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遭遇中国“牛市”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电动车
  • 发布时间:2010-04-22 15:28
  “中国将成为下一次世界汽车变革的中心,也只有中国才能成为这一核心。”

  比亚迪纯电动车E6终于在2010年1月中旬获得工信部新产品目录公示,迎来了正式上路的曙光,这一消息对于李未楠来说有点姗姗来迟,从2006年比亚迪研发出串联式混合动力车,到2008年双模电动车上市,直到今年,不仅是她,而且市场等待这一刻确实有点长了。

  在这5年的时间,她在比亚迪汽车参与了电动车的推广工作,这个过程中,她亲身感受到政府这双“无形的手”所起到的作用,而这股力量无法估量。

  国内汽车界已经对新能源车鼓噪了很久,《汽车观察》也不只一次的撰文写这一产业的发展,行业内曾提过“弯道超车”、“在一个起跑线上”的说法,

  “是不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意义不大,商业比赛更看重结果。”李未楠对于未来中国电动车的发展非常看好,和国际巨头相比,我们有强大的后盾支持,特殊的市场经济制度下,政策的推行是西方国家所不可比拟的。

  充电设施不再是后顾之忧

  2008年12月,李未楠是看着比亚迪第一辆F3DM双模电动车下线的。那时她还在疑惑,当开着电动汽车在城市迷路时,会非常惶恐,害怕一旦没电,附近没有充电站,那将会束手无策。

  和普通购车者一样,身处在电动车公司的她最担心的是配套充电设施的问题。

  事实上,比亚迪的工程师们在研发之初考虑得还比较多,他们也同样想到了李未楠所担忧的问题,为这款F3DM做了两套充电系统,一种是家用充电,即220V的电压就可以为车充电,不足的是整个电池充满电需要8个小时之久;另外一种是快速充电,用380V的高压电,配备专业充电站,15分钟充满80%。

  这些设想在比亚迪建造的“未来村”中得以实现,他们在厂区内建了几个充电桩,还建有一座像加油站似的充电站。

  要电动车能够发展,必须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李未楠接到上级下来的部署,邀请深圳市政府领导来比亚迪参观,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参观后后,领导们对于未来这种节能、环保的方式十分认可,在全国掀起新能源热的同时,也为了鼓励新能源电动车的推行,深圳市政府主动购买比亚迪1D0辆电动车,并在政府院内建设了100个充电桩,以保证每辆车都有一个固定的充电位。

  这仅仅是示范效应,在和政府对接的过程中,李未楠还承担着另外一部分的工作,也就是帮助政府做前期的调研。他们发现,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心理对于配套设施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对电池的担忧。

  深圳市看到先机,在全市开始修建充电站工程,首期已建成2座充电站、134个充电桩,“这无疑将带动中国第一次电动汽车热潮。”李未楠说得有些激动。

  和深圳市的动作相比,国家几大巨头也都有所行动,中海油正考虑为电动汽车建设电池更换站。石化双雄虽表态谨慎,但也未放弃对充电站领域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也在集结专家团队就此课题进行研究。此外,国家电网也投下“重注”,2010年计划在公司经营区域内27个省市(区)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拟建公用充电站75座、交流充电桩6209台以及部分电池更换站,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背后的操手

  这样的规模,背后的操手一定力大无比,这岂能是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做到的呢?

  为了避免134个充电桩会沦为摆设,李未楠了解,在最近《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中,2010年,深圳市将有100辆e6纯电动出租车投入示范运行。到2012年,深圳市各类新能源汽车要达到2,4万辆左右,其中公交车4,000辆,出租车、公务车各2,500辆,私家车1,5万辆。

  从公共领域推行这是较快见效的一招。2008年奥运会前夕,北京建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拥有240台充电机的充电站,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充电站,服务对象主要是50辆电动奥运示范车,只是它选择的是以快速更换锂电池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电动大巴昼夜运转。

  中国要雄心勃勃地进军新能源行业,要走在世界前列,对于公共设施的投入,政府买单被认为是必须的代价,物超所值。

  据李未楠了解,现在一个样板式的专业充电站得花费30万元,相比较而言,充电桩的费用就少了许多,每个成本大约在3000元左右。

  除了配套充电设施的担忧,李未楠还想到当初2006年研发的混合动力系统,当时并未真正推向市场的原因是国家对于新能源的补贴并未出台。

  这不禁让人想到2008年,当新能源还处于一个“玩味”的新词时,《汽车观察》就提出了在未来的5年~10年间,混合动力将是发展的重点,而电动车的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未来一定会是电动车的天下。

  而仅仅过了6个月,国外一个权威机构就出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的结论和我们得出的这个结论惊人地吻合。这其中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政府的助推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纵观每次变革,都将让世界的汽车中心有所转移,前三次,从汽车的发源地欧洲转到流水线生产、高效率的美国而后经济危机,石油紧缺日本因发展节油型轿车成为中心,从规律看,每30多年有一次汽车的变革,而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必然会有一个变革。而这一次“风水轮流转”,即将就到我们自己的家门口。

  李未楠很庆幸中国在2009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了,而今这个市场能够承受,她最近看到在Survey Samplingtntemation02(SSI)进行的一项最新国际调查显示,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消费者对环保汽车的兴趣也愈见浓厚。替代能源汽车受中国消费者追捧,而在日本和美国市场反响平淡。市场的支持和资金的支持,足以让我国成为新的汽车中心。

  政府补贴措施的步伐也快马加鞭的进行。继“十城千辆”实施一年后,国务院近日召开会议,将目前试点的13个示范推广城市增至20个,另外选择5个城市试点补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而明年3月,将发布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李未楠觉得很振奋,如果政府在私人购买新能源车有具体的方案出台,无疑,对新能源汽车从公交、市政用车转向普通消费者应用将是推波助澜。

  这一揽子计划最终会成为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心剂,李未楠期待着中国未来的有一天,各式各样的电动车奔跑在马路上,充电站如同今天的加油站一样遍布在城市中,在停车场,下了车就可以充上电。或许这一天也不远了。

  (因采访对象要求,李未楠系化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