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2009中国年度客车(Coach of the Year in China)所展开的争辩,一方面显示出巴士与客车市场受到越来越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业发展中的某种虚浮,特别是一些专业人士的偏见。经过几轮争辩所传播的基本知识,对巴士与客车专业人士都是有益的。
中国客车是一个复合词(中国+客车),由于客车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不同,人们对中国客车的理解自然也就因人而异。通俗地讲,客车是载运旅客的车辆,有趣的《辞海》(1979年第1版)中对客车词条的注释是参见“铁路车辆”,它折射出那个年代铁路运输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2009年第6版《辞海》已不再收录客车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对客车的注释为:铁路、公路上运载旅客用的车辆。这一修订,反映了“铁路车辆”和“巴士与客车”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新版国家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3730.I-2001)已放弃传统的汽车分类方式(8种类型),在按用途划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概念(2种类型),试图解决中国汽车管理和分类与国际标准的矛盾。新标准的修改宣称基本上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3833-1977),将商用车辆细分为客车、货车和半挂牵引车,进一步将客车细分为小型客车、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铰接客车、无轨电车、越野客车和专用客车(8种类型)。
谈到中国客车,我一直倡导使用巴士与客车这个术语,无论从技术性或通用性分类上来讲都更为准确。巴士是指在城市范围里使用的公共汽车(M2和M3类A级机动车),而客车是指在城际之间运营或用于旅游的公路车辆(M2和M3类B级机动车)。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客车,人们自然地会想到(1)国内市场上的中国巴士与客车,很少有人会联想到(2)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巴士与客车。统计数字一直被用来编制排行榜,好几个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年产销量都超过万辆,也在向国际市场出口各种巴士与客车,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是全球巴士与客车制造中心,奇怪的是,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商都不敢标称自己是世界第一大或第二大,连土耳其新兴的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都要标称自己是世界品牌和全球第几大。
《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评选百路佳JXK6137型客车为2009年度中国客车,正是从国际化与市场营销角度,褒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制造商,在美国、澳大利亚市场上为中国制造的豪华客车树立新的标杆。该公司创立之初就将目标市场定位在欧美发达国家,2009年江西百路佳的出口更是跨越式发展,同比增长60%,并新开拓了欧洲、中东和南美等市场,在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业总体出口量大幅下降45%的环境中,江西百路佳公司已经融入全球巴士与客车产业链条(车辆设计、制造装配、客户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系统,所以才会有国外客户连续不断的订单。
以江西百路佳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它在国际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开拓国际市场是大有裨益的。一个大公司负责国际市场的经理在工作交流中认为:把百路佳评选为2009中国年度客车是客观中立,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因为欧美市场已经很成熟,用户对巴士与客车性能的需求并非低廉的价格,还有安全性能和舒适性等多种要求;政府不仅颁布严格的技术标准,还有看似简单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型式认证)。中国巴士与客车进入欧美市场不仅是其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有助于促进中国巴士与客车品牌的建立与传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