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东方肖水龙:后来者居上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创东方,肖水龙,投资,江西华伍
  • 发布时间:2012-02-02 15:21
  在PE圈,与达晨创投、同创伟业以及深创投相比,2007年才成立的深圳市创东方投资公司(下称创东方)属于典型的“后来者”。

  但就是这样一家“迟到”的机构,成立四年就跻身投中集团评出的“中国年度最佳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创始人肖水龙也进入大众视野。《投资者报》记者与肖水龙进行了三次接触,发现他平时话不多,喜静,不爱张扬,平时爱打太极和高尔夫,偶尔作诗,属于“一个商人+半个文人”的类型。

  肖水龙的“牛脾气”

  虽然身处商场,但肖水龙并不认为自己属于典型的商人。他的朋友说如此评价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为投资而全身心投入。

  人年轻时往往都有一个不安分的阶段,而肖水龙的经历却意外地简单。

  1988年,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的肖水龙,进入了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总公司(下称深国投)。

  在深国投,除了1999年,他被派往美国纽约城市大学金融投资专业深造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深国投内部,一做就是19年。直到2007年,他才决定“下海”,成立创东方。

  “企业成立时很艰苦,大家很多时候背着背包去谈项目。”创东方副总裁潘锦回忆起创业时的情景,很是感慨,“或许,如果不是肖总的坚持,创东方在短短四年之内,也不可能迅速崛起,投资那么多的好项目,实现10个项目上市的业绩。”

  第一个成功项目

  “2007年,我们创东方的成立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再早一点,《合伙企业法》没有出台,我们从事PE还是受困于法律制度;再晚一点,2008年又遇金融危机,募集资金更是困难。”在肖水龙看来,成就事业专业、敬业必不可少,时点的把握同样关键,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那么,创东方是如何把握住这个时机的呢?其实,早在2000年,他就已经涉足PE,在2000年到2007年,一直关注着PE行业内的风吹草动。

  “2000年,我从美国回来之后,担任深国投投资部副总裁,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涉足投资。”肖水龙说,长园新材正是他负责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长园新材当时属于深国投的贷款企业之一,彼时,深国投旗下业务有信托、证券、担保、贷款等业务。

  “当时,我力主投资这个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把贷款转换为股权,还可以减少企业信贷的违约风险。”不过,投资作为一项新业务,风险也不可忽视,因此在公司内部,持否定意见的大有人在。

  资料显示,深圳市长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由中科院创建,是国内最早开发生产热缩材料的企业之一。核心技术是辐射交联技术,应用于电力电缆连接。看起来属于一家有技术含量的企业,肖水龙认准了方向,不仅在公司内部据理力争,同时还两次向董事会提交投资长园新材的投资报告,最终成功说服公司进行投资。

  他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大获成功,投资4000万元不到两年,深国投回收红利近2000万元。2002年12月,该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市值最高达20亿元,回报达到80倍。

  为目标企业服务

  “投资就是服务”。在肖水龙看来,创东方与目标企业关系既是一种投资关系,也是一种服务关系。

  “假如把目标企业比作一棵果树,创业投资就是促使果树快速健康成长、开花和结果。”出身江西农民家庭的肖水龙,喜欢将投资比作种树,将自己比作果农,在工作时,需要准备一套工具,如水壶是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剪刀是剪除企业的低效业务、资产或者部门;松土除草的铲子则是梳理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而绳子是联结整合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

  肖水龙希望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也这样要求创东方的所有员工秉承“谦厚做人,专业做事”的风格,踏实为被投企业服务,这样才能保证创东方通过“从容、稳健、创新、高效”的投资,实现其分享中国创新型经济高速发展的初衷。

  以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西华伍”)为例,在该项目身上,肖水龙曾倾注诸多心血。

  “最早进入华伍的时候,我们曾帮助他们合并公司的业务部门,解决经营主体的问题;接下来是建立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帮助公司战略实施,推动企业做强业务。”肖水龙说,“我们还在企业团队建设和协调股东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直到2010年7月,在华伍股份上市前夕,肖水龙还曾驻扎在北京两周,鼓励公司高管积极面对证监会的审核。

  “做创业投资的人想舒服是不行的。”肖水龙说。

  相关阅读

  访谈:成功靠勤奋

  《投资者报》:三年10个项目上市,你如何看待创东方取得的成绩?

  肖水龙:这是我们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同时,为LP(基金投资人)创造最大回报,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我们基金内部,三年投资30个项目,其中10家企业上市的话,如果计算股市的大幅下跌,其静态回报率为8倍。如今,我内心最大的感受就是感恩,投资人的信任、同事的努力、合作方给予的帮助。

  《投资者报》:如何取得这个成绩?

  肖水龙:成功的背后肯定是“天道酬勤”,没有辛苦付出, 哪里谈到回报。

  一般来说,初步接触的100家企业中,能确定10家企业进行深入接触,最终可能只对两到三家进行投资。在去年,我们差不多看了700多个项目。

  而具体到某个项目,我们要考察很多次,最终才决定是否投资,因此,投资的确是一个辛苦活,需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以投资江西华伍为例。创东方从2007年7月开始与这家公司接触,直到2007年12月完成投资,在这期间,我去了该公司七八次,基本上是半个月去一次,负责该项目具体事务的潘锦,差不多在江西待了一个月。

  《投资者报》:你们的投资风格怎样?

  肖水龙:我们有自己的决策机制,还有风控部门,因此,无论项目多急,我们都会与企业家约谈,之后公司内部还要讨论,达成一致后才决定投资,而从投资风格上来说,我们既不会跟投,也不会突击入股,而是希望做真正的价值发现者。

  《投资者报》记者 王月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