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应用研究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
  • 发布时间:2014-01-15 12:41

  【摘要】企业内部对于风险管理能力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该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作并且成功地赚取相应的利润。由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导致的金融危机等国际形势的宏观影响,企业的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而全面风险管理则是一种新型理念,即从企业全局出发,在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的管理以及处理。本文就从企业风险现状出发,大致探讨了企业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了一些概念性建议措施。

  【关键词】企业 全面风险管理 应用 研究

  一、企业管理中的风险研究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在一般理解上是指由于事物的随机性导致对其期待值和准备情况以及后果的变动。任何经营活动的结果通常都具备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对其在获利和损失的方面只能有一个大体的估计值,而难以准确判断。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风险。一般说来,风险由以下四种特点组成:一是结果的随机和不可预知性;二是风险可能会带来收益,但是主要考虑和关注损失;三是风险可以被概率与统计学进行一定的客观预测;四是对于其产生的危害评价受主观思维影响。

  (二)风险的构成因素

  风险因素。通常指可能诱发或者增加风险发生概率的相关条件,加上在风险结束之后可能引起更大损失的条件。一般来说,风险因素不能百分之百地导致风险的发生,但是有风险发生时,一定有其相关的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通常指意外引起损失的事故,可以实际观测到的。风险事故是风险因素实现之后的结果,并且伴随着实际的经济损失。

  风险损失。通常指在风险事故中造成的计划和意料之外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的减少和损害。

  (三)风险的主要种类

  根据导致的后果划分可以是:纯粹风险。伴随完全的损失或者接近于0的损失,没有任何获利的机会;机会风险。既可能导致损失,也有可能导致获利,或者没有影响。

  根据发生的来源划分可以是:外部风险。诸如外部社会环境中的经济方面、自然方面、社会方面、法律方面和社会方面等带来的风险;内部风险。诸如内部企业环境中的技术方面、人员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和经营方面等带来的风险。

  按照诸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内所隐藏的风险进行分类,如:人力资源部门的风险、信息部门对于信息披露的风险、审计部门审计时出现失误的风险,财务部门以及市场部门等可能存在的其他风险。

  二、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风险管理的这一阶段仍然不成熟,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而在实际投入使用的阶段,也只有金融和保险等企业开始关注对于自身的风险管理并且能够积极投入市场运作。其他大多企业仍旧停留在会计和财务部门为主导的控制体系中,对风险管理也仅仅停留在认识的阶段。总体而言,我国当前不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对风险管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在企业的管理层看来,他们完全不理解到底什么是风险管理也不了解风险管理到底具备什么特点、能够带来什么收益等问题。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敢于贸然尝试。另外,员工由于了解程度的不统一也容易产生矛盾,要么认为风险随处可见、要么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等,导致企业内部上下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十分淡薄。

  (二)风险管理机制没有成型或者流于形式

  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将风险的地位上升到一个关注和重视的程度,既没有形成预防风险的机警,也没有一种主动迎接风险的态度。等到风险真正发生的时候,企业手忙脚乱地胡乱采取对整体效果和意义不大的临时措施来尽量减少已经发生的损失。

  (三)风险管理在技术与应用层面的水平差

  国内的内部控制体系仍旧不完善,处于一种全新的、没有任何经验的阶段,因此在行为上有严重的随意性。另外,企业内部人员素质不过关,技术方法水平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风险管理缺乏宝贵的经验理论指导

  当理论处于相对成熟的情况时,企业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来起一个指导作用。企业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作出相应的调整,切忌生搬硬套。

  三、全面风险管理发展进程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下,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对下属的所有层次、机构和单位进行各种风险的全盘考虑和分析。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虽然是在近年来才得到正式承认和广泛关注,但是风险管理的领域已经在理论以及实际上得到了相对完善的应用与发展,风险管理从开始萌芽到发展成全面风险管理主要经历了传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以及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四、企业风险分析的内容

  (一)人力资本风险

  一般说到人力资本风险通常是员工由于生老病死等失去工作能力或者辞职而造成的风险。如果企业能妥善地将这些发生在员工身上的风险进行管理,不仅可以为员工们解决心中悬着的石头,让其更加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劳动生产能力和利润,而且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以及幸福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人力资本风险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死亡。企业规模越小,员工的死亡率就越难以精确预测。而且,在企业看来,员工一旦死亡,那么他就丧失了对企业所有的服务功能,此外,企业还要提供相应的费用来支付该员工的替代者的聘用以及培训这些成本。因此,员工死亡的风险还要加上企业所受的经济损失。

  丧失工作能力。企业规模稍大点之后,由于员工生病而丧失工作能力的话,企业必须要为员工支付请病假以及医疗方面的薪水以及开销等成本。而且,丧失工作能力所引起的费用通常是一个连贯阶段。另外,从成因上来看,导致丧失正常劳动能力的原因比较多,而损失的恶劣程度波动也相对较大,而且医疗方面技术改善之后,费用也不断上升。因此,多方变数导致精确预测几乎不可能。

  退休。企业看来,员工的退休可能会造成下列不确定的因素:一方面是退休员工的养老金以及相关福利所消耗的成本不确定;另一方面是该退休员工年龄过了退休规定的年限是否还会有被其他企业聘用的可能。

  失业和辞职。如果是企业内部十分关键的个人或者部门里的员工辞职,那么对该企业造成的损失就会相对较大。而失业则要根据原因来进行综合考虑。

  (二)财产风险

  企业面临最频繁的就是财产的风险。首先考虑财产的定义,即根据某一实物资产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有时通常会包括诸如商标、品牌、专利和版权等无形资产。

  自然风险。通常指自然灾害而对企业造成财产上的巨大损失,比如冰雹、干旱、暴雨、洪水、地震甚至疫病等。这些情况通常是由于自然原因和自然现象发生的,人类难以预测和避免,但是可以事先以及事后采取各种手段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社会原因。通常指人为的违反道德甚至犯罪行为,比如杀人、放火、盗窃、恐怖行为等。相对于自然风险,这类原因可以进行一定的控制。

  经济原因。通常指在宏观上市场经济大规模的衰退等,这类原因并不像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在直观上有着影响,其对财产的危害更加隐蔽。

  (三)法律责任风险

  法律和责任方面是企业可能频繁遇到的又一风险,这类风险有可能造成企业破产。从原因上来分析,企业所付的法律责任可能包括被其他个人或团体起诉而产生、或者由于在合同方因故违约导致的赔偿违约金。而企业在这方面的损失金额则包含了违约金、申请辩护人的成本、调查事故的成本以及对于在损害他人方面所作出的赔偿金。

  产品责任。通常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对他人精神、生命及财产等方面的严重损害。那么这样就表示产品制造方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目前,工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产品对人的损害案例也更是常见,因此,产品责任制的细化导致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剧。

  环境污染责任。通常指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对其所处范围内的自然因素的恶化,诸如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甚至放射性物体等有型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电磁波污染甚至光污染等行为,加之可能出现的对自然本身具有的环境产生的破坏等效果。企业都应依法付出相应的责任,从而承担风险。

  员工伤害责任。通常指员工在从事企业工作相关的活动时受到人身伤害,企业作为雇佣方应对其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份相对详细和完善的法律来对员工工伤进行责任追究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早日建立相关法律。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一般是因为在整体的经济市场中受到了宏观条件的影响而遭受损失,通常具有不确定性。

  利率风险。通常指利息的进账以及出账方面、资金所含的成本方面、债务、股票与债券价格的浮动方面。企业不一定能准确把握,但是可以根据既有状态进行对自身发展的战略部署方面的相关调整,如利率升高,那么股票或者债券方面的价格就会随之减少;利率降低那么股价和债券的价格就随之提高等。

  汇率风险。通常包括对外方面的贸易,由于不同时期,人民币与不同国家的货币汇率会导致改变,那么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掌握人民币与外汇在汇率方面的实时动态信息,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完全可以避免的经济损失。

  证券价格风险。通常指证券价格的浮动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金融市场本身具有十分难以捉摸的性质,因此,任何人和企业都有可能遭受一定的损失和风险。而证券价格本身就受到政治、社会、经济甚至心理方面的多种因素影响,而证券价格本身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的利润。

  (五)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因为经营管理方面的失误等造成企业在经济上受到一定损失的风险。一般可以根据产品的三个阶段划分为以下部分:

  采购风险。常指采购时所面临的价格风险、所采购商品在质量上不符合要求的风险、成本可能上升的风险、所采购的存货稀缺或者过量带来的风险、遇到欺诈合约的风险、供应商不能按时交付货物时带来的风险以及对采购时产生的道德危机所带来的风险等。

  生产风险。通常指把各大生产要素加工制作成成品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比如在生产时对于组织员工和步骤程序时遇到的风险、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质量与安全事故等带来的风险、生产时所含有的一定时间周期中蕴含的风险、生产过程中对于员工在身心健康上或者在环境保护上造成的风险等。

  销售风险。通常指企业在产品投入市场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囊括了市场开发阶段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风险、市场营销时采取不同的策略会有的风险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对产品的赊账营销所隐藏的信用风险等。

  五、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一)企业风险接受策略

  企业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如果风险不是由于人为造成,而且发生的可能性不大、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较小时,企业可以暂时忽略对于该风险的管理行为。但是一旦发生了任何较大的风险,企业就必须自行承担责任,考虑到这点,风险管理体系里必须要有一个资金框架来为其担保,以防万一。

  (二)企业风险减轻策略

  1.通过文字、图形等方式在上市产品明显处进行特殊安全措施的警示等,或者附着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来提前申明该产品所隐含的风险。从而使用户在由于使用方式不慎等方面导致的风险概率降低,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等对于企业自身形象、信誉和经济甚至法律上的风险影响。

  2.提高产品在提供以及投入使用时的门槛,防止非专业人士的不慎使用。尤其是对于某些含有剧毒的化工原料、药品等,企业在上市时应该选择相关的地点以及平台进行出售。

  3.提高生产的工艺水准,降低产品的危险系数。如果风险存在于产品本身的物理或者化学性质中,那么制造商企业应该主动研究生产工艺来对其外观、成分等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减少其风险和危害。

  (三)企业风险规避策略

  1.当企业的上市产品具备了造成风险的可能性,同时却没有任何方式有效证明时,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并将风险最小化,应当紧急召回产品,有必要时要立即停止产品的制造以及销售,并且根据实际风险程度来决定停止的时间长度。

  2.在经过实际严格审核以及评价之后,能确定企业某一项产品所带来或者所隐含的风险大于该产品所带来的利益;或者风险和利润的大小以及平衡关系仍旧不明确,同时却并没有有效的方式降低已知风险时,企业可以考虑主动先使其撤离市场,或通过管理部门的合法手段对其的销售许可进行暂时撤销,以便于企业在将来克服了相关风险和损失之后再次申请该产品上市。

  (四)企业风险转移策略

  即承担风险的主要对象把原本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损失通过转移和嫁接的方式处理风险。企业通常可以通过保险或者对外承包等手段来把风险的后果以及其应对的责权转交给第三方。其中,保险的意思是通过为企业的产品进行相关保险的购买,使保险公司来帮企业接受风险;而对外承包则是通过各种合法途径以及渠道将自己本身对于业务的所有权转交给其他对象,进而将随之可能附带的风险进行一并转交的手段。

  (五)企业风险转换策略

  一般是企业使用战略调整等方式对目前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转换,使之成为另外的风险。风险转换的方式通常有制造衍生产品或者之前提到的战略调整等。风险转换通常不能对企业所面对的风险产生减少和规避作用,最常见的就是企业对风险进行转换之后减少了当前的风险,同时也加剧了另外的风险。企业有效地利用风险转换可以成功实现自身在两个甚至更多的风险之中周旋,取得最佳的效果,甚至能够实现无成本或者低成本。

  (六)企业风险对冲策略

  这是指企业在自身具备一定的抗风险实力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渠道,成功引入不止一个风险因素,让它们之间产生对冲效果并且相互抵消。在企业所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中,原本存在着可以对冲并且有自然抵消的性质,企业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并在适当的关键时机加以把握和利用。此外,考虑风险能否对冲时要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来审视,同时要防止风险的对冲不慎而导致多项风险同时发生,使企业面临更大的危机。

  六、总结

  对于风险管理这一方面的研究,我国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仍然有大量问题必须纳入考虑范围:风险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在管理系统上相当复杂,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定性以及定量方面的科学技术来识别、评估以及及时把握所可能遇到的风险。而如何在不同的条件以及状况下选择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应对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的管理层看来,能否有效地对企业的风险及其管理进行一个合理评估,以及需要采取的步骤、参考的规范以及关于自身对于责任的承担程度和范围等,都需要不断地研究、商榷。企业集团对于刚刚上市的公司也应考虑其在未来是不是有必要对外界公开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信息,并给出相关报告等,甚至包含随之可能带来的相关影响。

  总之,国内各大企业现在仍旧处在一个相对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任何企业都必须面临复杂的环境和风险。因此,各大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将来的规划方向,不断向优秀的风险管理的经验进行借鉴、取经。从而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风险管理方案以及相关规范,保持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巫英,向刚.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重大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52-53.

  [2]郑雅卓.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完善[J].人民论坛,2013,(8):175-176.

  [3]施贵富.引入风险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商业会计,2013,(5):108-109.

  张新闯1 黄熠2(1.北京华冠行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00;2.武汉江通动画传媒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