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我们为实现1364万辆的历史高产销量而欢欣鼓舞的时候,“经济销量”话题渐渐引发关注。
“今年销量虽然创了历史新高,但是消费者的满意度好像有所下降,这似乎不是一个好兆头。”
《汽车观察》2010年的第一次选题会上,记者们针对目前的车市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在一番讨论之后,“经济销量”一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销量较低时,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收益,但是如果销量过高,超出了企业的能力,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只有产销量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经济值即“经济销量”,才是最佳状态。企业应该关注销量,但更应该关注“经济销量”。
对于《汽车观察》提出的“经济销量”的观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沈荣秘书长表示出了完全的认同。“就如同经济增长应该平稳、适度一样,在汽车市场也同样应该倡导这样一种适度的增长。爆炸性的增长如果是由于特殊原因刺激,并且是偶尔出现,或许是无伤大雅,但是绝对不能透支。”沈秘书长对记者表示。售后和质量问题的出现,对于品牌忠诚度、客户群的培养,都是一种伤害。随着汽车同质化趋势的加剧,未来汽车业的竞争也将走入售后和服务竞争的时代,到那时,谁能做汽车界的“海尔”,谁就能真正的赢得市场。
新华信调查咨询公司汽车产业研究服务总监郎学红也认为,企业在注意销量增长的同时,更应该在售后服务上下功夫。 “比如,汽车厂家在开拓二、三级市场和农村市场的过程中,最容易引发维权问题的敏感地带就是服务环节,这需要引起企业的注意。”郎老师说。
集体投诉频发
2009年是汽车消费者集体投诉频发的一年。而这样的集体投诉,主要发生在以丰田、本田等为代表的日系车的身上。年初爆出的“刹车门”事件让车坛大哥丰田公司在中国失尽了民心,网友更是戏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丰田刹不住。”由丰田开始,2009年日系车在中国经历了不太风光的一年。
召回频破纪录
2009年中国汽车共召回56次,涉及车辆135.5万辆,超过2008年1.5倍之多。其中,国产汽车召回28次,涉及车辆127.3万辆;进口汽车召回28次,召回车辆8.14万辆。无论从召回次数还是数量上看,2009年中国召回都创出了历史新高。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2009年召回的车辆多数还是2008年甚至是更早生产的,不能单因为在这一时段召回就简单的认为车企的质量管控出现了问题。不过2009年的召回,多数是在国家质监部门检测出质量问题强制召回的,而有一些则是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企业迫于压力召回的。如此高频度、广范围的召回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2009车市飞速增长背后的问题。
“下乡”质量遭疑
根据《中国质量报》的报道,目前家电下乡等惠农活动中出现的质量纠纷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一些获得资质的企业和经销商借“家电下乡”之机,以次充好、以旧充新从而引发的质量纠纷;二是一些“李鬼”企业和经销商搭车兜售假冒伪劣的“下乡家电”、“下多汽车”引发的质量纠纷;三是农村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下乡家电、下乡汽车后,因产品质量或售后服务引发的质量纠纷。
“从技术角度来讲,‘汽车下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这主要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相关专家向记者分析到,“首先就是企业出于各种意图(可能是好心的,比如为了适应农村的环境;也可能是别有用心,比如减配不减价、偷工减料),对车型进行了配置和技术参数的调整,这或许会造成一定的不匹配,出现所谓的质量问题。其次就是使用环境的问题。还有就是农民朋友的用车习惯问题。不合理不科学的用车方式,也可能会对车辆造成损害。而这些因素最终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车辆质量问题。
车主满意度下降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及新华信联合开展的涉及38个城市,涵盖中国汽车市场上的121个量产车型的2009年度“最满意汽车”独立调查结果公布,该报告显示,2009年车主在销售、售后服务、产品设计、产品性能、油耗等很多方面的满意度有所下滑。与往年相比,2009年各级别轿车的售后服务满意度均有大幅下降。车主对售后服务服务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服务观念淡薄”与“维修配件价格高”。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沈荣认为:销量大幅度的增长,必然带来对于售后服务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在售后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如果企业缺乏应对这种压力和要求的经验及能力,就很容易出现满意度下降等问题。
根据《汽车观察》杂志社日前得到的资料。多数车企制定的20lO产销计划都较高,有的甚至是在2D09年产销基础上的倍增。这样的“激进”计划,仍然让人担心。就如同经济增长应该平稳、适度一样,在汽车市场也同样应该倡导这样一种适度的增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