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小药”
- 来源:垂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钓鱼,繁殖,蛐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2 15:52
说起“小药”,真是让无数钓鱼人既欢喜又痛恨。“小药”在钓鱼界中是一个神秘而又流行的代名词,很多竞技钓高手的钓箱内往往都存放着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小药。这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确实是正常现象。如今竞技钓场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钓鱼不加药,等于瞎胡闹。
我认为在钓鱼界中并没有那么神奇的小药,而盲目崇拜和胡乱添加只能适得其反。大家在平常钓鱼时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使用某一种小药在某个地方钓鱼效果很好,但在其他地方却不好用了。在我看来,天气、鱼情和水情都是影响鱼获的关键因素,这就是所谓的鱼情分析及饵料变通。没有一种小药是绝对万能的,就算要使用小药,也一定要针对鱼情、水情及天气来选择适合的添加剂。与其费尽心思地研究小药,不如多下些功夫去了解鱼的食性,掌握天气的变化并科学地分析水情及鱼情。各地的气候、水情及鱼情都不尽相同,所以世上不可能有一款“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万能诱饵。一方水土养一方鱼,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鱼类跟人类有着相似的进食习惯。在竞技钓场上,无数钓手在比赛前都积极寻找原塘颗粒,谁在比赛中拥有了原塘颗粒,谁就能拔得头筹。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前往一处陌生水域钓鱼时,应先考察水域周边的情况,而不是根据主观判断盲目地配制所谓的“小药”。我曾见过南方江边的钓鱼人用桔子钓草鱼,原来那里的码头整天运输桔子,草鱼常年能吃到散落在江里的桔子,便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摄食习惯。
从小药的用途来划分,我认为小药可以分为味性小药和神经性小药。
味性小药比较常见,渔具店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粉状香精或味道较为强烈的液态添加剂,这些都属于味性小药的范畴。将这些小药添加到饵料里的主要目的是调整饵料的内部化学成分,使钓饵具有钓场中鱼类比较喜好或熟悉的味道,从而激发它们的食欲,让它们聚集在钓点附近抢食。
味性小药主要用于调节饵料的味型,使我们开好的饵料更加适合当前钓场中的鱼口。所有腥、香、臭、酸型的调味剂也都归类于味性小药中,当然也包括药酒(中药也是靠味型来诱鱼)。在味性小药中,以香型小药最为普遍。香型小药基本都是化工合成香精,而香精只是影响鱼类摄食行为的其中一点。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商品饵中都已经添加了各种味型的香精。
神经性小药的种类非常多,其主要作用是刺激鱼类的感官神经和中枢神经,让鱼类在短时间内产生兴奋感,从而调动起它们的活性,使其积极觅食,或者将它们聚集在钓点周围活动。神经性小药可以调节饵料的诱鱼性能,通过增加饵料中诱鱼剂的浓度或营养成分,直接刺激鱼类的中枢感应神经,让鱼类在短时间内聚集到窝点之中。当然,也有一些神经性小药可以提高饵料中某种刺激性元素的浓度,使鱼类产生兴奋感,进而激起它们的食欲。神经性小药还可以刺激鱼类的消化及排泄,加速鱼类的新陈代谢。据我所知,有种神经性小药还可以使吃饵的鱼类在10分钟内上瘾,让这些鱼类只吃这种饵料,不再去理睬其他味型的饵料。这种小药很适合在竞技比赛中短时间内抢鱼,并能垄断钓点附近的鱼口,但是绝对不提倡使用。现在日本还有一种可以调节鱼类反应神经的小药,入水溶解后,可以让钓点附近的鱼儿在吃得很饱的情况下仍觉得饥饿,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鱼儿的食量。不过,这些小药在市面上很少见到,也可能是某些竞技团队内部使用的小药。以“信息素”为例,信息素是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所研发的产物,目的在于增强鱼饵的适口性,不浪费鱼饵,也不污染环境。信息素是通过刺激鱼类的神经腺来激发食欲的,所以在钓饵中添加信息素肯定比不添加钓得多。
面对种类繁多的小药,我们在使用时应根据其特性来慎重选择。如果盲目地添加,很可能在垂钓中起到副作用。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小药的特性。
蛋奶香精是我们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广谱型添加剂。纯正的动物卵香味加上浓郁的奶香,对鲫鱼、鲤鱼、鲢鳙和罗非鱼都有很强的诱惑力。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蛋奶香精分为酸型和香型两种。酸蛋奶常添加于鲢鳙饵料中,也可在高温季节开饵时添加;香蛋奶主要用来垂钓鲫鱼、鲤鱼和罗非鱼。但在钓鲫鱼和鲤鱼时,如果过量添加蛋奶香精,很容易招来小杂鱼。在我看来,蛋奶香精主要是通过加大饵料中卵黄素的含量和奶香味来提高钓饵的诱鱼性及适口性的。
草莓香精具有浓郁的草莓香气,主要用于夏季的肥水中或黑坑里。由于其味道过于浓烈,所以建议少量使用,只有在钓鲢鳙时可稍微加大剂量。
凤梨香精在夏季使用得较多,这种香精有一种又酸又甜的香气,在高温时节能很好地刺激鱼类的胃口。鱼类在高温季节遇到酸甜的食物还是会胃口大开的,但是凤梨香精的用量要根据不同水质的特点来掌控。凤梨香精在夏季钓鲢鳙时也很好用。
维生素类小药比较常见,因为维生素本身就是鱼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合物。这类成分对于鱼类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饲料厂在生产鱼饲料时都会添加这类物质,其常用剂量一般在0.5%~2%。
氨基酸类小药用途也较为广泛,目前鱼饵厂家生产的氨基酸都是复合氨基酸添加剂,里边的氨基酸纯度高达80%以上。
猪母乳其实是幼猪刚断奶时促使其进食的一种饲料添加剂,香味极浓,略带甜味,微溶于水。这种添加剂在水下的穿透力极强,针对生口鱼的效果很好,黑坑中刚投放的新鱼更是对这种味道情有独钟。猪母乳的用量一般在0.5%~1%,过量添加会造成死窝的情况。因其香味太浓,所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窝子里的鱼口变得稀少,应马上放弃使用,改换清淡的饵料来垂钓。
鱼开胃具有乳香味且略带酸味。这种添加剂含有天然酵素成分,对付低温季节的鱼类或者被反复钓放的滑口鱼都有不错的效果,但如果过量使用也会造成死窝的现象。
香虎的化学名称是乙基麦芽酚,能将饵料的味型发挥到极致。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香虎基本都是针对鲫鱼的纯香型添加剂,单纯的香虎粉末的添加量一定要小,一般比例为1%左右。这种添加剂在使用时大多是溶进水里或者酒里,然后再加入钓饵之中。但是,由于这种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容易诱发传说中的“香虎手”病症,所以不推荐使用。
药酒顾名思义就是中药加酒浸泡所得的试剂,其中的中药也是香料,但不是随便找找网上的配方就能浸泡出一款好的药酒的。药酒的味型搭配极为关键,好的药酒在竞技池中和野钓场上对常见淡水鱼有着非同凡响的诱惑力。
甜蜜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甜度是普通蔗糖的几十倍,与氨基酸配合使用效果更好。甜蜜素的常用剂量很小,一般在0.1%~0.5%。
陆克香是近两年比较流行的钓鲫专用小药,味道和老鼠药差不多,属香味型诱鱼剂。
纯度很高的乌鸡膏是我国台湾地区种植榴莲时所用的肥料,其主要成分是经长时间发酵后的海产品内脏。乌鸡膏具有浓烈的腥臭味,主要用在臭底水域及罗非鱼钓场。尤其是在一些有动物粪便排入的水域之中,使用乌鸡膏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黑水是以乌鸡膏为原料,经过饵料厂家调配后生产出的鱼饵添加剂。其作用和乌鸡膏相似,主要用于夏、秋两季的肥水之中。黑水的味道酸而臭,在天气闷热的陈年老塘中效果比较明显。
DMPT又名二甲基-β-丙酸噻亭,可调节鱼类渗透压,进而提高鱼类的抗应激能力,促进鱼类的摄食积极性。DMPT对常见淡水鱼类有相当强的吸引力,但其用量不易把控,稍微过量就容易招引小鱼。
看了上述这么多种小药,也许有人会问,怎样才能在不同的场合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添加剂呢?
首先,我们要从影响鱼类摄食因素的一些方面来分析。饵料味型是影响鱼类摄食的主要因素,鱼类只有闻到自己喜欢的味道才会靠近饵料,如果味型不对,鱼类则不予理睬。现在各大厂商生产的饵料基本都包含了腥、香、臭、酸四大主要味型,唯一不同的是味型的搭配。常见的味型搭配分为腥香型、酸臭型、腥臭型、果香型、奶香型、麸香型等,这些香型的搭配就离不开钓鱼小药的添加。香精是各种鱼饵的首要添加剂,为什么竞技钓手的钓箱中有很多瓶瓶罐罐,就是因为竞技钓手知道针对何种鱼情使用何种味型的小药,所以不要盲目地认为钓鱼大师的小药是多么的神奇,其实大师们只是非常了解针对什么样的鱼情及天气应该添加什么味型的小药而已。所以,在不了解鱼情、天气变化、基础饵料等因素的情况下,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去添加小药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小药不是万能的,只有选对味型才是最关键的。无论是固态小药还是液态小药,在使用的时候为了能让小药中的有效诱鱼成分充分溶解到钓饵当中,最好先把小药提前溶解到开饵用的水里,然后再随着开饵的水加入到钓饵之中,这样小药的作用才会更加完美地发挥,同时也会将污染降到最低。
其次,小药的使用是具有季节性的。早春季节气温和水温都比较低,鱼类刚从半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而且这个时候鱼类的感觉神经还是不太灵敏,需要浓重的味道来刺激,那么我们就要选择一些可以增加鱼饵营养成分的添加剂,比如各种海洋生物的提取物或各种动物肢体及内脏的粉未,以增加饵料中蛋白成分的含量。春钓使用药酒的情况不是很多,大多数中药其实都有遮腥的作用,加进去之后,中药的味道会掩盖饵料之中蛋白物质所散发出的味道。但在晚春季节钓鱼时使用药酒是绝对有优势的。
夏季水温较高,鱼类的摄食习性也开始逐淅转变。此时大多数水域中的鱼类喜欢较为清淡的饵料,我们在搭配饵料时加入的添加剂也要有所取舍。夏季钓鱼可以考虑使用草莓香精、凤梨香精和玉米香精。这是因为夏季水温较高,水中各种微生物生长旺盛,大部分水域的水底动植物发酵现象也极为严重,这个时期的鱼类会特别钟情于酒味饵料。此时,使用各种泡制的药酒都会有不错的效果。夏季钓鱼使用氨基酸的效果尤为显著,这是因为夏季是水中氨基酸含量最为丰富的季节,也是鱼类对各种氨基酸需求量最大的季节。结合夏季水下的发酵情况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酒和复合氨基酸结合在一起使用。泡制中药使用的药酒一般都是低度曲酒,低度曲酒的味道较为柔和,更接近水中产生的乙醇的味道。泡制氨基酸也需要用到低度曲酒,通过一定比例来搭配氨基酸和曲酒,可以使氨基酸充分溶解到挥发性较好的曲酒当中,这种饵料在夏季鱼口不好的时候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夏季的水体中除了有发酵物质之外,在某些和外界交换得比较缓慢的水域里,还会出现臭底的现象。这时黑水和乌鸡膏就派上了用场。这种添加剂的腥臭味道和出现臭底的水域味道很相近,能很大程度地降低鱼类的警觉性,进而提高中鱼率。夏季也是各种昆虫的繁殖季节,昆虫掉入水中后会分泌一种酸性物质,水中鱼类对这种酸性物质非常敏感。在野外水域或者长时间不投喂的水域之中,鱼儿的天然食物除了水中各种微生物之外,就剩下掉落在水里的昆虫了。蛐蛐、蚂蚱、蜻蜓等昆虫在危急时刻分泌出来的酸性物质对这种水域中的鱼类有着很强的诱惑力。炎热的夏季也是夜钓的好时节,鱼类在夜晚会大量进食落入水中的昆虫,因此在夜钓时尤为需要这种从昆虫分泌物中提炼出来的小药。夏季还是水中藻类繁殖的旺季,各种藻类也是夏季鱼类的主要食物,所以藻类元素以及各种含有藻类成分的小药也是夏季常用的添加剂。
秋季的小药使用较为复杂,鱼类的摄食习性在这个季节开始逐渐转变。秋季的前半季还是高温季节,鱼类的食性和夏天差不多,小药的使用也和夏季相仿。但是,此时很多水域里的鱼类都喜香味,依照这个特性,我们可以使用蛋奶香精加药酒。蛋奶对于我们常钓的鲫鱼和鲤鱼具有普遍引诱力,而且在这个季节药酒也使用得较多,那么我们可以将蛋奶和药酒搭配使用,中药的强穿透力加上蛋奶的醇正香气,对夏末秋初的水下大物有极强的引诱力。在秋季的后半季,鱼类开始大量进食以储存越冬所需的能量。这时的鱼比较好钓,我们在添加小药时应主要考虑增加鱼饵的营养成分,可以酌情添加虾粉、虾油、蚕蛹粉和蚕蛹液等。在这个前提下,如果需要快速聚鱼,我们再考虑使用春、夏两季所用的各种香精以及挥发性较强的药酒。
冬季垂钓,北方主要是冰钓和钓大棚,而南方还可以适当进行室外垂钓。北方冰钓所使用的添加剂主要是虾粉、红虫粉以及一些动物蛋白合成品。
通过上述对小药的使用方法的介绍,我想让大家明白如何使用各种小药。相信大家一定能看出来,我所推荐的小药基本都是无污染的添加剂,而且我并不主张大剂量使用小药。小药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目前除了自己泡制的中药药酒之外,市面上的大部分小药都不是食品级的,而是化学级的,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部分商家因过分追求利益而忽略了钓鱼人的身体健康以及我们身边越来越恶劣的生态环境,小药的广泛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自然水体的水质的恶化,更会使水中的鱼儿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有些小药厂商为了得到广大钓友的认可,竟在小药中加入大量的神经性药物,致使水中鱼儿的神经系统受到破坏,最终导致鱼类的嗅觉和触觉失常甚至死亡!举个例子,大家一定都知道麝香,这是一味诱鱼效果极佳的中药。但是,现在的麝香基本都是化工合成的麝香香精,所谓的“麝香”二字不知道要污染多少中国的水域环境。
相信现在有很多钓友都和我一样,在对小药的正确使用上费尽心思。而水里的鱼类也在以鱼口的多少来证实小药用法的对与错,这些对与错使钓友们再次陷入到对小药的迷茫之中。其实这是一个怪圈,且不说用对与用错,大家可以试想众多钓友都在使用小药,水体中日积月累沉积下来的都是这些化学药品,其引发的后果将会是什么?当我们再次来到水边拿起钓竿时,在我们拿起小药准备调和饵料之前,我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也要为我们的后代好好地想一想,我们到底是去钓鱼还是去药鱼?
当然,这一切都源于让钓友们趋之若鹜、又爱又恨的钓鱼用品——小药。
文/《垂钓》杂志2013年度超级大鱼榜冠军、2014年度优秀作者·马国栋(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