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的战略研究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全球经济,经济,氢能源汽车,汽车
  • 发布时间:2014-05-23 10:13

  【摘要】本论文主要根据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针对目前交通运输工具与新能源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的深入研究,重点说明了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的外贸市场发展对我国以及全球的重要影响,突出氢能源汽车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指出我国氢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发展策略与解决办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进出口贸易增长作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氢能源汽车 进出口贸易 发展可行性战略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局部虽有减缓增速,但经济总体仍是处于上升趋势,而全球经济增长需要强大的交通运输系统支撑。当今全球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仍然普遍使用一次性能源,这会造成因能源短缺造成经济增速减缓。如果中国要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速,必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运输产业,其中尤以氢能源为主要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对我国氢能源汽车制造业在开发生产和对外贸易发展中突出的特点和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总结,探索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在今后外贸发展战略的正确道路!

  二、当今世界氢能源汽车普及度与我国汽车工业的联系

  (一)氢能源在当前与未来世界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自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便从此迅猛增长,机械化运输工具大大缩短人力与货物的运输时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化石燃料是蒸汽机到内燃机最主要的驱动能源,然而化石燃料是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从近几十年的国际关系现状中可以看到,石油天然气等主要化石燃料资源是国家发生冲突和战争的主要因素。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其制取方式常见的有水电解制氢。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燃烧后与氧气结合成水,可反复循环利用,燃烧性能好、利用形式多也是氢能最主要的特点。

  氢能在二次能源制造生产中能联系其他产业,而且氢能运用广泛,能为切割工业、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电力产业带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国际主要汽车制造商发展氢能源汽车的程度

  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航天领域。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的“阿波罗”飞船就安装了这种体积小、容量大的装置。早在1970年,美国通用公司就已经提出了“氢经济”的概念,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中国以及欧洲已经建立了很多用于氢燃料电池研发的设施,其生产技术与配套设备也日趋成熟完善。随着全球能源紧缺的呼声日渐高涨,2006年在美国全国氢能源协会的牵头下,全球知名汽车生产商联手发起了一项“全球向氢能源奋进”的活动。

  三、我国汽车制造业对氢能源动力汽车的研发现状

  (一)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盛

  2013年1月11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2年全年全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2012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900万辆,年产销创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记录,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面对日益增长的汽车销量,汽车燃油消耗也大幅增加,2012年汽车燃油消耗达到8684万吨,约占中国石油总需求量的1/5。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内各汽车制造商最重要的出路。用氢能作为汽车的动力燃料无疑是最佳选择。

  (二)国内氢能源汽车发展力度不强

  虽然我国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创下纪录,不过常规能源汽车在产销量中占据着超大比重,新能源动力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却得不到国内市场的青睐,其产量与销量只占到全国产销量的不到1%。2012年国内四大汽车集团销量如下: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约449万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264.59万辆、东风汽车公司307万辆、重庆长安汽车公司175.66万辆;据中汽协统计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255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124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311辆。同时,销售新能源汽车12791辆,约占当年全部汽车销量的0.7%,占比情况比美国略好;包括纯电动汽车11375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416辆。

  (三)面临进口汽车强势竞争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非常发达,我国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丰田汽车和韩国现代汽车等品牌车型。日本汽车素来有着舒适度高、价格实惠等优势,很是吸引我国消费者。国外发达的汽车制造商不仅拥有高新的技术和强大的资金作支撑,更是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大部分的销量,我们自主研发的氢能源动力汽车面临着重重困难,由于技术资金比国外发达汽车制造商稍微落后,我们想在汽车市场中想占有一席之地是举步维艰。

  四、我国氢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障碍

  (一)国际汽车工业还未大力普及氢能源汽车辅助设施

  1.氢能源燃料的提取、贮存与运输方式仍有待改进。由于氢能源属于二次能源,氢气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加工提取,目前最常用的制氢方式是电解水制氢,不过这种方法制氢不但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制氢效率很低,因此依靠当前技术还不能大量制取氢能。氢气也因为易汽化、着火、爆炸,因此如何妥善解决氢能的贮存和运输问题也就成为开发氢能的关键。

  2.氢能源汽车加氢站并未普及。虽然世界上主要汽车生产制造商正在大力研发氢能源动力汽车,不过近十几年来氢能源动力汽车生产制造量一直处于很小幅度增长,因此为氢能源动力汽车配套的各种制氢设备和加氢站并没有大规模普及。

  3.消费者还未改变原有汽车消费观念。当前世界常规能源主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也就是说这三大常规能源是使用量最多的,人类90%以上交通工具就是主要使用常规能源,只有很小一部分人使用新能源动力交通工具。这是和人类的消费观念有着重大关系,我们都习惯了用石油或者天然气作为动力燃料,也由于环保观念还未深入到每个人的教育中,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消费者的汽车购买观念。

  (二)我国能源工业与汽车工业少有联系合作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氢燃料电池研发基地,各汽车企业、机械制造厂、能源企业、高校和政府都在从事研发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联系与合作是上海氢能源开发的最主要方式。不过,在全中国范围来看,这种联系合作并不是普遍存在,只有少数有经济与人才势力的大城市才存在,而且很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合作。

  (三)缺乏品牌意识,导致出口竞争力低下

  我国四大汽车制造公司所生产的汽车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与国外汽车生产商合资生产的,我们消费者通常听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北京现代”这样的汽车品牌,虽然这些车型都是我国生产制造,但是品牌称谓易给消费者产生误解。

  这也说明我国汽车制造商对于国产品牌缺乏保护与创新意识,难以得到消费者关注与树立公司口碑。而对外出口本国产品最需要公司口碑与产品品牌,我国汽车制造商在自身品牌方面缺乏创新与保护意识,会使其出口竞争力得不到提升,影响产品的对外出口量。

  (四)市场价格标准模糊

  目前,氢能源动力汽车产量高的国外汽车生产制造商有自身的定价标准,政府也有支持补助政策资金,市场准入制度也较为规范,因此他们有着自身与政策上的优势。而我国汽车制造商由于还未形成规模的氢能源动力汽车生产,研发阶段也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虽有国家政策资金补助,但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完善,市场价格标准模糊,因此生产成本过高,普遍销售价格过高,价格浮动大,难以制定优惠的价格。

  五、对我国加大力度发展氢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企业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指标。我国汽车工业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必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要去我们企业不断加强资金投入到提高生产技术、研发力中去。

  (二)加强能源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共同合作发展

  1.政府政策与行动。中国燃料电池和氢能研究相关的政府资金支持主要来自863国家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和973国家基础研究项目,项目目标由科技部确定,主要目标是提高寿命和降低成本。在过去的四个“5年计划”中,燃料电池和氢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政策支持。

  2.行业间的共同合作。我国氢能源动力汽车研发现还处于初步阶段,汽车工业只能开发与改进技术,燃料能源需能源工业的提供。如果在氢能源方面能够得到需求满足,相信汽车工业要大力研发氢能源动力汽车将有强力的燃料支持。

  (三)加大国内与海外市场的开发力度

  企业的发展首先要依靠国内市场的支撑,由于我国国内氢能源动力汽车消费市场仍十分冷淡,所以如何能让我国氢能源动力汽车市场热起来将是最关键的问题。我认为能让消费者去乐于接受一个产品最主要的条件是:消费者观念,产品质量、价格与名气。如果能有了国内市场的有力支撑下,进军海外市场将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国外的规模汽车生产制造商不仅有资金与技术的竞争优势,而且其产品会比我国自主品牌更能吸引消费者,这就需要我们企业的生产技术过硬和产品质量优良。

  (四)树立品牌与专利保护意识,增强产品竞争力

  1.树立自己的企业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灵魂,品牌或者商标是消费者了解企业直接的方式,而我国汽车制造商如果能在树立企业品牌方面进一步提高,让自己的产品商标能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注意,必定能取得销量上的进步。而且在当今中外合资品牌众多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我国的自主品牌更要加大力度在攻占与保护市场上去,自主创新的新能源动力汽车是一项极具挑战的项目,我们的品牌效应必须进一步扩大,这才能让新能源汽车产业站稳脚步。

  2.注重专利的申请和保护。间企业所研发的新技术往往能让其产品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在汽车研发和制造技术上都取得了很多的改进与创新,某些新技术更是达到独一无二的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我们有了新技术后就应该申请专利与保护。

  (五)加大政府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的力度,稳定价格标准

  市场准入是政府各职能参与宏观调控时广泛采用的手段,它是作为政府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进入门槛的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政府部门应密切关注我国氢能源动力汽车的市场动态,加大市场准入力度,稳定市场秩序,使各企业进行良性竞争。

  参考文献

  [1]石油产量与消费量.《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版》[Z].2012-6.

  [2]百度百科.氢能[Z].http://baike.baidu.com/view/178847.htm、2013-3-12.

  [3]张新成.创新转型,驱动可持续发展,上汽全年销量突破449万辆[N].上汽集团产销快报,2013-1-4.

  [4]李明伟.美国宣布新一期新能源政策[N].中国科技报,2013- 4-25(A02).

  [5]吕佳.2012年汽车产销双超1900万辆,增幅高于上年[N].南方日报,2013-1-11(A03).

  [6]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项工程主要发展目标[Z].《上海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专项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2012-8-20.

  作者 严艳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