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破冰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铁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4-22 15:39
曾经中航二集团的铁腕人物徐恒武,在脱下国企老总的外衣来到华泰欧意德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后,再一次用自己的“铁腕”作风攀登上新的行业高峰。
华泰汽车不仅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出欧V轿车柴油发动机和AT自动变速器的领先者,也是唯一同时掌握发动机、变速器及整车三项生产技术的自主品牌。
当年被中航二集团称为“铁腕派人物”的徐恒武在继续演绎着自己在汽车行业的传奇。
当记者在2009年12月份采访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李盛其向其询问中国何时能生产出完全自主的自动变速器时,李秘书长的回答是“乐观的话四到五年。”
然而,徐恒武这棵汽车业内的常青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李盛其秘书长的预言提前实现了,如今的徐恒武已经是华泰汽车旗下的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公司总裁。
2010年1月30日,华泰汽车旗下的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公司就向业内宣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欧意得AT自动变速器下线生产,同时下线的还有国产第一款达到欧V排放标准的乘用清洁型柴油发动机。
借此,华泰汽车也将多项“中国第一”收入囊中。华泰汽车不仅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出欧v轿车柴油发动机和AT自动变速器的领先者,也是唯一同时掌握发动机、变速器及整车三项生产技术的自主品牌。
铁腕挑战冰点
在来华泰汽车之前的徐恒武走过了国有企业高管的典型路径。从原国营昌河机械厂(“372”厂) 35车间团支部书记开始,到车间副主任、主任,再到昌飞公司副生产长,微型汽车厂厂长,昌飞公司副总经理,昌飞集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南方动力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可以说,徐恒武在昌河集团一步不落地走出了自己的晋升之路,并逐步成长为企业的管理者。2001年10月18日,在从昌河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职位调任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总经理时,徐恒武意气风发。
当时徐恒武已经颇有“铁腕”之名,在中国南方航空动力,徐恒武的“铁腕”却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作用,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南航动力在他到来后短短一年间扭亏为盈,这样的业绩也让当时各方对徐恒武的回归充满期待。
当徐恒武51岁的时候,并没有选在中航二集团养老,而是选择做一名职业经理人——加盟华泰汽车集团。
在担任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公司总裁后,徐恒武就将目光放在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短板上——发动机技术和自动变速器技术。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300万辆,已正式跃居汽车产销世界第一大国。但是,要从大国转向强国,汽车行业必须直面长期存在的致命要害——核心零部件发展严重落后。
华泰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铁腕的威名并没有丧失,从担任总裁那一刻开始,徐恒武就下定决心要把这两个中国汽车行业的空白填补。
是完全依靠华泰的实力自主研发,还是把别人优秀的东西拿来所用?这是摆在徐恒武面前的一道看似容易却又难做的选择题。自成立之日起,欧意德就将“博采众长,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外部引进与自我创新的结合,这也是欧意德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
中国汽车行业常用的用市场换技术虽有成就,却也引来无数人的诟病:市场没有了,技术却没有真正的换进来。可是自主研发,又没有经验可循。
在相信引进技术的怪圈必能突破的信念下,华泰欧意德选择了第二条路。
2006年,欧意德与意大利VM公司和德国ZF公司展开技术合作,分别引进了世界领先的清洁型乘用柴油发动机和AT自动变速器的生产技术,通过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欧意德最终掌握了世界最新的高压共轨喷射(CRDI)与VGT等国际领先技术,开发出了达到世界水平的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产品,并且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其中发动机涵盖1.5~3.0五个排量,自动变速器包括4速、6速两种,成为目前国内唯一集清洁型柴油发动机技术、AT自动变速器技术于一身的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
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对汽车工业的抱负,让徐恒武从一个带有官方身份的国有汽车企业老总,转变为一个纯粹的职业经理人。现在,他再一次攀登上了行业新的高峰。
徐恒武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自成立之日起,欧意德就将‘博采众长,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外部引进与自我创新的结合,这也是欧意德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中国动力总成技术基础薄弱,如果只有自主没有引进,中国零部件企业就要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而只有引进没有创新,中国零部件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同时也很难培养起真正的研发能力。欧意德的技术突围之路无疑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提升打造了一个新平台。”
“引”就“引”好的
据统计,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已高达90‰中国汽车业突破技术坚冰已经迫在眉睫。
徐恒武此次的破冰行动,与其始终坚持“博采众长,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思路密不可分。
既然引进,就用最好的,在徐恒武的带领下,华泰欧意得多头并进。
“我们是三剑并举。”徐恒武说这句话的底气十足。
在发动机技术上,华泰汽车轿车柴油发动机优势有三。第一,该发动机搭载了世界领先的博世第二代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CRDI),和第一代高压共轨技术相比,不仅可以帮助发动机实现对喷油压力、喷油时刻和喷油量的柔性、精准控制,而且还实现了单循环内多次喷射,使燃烧更加充分、更加柔和;第二,该发动机配备了世界主流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VGT)技术,动力响应更快,动力输出更强;第三是中冷废气再循环(EGR)技术,通过将少量废气引进燃烧室,大大提高了排放水平。
华泰汽车轿车柴油发动机是国产第一款达到欧V排放标准的乘用清洁型柴油发动机,且具有高功率、大扭矩、低油耗的特点。该发动机最大功率可以达到55KW/L,最大升扭矩可以达到155Nm/L,这意味着搭载该发动机的汽车在获得高车速的同时,还可以具备更强的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在节油方面,该发动机与同排量的汽油机相比可降低26%,这意味着相同的油耗下,搭载该发动机的车可以多跑近40%的路程。
在变速器技术上,欧意德AT自动变速器技术源于世界顶级自动变速器生产商德国,被广泛应用于宝马、奥迪、大众、捷豹、保时捷、雷诺等高端汽车品牌,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4速、6速两款产品。
在徐恒武的看来,消费者选择欧意德产品是理所应当的。
欧意德变速器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换挡更加平顺,驾乘更加舒适;采用带PMW控制的离合器锁止技术,传动比更高,可以有效提升整车的节油水平;这款变速器还采用一次性注油技术,可以降低客户日常维护费用,也是环保的一种表现;这款变速器手自一体,融合了自动挡和手动挡的优势;此外,在技术开发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了国内的市场及路况,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模式,可以适应多种车型,适应各种路面状况。
“我们的产品终生免费维护,你说消费者会选择谁的产品?”面对产品的质疑,徐恒武给与了强力回击。
绿动未来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欧意德的产品的特点,那就是——欧洲科技,绿动未来”。徐恒武对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
“首先欧洲科技,说明了我们的技术来源,也表明我们的技术处于与欧洲同步的先进水平;其次是“绿动未来”, “绿”是“绿色”的“绿”,概括了欧意德的发展方向,表明我们的产品是真正的节能环保产品,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产品,是符合汽车产业发展潮流的产品。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欧意德产品的市场前景,对欧意德动力集团的发展前景都非常有信心。”
一心把事业做大的徐恒武并不仅仅满足于对技术的需求,在技术完全自主吸收后,他把目光又放在了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上。
为确保能达到欧洲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欧意德提出了一套覆盖全程的质量保障方案,从零件采购,到过程生产,再到成品检测都执行最严格的欧洲标准。在设备上,欧意德拥有全亚洲最先进的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了97%,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同时,在全厂设立有40多个SPC质量控制点,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2000多个质量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完成质量数据分析,确保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设计标准;在终检环节,采用先进的‘冷试+热试’的双检模式,双重保障每一台出厂的发动机都能达到最严格的质量标准。
徐恒武的努力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葛松林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 “世界正在步入低碳时代,未来10-20年将是世界低碳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欧意德作为低碳道路上的先行者,不仅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为中国加速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从社会层面看,欧意德动力通过世界领先的技术,打造出更加节能环保的动力总成,也符合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符合人、车、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有助于构筑更加和谐的汽车生活。”
助飞行业
徐恒武的成功不仅仅是华泰汽车的成功,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包括动力总成在内的核心零部件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软肋,而世界汽车强国无不以强大的零部件研发生产为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张小虞在接受《汽车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汽车零部件仍然处在世界汽车产业链的最低端,资源消耗大,利润率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从根本上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掌握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就必须摆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此次欧意德同时推出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两项高端产品,这在中国自主汽车零部件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树立了新标杆。”
对于未来,徐恒武有着更大的目标。
据了解,欧意德一期工程累计投资超过50亿元,拥有各类生产线数十条,相关配套设备数千台套,可年产发动机30万台、变速器40万台,依据规划,未来欧意德的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大,最终达到年产100万台发动机、50万台变速器的水平,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欧意德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凭借在技术上及质量上的突破,欧意德已经初步显现出与国际零部件巨头在汽车动力总成领域一较高下的实力。 “欧意德已经与数十家整车厂达成了配套协议,以后我们的产品还将进入欧洲市场,前期市场开拓工作已经展开。”
“下线只是欧意德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必须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而实力将决定企业的未来”徐恒武表示。
事实上,随着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中国设厂,中国企业发展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再想从小做起、逐步壮大,已经变得不太现实,残酷现实要求中国企业必须从一出生就得身强力壮。
铁腕的徐恒武,面对中国汽车行业短板的困境,仍任重而道远。
……
华泰汽车不仅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出欧V轿车柴油发动机和AT自动变速器的领先者,也是唯一同时掌握发动机、变速器及整车三项生产技术的自主品牌。
当年被中航二集团称为“铁腕派人物”的徐恒武在继续演绎着自己在汽车行业的传奇。
当记者在2009年12月份采访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李盛其向其询问中国何时能生产出完全自主的自动变速器时,李秘书长的回答是“乐观的话四到五年。”
然而,徐恒武这棵汽车业内的常青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李盛其秘书长的预言提前实现了,如今的徐恒武已经是华泰汽车旗下的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公司总裁。
2010年1月30日,华泰汽车旗下的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公司就向业内宣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欧意得AT自动变速器下线生产,同时下线的还有国产第一款达到欧V排放标准的乘用清洁型柴油发动机。
借此,华泰汽车也将多项“中国第一”收入囊中。华泰汽车不仅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出欧v轿车柴油发动机和AT自动变速器的领先者,也是唯一同时掌握发动机、变速器及整车三项生产技术的自主品牌。
铁腕挑战冰点
在来华泰汽车之前的徐恒武走过了国有企业高管的典型路径。从原国营昌河机械厂(“372”厂) 35车间团支部书记开始,到车间副主任、主任,再到昌飞公司副生产长,微型汽车厂厂长,昌飞公司副总经理,昌飞集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南方动力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可以说,徐恒武在昌河集团一步不落地走出了自己的晋升之路,并逐步成长为企业的管理者。2001年10月18日,在从昌河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职位调任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总经理时,徐恒武意气风发。
当时徐恒武已经颇有“铁腕”之名,在中国南方航空动力,徐恒武的“铁腕”却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作用,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南航动力在他到来后短短一年间扭亏为盈,这样的业绩也让当时各方对徐恒武的回归充满期待。
当徐恒武51岁的时候,并没有选在中航二集团养老,而是选择做一名职业经理人——加盟华泰汽车集团。
在担任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公司总裁后,徐恒武就将目光放在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短板上——发动机技术和自动变速器技术。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300万辆,已正式跃居汽车产销世界第一大国。但是,要从大国转向强国,汽车行业必须直面长期存在的致命要害——核心零部件发展严重落后。
华泰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铁腕的威名并没有丧失,从担任总裁那一刻开始,徐恒武就下定决心要把这两个中国汽车行业的空白填补。
是完全依靠华泰的实力自主研发,还是把别人优秀的东西拿来所用?这是摆在徐恒武面前的一道看似容易却又难做的选择题。自成立之日起,欧意德就将“博采众长,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外部引进与自我创新的结合,这也是欧意德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
中国汽车行业常用的用市场换技术虽有成就,却也引来无数人的诟病:市场没有了,技术却没有真正的换进来。可是自主研发,又没有经验可循。
在相信引进技术的怪圈必能突破的信念下,华泰欧意德选择了第二条路。
2006年,欧意德与意大利VM公司和德国ZF公司展开技术合作,分别引进了世界领先的清洁型乘用柴油发动机和AT自动变速器的生产技术,通过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欧意德最终掌握了世界最新的高压共轨喷射(CRDI)与VGT等国际领先技术,开发出了达到世界水平的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产品,并且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其中发动机涵盖1.5~3.0五个排量,自动变速器包括4速、6速两种,成为目前国内唯一集清洁型柴油发动机技术、AT自动变速器技术于一身的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
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对汽车工业的抱负,让徐恒武从一个带有官方身份的国有汽车企业老总,转变为一个纯粹的职业经理人。现在,他再一次攀登上了行业新的高峰。
徐恒武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自成立之日起,欧意德就将‘博采众长,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外部引进与自我创新的结合,这也是欧意德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中国动力总成技术基础薄弱,如果只有自主没有引进,中国零部件企业就要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而只有引进没有创新,中国零部件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同时也很难培养起真正的研发能力。欧意德的技术突围之路无疑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提升打造了一个新平台。”
“引”就“引”好的
据统计,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已高达90‰中国汽车业突破技术坚冰已经迫在眉睫。
徐恒武此次的破冰行动,与其始终坚持“博采众长,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思路密不可分。
既然引进,就用最好的,在徐恒武的带领下,华泰欧意得多头并进。
“我们是三剑并举。”徐恒武说这句话的底气十足。
在发动机技术上,华泰汽车轿车柴油发动机优势有三。第一,该发动机搭载了世界领先的博世第二代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CRDI),和第一代高压共轨技术相比,不仅可以帮助发动机实现对喷油压力、喷油时刻和喷油量的柔性、精准控制,而且还实现了单循环内多次喷射,使燃烧更加充分、更加柔和;第二,该发动机配备了世界主流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VGT)技术,动力响应更快,动力输出更强;第三是中冷废气再循环(EGR)技术,通过将少量废气引进燃烧室,大大提高了排放水平。
华泰汽车轿车柴油发动机是国产第一款达到欧V排放标准的乘用清洁型柴油发动机,且具有高功率、大扭矩、低油耗的特点。该发动机最大功率可以达到55KW/L,最大升扭矩可以达到155Nm/L,这意味着搭载该发动机的汽车在获得高车速的同时,还可以具备更强的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在节油方面,该发动机与同排量的汽油机相比可降低26%,这意味着相同的油耗下,搭载该发动机的车可以多跑近40%的路程。
在变速器技术上,欧意德AT自动变速器技术源于世界顶级自动变速器生产商德国,被广泛应用于宝马、奥迪、大众、捷豹、保时捷、雷诺等高端汽车品牌,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4速、6速两款产品。
在徐恒武的看来,消费者选择欧意德产品是理所应当的。
欧意德变速器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换挡更加平顺,驾乘更加舒适;采用带PMW控制的离合器锁止技术,传动比更高,可以有效提升整车的节油水平;这款变速器还采用一次性注油技术,可以降低客户日常维护费用,也是环保的一种表现;这款变速器手自一体,融合了自动挡和手动挡的优势;此外,在技术开发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了国内的市场及路况,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模式,可以适应多种车型,适应各种路面状况。
“我们的产品终生免费维护,你说消费者会选择谁的产品?”面对产品的质疑,徐恒武给与了强力回击。
绿动未来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欧意德的产品的特点,那就是——欧洲科技,绿动未来”。徐恒武对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
“首先欧洲科技,说明了我们的技术来源,也表明我们的技术处于与欧洲同步的先进水平;其次是“绿动未来”, “绿”是“绿色”的“绿”,概括了欧意德的发展方向,表明我们的产品是真正的节能环保产品,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产品,是符合汽车产业发展潮流的产品。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欧意德产品的市场前景,对欧意德动力集团的发展前景都非常有信心。”
一心把事业做大的徐恒武并不仅仅满足于对技术的需求,在技术完全自主吸收后,他把目光又放在了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上。
为确保能达到欧洲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欧意德提出了一套覆盖全程的质量保障方案,从零件采购,到过程生产,再到成品检测都执行最严格的欧洲标准。在设备上,欧意德拥有全亚洲最先进的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了97%,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同时,在全厂设立有40多个SPC质量控制点,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2000多个质量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完成质量数据分析,确保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设计标准;在终检环节,采用先进的‘冷试+热试’的双检模式,双重保障每一台出厂的发动机都能达到最严格的质量标准。
徐恒武的努力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葛松林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 “世界正在步入低碳时代,未来10-20年将是世界低碳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欧意德作为低碳道路上的先行者,不仅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为中国加速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从社会层面看,欧意德动力通过世界领先的技术,打造出更加节能环保的动力总成,也符合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符合人、车、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有助于构筑更加和谐的汽车生活。”
助飞行业
徐恒武的成功不仅仅是华泰汽车的成功,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包括动力总成在内的核心零部件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软肋,而世界汽车强国无不以强大的零部件研发生产为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张小虞在接受《汽车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汽车零部件仍然处在世界汽车产业链的最低端,资源消耗大,利润率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从根本上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掌握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就必须摆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此次欧意德同时推出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两项高端产品,这在中国自主汽车零部件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树立了新标杆。”
对于未来,徐恒武有着更大的目标。
据了解,欧意德一期工程累计投资超过50亿元,拥有各类生产线数十条,相关配套设备数千台套,可年产发动机30万台、变速器40万台,依据规划,未来欧意德的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大,最终达到年产100万台发动机、50万台变速器的水平,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欧意德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凭借在技术上及质量上的突破,欧意德已经初步显现出与国际零部件巨头在汽车动力总成领域一较高下的实力。 “欧意德已经与数十家整车厂达成了配套协议,以后我们的产品还将进入欧洲市场,前期市场开拓工作已经展开。”
“下线只是欧意德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必须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而实力将决定企业的未来”徐恒武表示。
事实上,随着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中国设厂,中国企业发展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再想从小做起、逐步壮大,已经变得不太现实,残酷现实要求中国企业必须从一出生就得身强力壮。
铁腕的徐恒武,面对中国汽车行业短板的困境,仍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