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书福第一次在国内,对亲戚关系以外的汽车资产发起收购。以此种方式,吉利将正式进入国内专用车市场。
2月26日,吉利与中誉汽车有限公司在杭州签订协议,全面收购中誉汽车。吉利此举再次受到业界瞩目。尽管收购沃尔沃的协议还未尘埃落定,但毫不妨碍吉利扩展的步伐。
据悉,此次收购内容包括目前中誉汽车的改装车生产线,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体系,而根据吉利汽车的官方消息投资建设吉利汽车技术中心才是此次吉利落户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的最重要目的。
做大做全是趋势
收购中誉的行动,被业界和媒体认为是吉利进军专用车领域的标志,也使得李书福打造“大吉利”的全产品线战略再进一步。
对此,吉利新闻中心主任陈放鸣接受《汽车观察》采访时表示:收购中誉是吉利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是头脑发热的决定,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收购行为。“这次收购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一种从综合的、从企业的整个战略布局上考虑的决定。做大做全,打造‘大吉利’是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吉利公关总监杨学良透露,收购后,中誉的后续经营与吉利是整合一体而非独立运营。在未来,吉利将利用中誉汽车现有设备、技术,开发、建设吉利高端乘用车、商务车、专用车,丰富吉利产品线;同时,中誉汽车位于杭州萧山核心区域的120亩土地,未来将迎来吉利汽车技术中心,首期投资3.5亿,建设国内一流的安全碰撞中心。汽车技术中心的兴建是“大吉利”研发体系的核心,建成后吉利技术体系将形成以杭州为中心、临海联动的“大吉利”研发体系。该新研发体系将确保吉利5大技术平台、15大产品平台、40余款产品的产品线发展战略。
然而,汽车评论员周丽君认为,吉利即使收购了中誉对其整个战略布局来说的影响有限,毕竟中誉汽车是很小的企业。“总之,对吉利而言,这是个极小的收购项目,更大意义在行业,一是,小企业将不断被兼并整合;二是,民营资本加速参与整车资源的整合过程。”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誉汽车是李书福第一次在国内,对亲戚关系以外的汽车资产发起收购。此前,李书福曾经发起过两起国内并购,分别是位于上海金山的上海华普和湖南湘潭的江南奥拓,上述资产分属李书福的弟弟李书通和哥哥李胥兵。
进军高端商用车
近几年,随着国内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专用车市场需求逐年扩大,其发展前景广阔。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专用车市场增速为32%,从2005年至今专用车市场平均年增长率在25%左右。2010年我国商用专用车年需求量将达到70万辆,而目前国内专用车的生产能力只有30万辆。在专用车品种上,目前国际上已有7000多种,而国内仅有1000多种,缺口很大。更重要的是,相比竞争激烈的轿车市场,专用车利润显然更为可观。
中誉汽车在萧山区建设年产2.5万辆的各类专用车生产、改装及销售基地,其业务形态主要以改装销售为主,其豪华商务车、豪华旅居车的销售对象为私营企业主,平均售价在百万元。2004年,中誉汽车与奔驰公司正式合作,成为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授权在亚太地区唯一的改装生产企业,利用奔驰的底盘和车身,改装开发中高档商务用车。
吉利方面表示,收购中誉汽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其品牌、渠道与产品,而是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利用中誉汽车原有的厂房、设施、技术,研发和制造属于吉利自己的高端乘用车、商务车和改装车,加快进军专用车市场的步伐,从而丰富、延伸吉利的产品线。
据悉,商用车研发推广项目早已在吉利的整体规划中。吉利的研发团队早就已经开始着手在做MPV等商用车型。有评论认为在国内,民营车企大多以中低端市场为切入点,而中誉汽车走的却是“顶级商务”的造车路线,吉利收购中誉后在衔接和管理上将存在一定困难。对于外界的质疑,陈放鸣表示:中誉的“顶级商务”造车路线跟吉利要“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定位是相一致的。
“‘做大做全’是吉利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次收购中誉,实际上也是看重它先进的研发平台。”陈放鸣表示,今后吉利会在中誉的资产平台上发展自己的高端商务车和改装车。至于对乘用车与商用车无论是用户群、研发技术及渠道均有较大差异,吉利进军商用车领域属于“隔行”的说法,陈放鸣回应道:“在我个人看来,乘用车与商用车都一样本身是同一行,问题不大。”
吉利“不差钱”?
去年初期,以全资形式并购了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生产商DSI后,有关吉利购并的新闻一直不绝于耳。应当说,近一两年,无论在国内车市,还是国际车市,吉利都堪称车市并购的弄潮儿。
海外重金“迎娶豪门小姐”沃尔沃还未“收官”,这会儿又要在国内大建研究院和基地,不少业界人士对吉利资金上是否还有余力拿下中誉汽车表示怀疑。
按照吉利2009年中报显示,其负债总额为70亿元,资产总额为136.7亿元,负债率为51.2%,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企业DSI后,其银行贷款在8.4亿元,而手中流动资金18.8亿元,财务情况比较健康。但高盛融资后,其负债率达到了69%,这一比例已经超过国际惯常的65%警戒线。未来,如果吉利并购沃尔沃再次使用融资手段,其资产负债率将更高。如今的吉利,手里还有30亿元的现金流,加上高盛入股吉利,吉利又获得了25.86亿港元,也就是说,目前吉利手里能够拿出50亿元。不过,上述这些都与吉利收购沃尔沃无关,18亿美元左右的收购,未来将主要靠融资。
至于此次吉利收购的资金来源和具体数额,吉利方面未予正面回应。
另一个事实是,2010年度吉利的产销目标是“保4争5冲6”,即使最保守的40万,如以目前的产品平台在目前政策下能否完成仍是未知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