所在。
据《投资者报》统计,自2008年以来,公司先后共有7名高管在任期未到时均因个人原因辞职。2008年7月28日,监事会主席钱平因个人身体健康原因辞去监事会主席和监事职务;两天后董事曹志新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职务。奇怪的是,曹志新自2010年3月31日开始又担任董事、副总裁和总工程师至今。
2009年3月12日,职工代表监事杨贞杰因个人原因辞职;2009年5月5日,公司副总裁王亚君因身体因素辞职。王亚君辞职后,恒宝股份董事会聘任赵再兴担任副总裁。但一年后的2010年10月,赵再兴因个人原因辞职。
公开资料显示,赵再兴2005年加盟恒宝股份,先后担任研发中心、金融支付事业部总经理,其间负责多项国家和江苏省政府资金扶持项目,但就是这样一个从事研发管理的高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最近又有两名高管辞职,2011年11月25日,原职工代表监事吴晓芳因个人原因辞职;2011年12月27日,前总裁易晓兵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裁、董事及所属分、子公司的一切职务,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与此同时,部分高管不断减持公司股票,大额套现。到目前为止,公司共有三名高管减持公司股票,总减持3311万股,累计套现约4亿元。
其中减持最多的是公司前高管江浩然。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江浩然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共分10次减持恒宝股份约2306万股,套现约2.4亿元。
江浩然减持时先后担任恒宝股份的总经理和副董事长,而且还同时担任恒宝股份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北京恒宝信息、江苏恒宝软件和江苏恒宝智能的董事长,但却在大额套现后的2010年3月辞去高管职务,目前是公司第二大股东。
公司前监事钱平在恒宝股份上市一年后就迫不及待减持,其2008年5月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共减持恒宝股份约964万股,套现近1.6亿元,套现后两个月就以个人身体健康为由辞职。辞职后又担任公司董事和副总裁的曹志新也于2010年12月分三次减持恒宝股份42万股,套现约760万元。
“公司业绩好,未来发展空间也不错,但高管的逃离让人不放心。”上海一名吕姓私募人士表示。
《投资者报》记者 赖智慧
……
恒宝股份(002104.SZ)就是这样一家以通信卡和金融卡为主营业务的卡类企业龙头,产品几乎天天与人们亲密接触。在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里,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稳定。而随着国内EMV迁移(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换)计划的推动和移动支付的应用,将为恒宝股份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不过,作为一家高管频繁辞职并不断套现的民营公司,恒宝股份会迎来新一轮业绩增长吗?它的风险点又会在哪里?
20%的卡类市场份额
注册于江苏省丹阳市的恒宝股份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现代印制,1998年开始转向卡行业。2007年登上中小板,上市时主营产品为银行磁条卡、通信密码卡、通信IC卡三大类,以及卡类相关产品和票证。
2006年至2010年的5年时间里,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到28%,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5%,公司的业务大增来源于三方面。
第一是卡产品作为重要的信息安全产品,资质是市场准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恒宝股份是目前国内取得相关资质最多、获得定点供应商资格最多的企业之一。
其次,恒宝股份公司是国内卡类业务最全的公司。目前,包括一些在国内从事卡类业务的外资公司在内,国内从事卡类制造的企业大约有12家,但只有恒宝股份一家是从事卡类业务较全的公司,堪称“卡王”。其余11家卡业公司只生产其中一种或两三种。
据《投资者报》统计,目前在A股卡类上市公司中,与恒宝股份有着相似业务的公司主要有东信和平、天喻信息和天津磁卡三家,但东信和平只生产通信IC卡、密码卡和税控IC卡三种,并不生产银行磁条卡;天喻信息只生产通信IC卡和税控IC卡两种;天津磁卡只生产银行磁条卡一种。因此,这三家上市公司的卡类业务都少于恒宝股份。
第三,公司主导产品如银行磁条卡、通信密码卡、小灵通SIM卡等均占有国内约20%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位居同行业前列,其中银行磁条卡排名第四,密码卡排名第三,小灵通SIM卡排名第二。而且在此前全国二代身份证的更新中,公司是四家参与的企业之一,巨大的业务量为公司增加了营收和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密码卡主要应用于通信行业,以手机充值卡为主要应用领域,随着近年无卡充值的发展,公司密码卡收入占比逐年减少,从2007年的15%减至2009年的10%,而到2010年该业务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降至7%以下。
目前卡类业务占恒宝股份主营业务收入的近80%,从应用领域看,卡类业务主要为用于银行系统的金融卡和用于通信行业的通信卡。
银行卡安全性要求高、认证严格,进入门槛较高,恒宝股份与国内各大银行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也是主要卡类供应商。中投证券报告分析认为,公司目前在国内银行磁条卡市场的份额约为20%,属于国内磁条银行卡供应商的第一梯队。
从市场份额排名看,目前恒宝股份在国内银行磁条卡的份额排名第四,排名第一的是珠海金邦达,约占27%的份额,其次是黄石捷德,约占26%的份额,这两家公司均为外资背景,是国外厂商采取合资方式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合资公司。排名第三的是国有企业北京中钞,约占21%的份额。恒宝股份以20%的份额排名第四,但与北京中钞的差距并不大。
目前恒宝股份取得维萨、万事达、中国银联关于EMV(芯片卡规范)产品的相关资质,已经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以及银联数据提供了金融IC卡产品服务。
在2011年10月31日,恒宝股份接到建行的入选通知,被确定为建行金融借记及准贷记卡、IC卡、空白卡片采购供应商,尽管具体合同仍在签订中,但在中证投资张志民看来,恒宝股份获得银行卡供应商资格对公司的影响很大,“尽管此次获得供应商资格对业绩影响短期内看不出来,但公司银行卡市场已然打开”。
电信卡领域发力
由于通信卡产品主要是应用于移动通信的SIM卡,因此衡量公司在通信卡领域的市场地位,就要看其在国内三大运营商SIM卡供应市场的份额与地位。
公司与电信、联通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在电信2G SIM卡市场份额约为15%;在联通市场份额约18%。虽然公司此前一直在中移动市场上几乎没有市场份额,但公司2011年收购了北京东方英卡公司,由此入围中国移动供应商行列。
之前由于受中国移动集采招标的规则限制,公司只获得极少的市场份额,但在中国移动2011年下半年的集采中,由于移动集团对招标规则进行了修改,公司的优势地位得以确立,有望进入第一梯队的供应商系列。2011年公司在中移动市场份额将逐步上升,未来有望逐步上升至10%。
恒宝股份与中国联通有较深渊源,公司前副董事长江浩然曾经是中国联通总裁办主任;而恒宝股份独立董事李慧芬曾任中国联通党组书记、总经理等职。前独立董事吴龙云曾任中国联通财务部部长、审计部总经理。江浩然此前说,“恒宝的通信充值卡,在移动、联通一年销量达几亿张,是国内最大供货商,公司的通信IC卡在联通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受益于运营商订单量激增的刺激,公司2011年上半年通信IC卡实现销售金额同比增长5564万元,增长的比率为54%。就在2011年11月,公司与中国电信就手机支付业务签订了采购合同,总金额达到1.06亿元。
不过,尽管公司为取得更多市场份额而不断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发力,但在手机智能卡总体份额中排名并不靠前。从《投资者报》通过多方渠道获得的数据看,早在2007年和2008年的中国联通智能卡厂商份额中,恒宝股份都排名第一,占比分别为17%和16%,但到2009年时,其市场占有率被北京华虹超越而排名第二,份额仍为17%。
而在2010年全部手机智能卡市场份额综合排名中,恒宝股份的市场占有率远低于排名第一的东信和平,这主要因为其在中移动市场中的占比远远落后于东信和平也落后于天喻信息所致。
可喜的是,通信IC卡行业未来增长空间较大。国海证券分析师蒋传宁认为,通信IC卡行业增加的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3G用户的快速增长加快通信IC卡升级换代。目前国内3G普及率不足9%,远低于发达国家30%以上的水平,整体普及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另一个动力是国内移动用户普及率仅64.4%,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普及率仍有上升空间。
动力之三是据工信部文件,2011年底前要完成1900~1920M现小灵通使用频段的清频退网工作,2010年国内无线市话减少1736万户到2863万户,也就是说,2010年剩余2863万小灵通用户要完成迁移至移动网络的工作。蒋传宁因此预计,“未来3年公司国内市场通信IC卡业务将保持10%至20%的年增长率”。
EMV标准迁移将提升业绩
目前正在推动的国内EMV标准迁移计划将使公司迎来银行卡业绩增长的时机。多名证券分析师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均表示,目前国内EMV迁移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
EMV标准是由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Europay(欧陆卡,已被万事达收购)、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维萨)共同发起制定的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标准。
中国银行一名市场研究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全球范围内统一使用EMV标准的IC卡的时限是2008年,目前欧洲、亚太部分地区EMV迁移已基本完成。尽管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在EMV迁移方面较为迟缓,但由于银行磁条卡安全性差并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因此通过EMV迁移降低银行卡欺诈显得刻不容缓。
政策也在推动,一个重要标志是2011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银行卡芯片迁移工作,“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
并明确要求,2011年6月底前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储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
金融IC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可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由于IC卡在信息安全性、防伪性、存储量方面均优于磁条卡,符合EMV标准的IC卡是银行卡发展的必然趋势。
EMV迁移直接加速银行卡的更新换代,同时,银行卡因技术含量提升、芯片成本因素,单价大幅提高。
据国海证券分析师蒋传宁介绍,目前银行磁条卡的出厂价约1元,银行IC卡出厂价格单界面达17-18元、双界面略高于25元,即便未来规模化生产,因IC成本较高,估计银行IC卡价格也在10元以上,因此在EMV迁移使卡市场规模跨越式提高10倍以上。
这意味着,EMV迁移将给恒宝股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与银行的良好合作基础及出色的IC卡供应能力助其EMV迁移中占一席之地。
中投证券析师王鹏对恒宝股份未来银行卡业绩作了预测,假设银行卡EMV化比例从今年的5%逐步提升至2015年的20%,公司市场份额维持在25%左右,那么公司未来三年银行卡业务收入将分别为2.38亿元、4.13亿元和6.61亿元。
恒宝股份未来业绩增长的另一个看点是手机支付带来的市场机会。艾瑞咨询研究则指出,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预计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增长;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
此前手机支付的标准一直制约行业发展,现在标准已经统一。在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国家金卡办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表示,移动支付标准已初步明确了近场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NFC),2.4GHz方案则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手机支付标准已统一为加快手机支付发展奠定基础。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银联已在积极酝酿手机支付业务,早在2009年中国移动已基本完成移动支付的技术和业务方案,2011年7月1日中移动手机支付公司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挂牌,已获得营业执照,正准备申请支付牌照。
中国联通手机支付业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进行试点。2011年4月,中国联通宣布组建了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于4月18日领取了营业执照;中国电信于2010年2月5日正式发布产品,开始手机刷卡新的试点工作。
恒宝股份将在三大运营商手机支付试点中占得先机。公司是国内拥有成熟13.56MHz手机支付卡天线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获得国家专利。公司2010年在电信手机支付卡试点占主导地位,绝大部分支付卡均为公司提供;恒宝股份还独家为中国联通提供手机支付试点供货。与此同时,公司还是中国移动贴片卡三个入围厂商之一。
这意味着,恒宝股份在手机支付这一新领域的综合优势包括成熟的制卡技术、天线技术、手机支付试点主导地位和先发优势,将使其成为未来国内三大运营商启动手机支付业务中卡环节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投资者报》从恒宝股份证券办了解到,目前公司获得的移动支付卡订单约100万张,如果未来移动支付卡市场容量保持大约40%的增速,公司市场份额基本稳定,而移动支付卡的价格因用量加大和竞争加剧保持大约20%的下降速度,那么公司未来三年移动支付卡业务收入分别为2.18亿元、2.38亿元和2.61亿元。
高管辞职套现风险
不过,与公司行业地位和业绩增长空间不相称的是,恒宝股份自2007年初上市以来的五年时间里,高管频繁辞职,减持套现也不断发生。这或许是投资者对公司最大的担忧所在。
据《投资者报》统计,自2008年以来,公司先后共有7名高管在任期未到时均因个人原因辞职。2008年7月28日,监事会主席钱平因个人身体健康原因辞去监事会主席和监事职务;两天后董事曹志新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职务。奇怪的是,曹志新自2010年3月31日开始又担任董事、副总裁和总工程师至今。
2009年3月12日,职工代表监事杨贞杰因个人原因辞职;2009年5月5日,公司副总裁王亚君因身体因素辞职。王亚君辞职后,恒宝股份董事会聘任赵再兴担任副总裁。但一年后的2010年10月,赵再兴因个人原因辞职。
公开资料显示,赵再兴2005年加盟恒宝股份,先后担任研发中心、金融支付事业部总经理,其间负责多项国家和江苏省政府资金扶持项目,但就是这样一个从事研发管理的高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最近又有两名高管辞职,2011年11月25日,原职工代表监事吴晓芳因个人原因辞职;2011年12月27日,前总裁易晓兵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裁、董事及所属分、子公司的一切职务,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与此同时,部分高管不断减持公司股票,大额套现。到目前为止,公司共有三名高管减持公司股票,总减持3311万股,累计套现约4亿元。
其中减持最多的是公司前高管江浩然。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江浩然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共分10次减持恒宝股份约2306万股,套现约2.4亿元。
江浩然减持时先后担任恒宝股份的总经理和副董事长,而且还同时担任恒宝股份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北京恒宝信息、江苏恒宝软件和江苏恒宝智能的董事长,但却在大额套现后的2010年3月辞去高管职务,目前是公司第二大股东。
公司前监事钱平在恒宝股份上市一年后就迫不及待减持,其2008年5月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共减持恒宝股份约964万股,套现近1.6亿元,套现后两个月就以个人身体健康为由辞职。辞职后又担任公司董事和副总裁的曹志新也于2010年12月分三次减持恒宝股份42万股,套现约760万元。
“公司业绩好,未来发展空间也不错,但高管的逃离让人不放心。”上海一名吕姓私募人士表示。
《投资者报》记者 赖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