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及添加剂对竞技池鱼情的影响

  • 来源:垂钓
  • 关键字:DMSP,渔具,钓鱼
  • 发布时间:2015-06-02 16:07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当一丝丝的春风吹开皑皑白雪,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化开冰封的河面之时,作为一名钓场经营者兼钓鱼爱好者,我仿佛在沉睡中听见了起床的闹铃声。由于我国北方的钓鱼季比较短暂,一年之中几乎只有半年的时间可以走出户外去钓鱼,所以这段能钓鱼的温暖时光就是我们北方钓鱼人最快乐的节日。我们往往会在此时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准备好自己的装备,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享受这段快乐的时光。但是,每当“备战”的时候,我总会听到钓友们谈论某款饵料添加剂如何霸道,或者是某人的某款小药如何好用,在鱼情不好的情况下添加了这款小药便可以“爆连”。我在经营钓场的时候也听到很多竞技钓友说过这样的话:某款添加剂是主攻鲫鱼的秘密武器,小韩村垂钓基地竞技池和混养池里的鲫鱼就喜欢那个味儿的添加剂……

  其实在我看来,要想钓得一手好鱼,无非就是五个字的秘诀——天、生、神、魂、精。气候为天,水质为生,钓位为神,钓饵为魂,钓技为精。那么,今天我就要和钓友们坐在东北的热炕头上,倒上茶水,抓把瓜子,一起聊聊关于“小药”及添加剂的话题。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鱼饵添加剂主要有粉末状添加剂和液态添加剂两种。在我看来,无论什么状态的添加剂,都主要分为两大类——味型类和神经类。

  顾名思义,味型类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饵料的味型,以此来促进鱼儿的摄食欲望;而神经类添加剂则是通过刺激鱼儿的神经中枢使胃口不好的鱼儿以及受过伤的滑口鱼食欲大增,进而提高其咬钩率。

  目前,市面上任何形式的添加剂都基本属于这两大类。味型类添加剂一般分为腥、香、臭、酸四类主要味型,而神经类添加剂主要包括药酒、氨基酸、维生素、DMSP、二甲基丙酸以及含有其他微量元素的添加剂。

  当我们了解到小药的主要成分以及类别的时候,理论上我们在应用小药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当然,小药的种类繁多,在使用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时节调整配方,这样才会使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很多职业钓手和大师级的钓鱼名人在使用添加剂时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水情及鱼情来随时调整配比。例如在炎炎夏日主攻生口鲫鱼时,一些果味香型的添加剂会比较受目标鱼的喜欢,比如草莓香精和荔枝香精等;如果目标鱼是个体较大的生口鲤鱼,红薯香型或玉米香型的添加剂会更符合目标鱼的口味。对于竞技钓来说,神经类的添加剂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竞技池的鱼情特点是对象鱼密度充足,但这些鱼类主要以滑口鱼为主,而且多半有伤。可以说竞技池中的鱼儿是鱼类中的“老兵”,这些“老兵”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基本会对一些味型类添加剂产生抗体,它们只对一些稀有的特殊味型感兴趣。由此看来,只有当这些“老兵”未被某种味型所附带的危险伤害过时,它们才会放松对这种味型的恐惧与警觉,进而摄食这种味型的饵料。但是,对于这些竞技池里的“老兵”来说,它们几乎尝试遍了所有的味型。它们从颗粒饵料到红饵,再到白饵和米饭饵都经历过,基本是尝遍百味的“美食家”。也许有人会问,鱼儿的记忆不是只有7秒吗?但是,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当竞技池中的鱼儿被某一种味型长期刺激后,它们会对这种味型产生恐惧,并在一段时间内放弃摄食这种味型的饵料。而神经类的添加剂之中则包含了很多对鱼类生长、疗伤有利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所以这类添加剂会在特定的情况下有极佳的表现。鱼儿本身会对自己的伤势及病情有一定的自疗意识。举个例子,当鱼儿掉了鳞片之后,它们懂得利用阳光去晒自己的伤处,从而促进机体自愈。而我之前提到的那些受过伤的“老兵”也会通过寻找维生素及DMSP这些微量元素来治疗自己,所以在这个时候神经类的添加剂会有不俗的表现。

  据我所知,目前渔具市场相关管控机制并没有对添加剂和小药的成分及含量制定明确的标准,也就是说,很多添加剂和小药中都含有工业化学元素。说得通俗一点,这类添加剂就像没有卫生标准的烧烤地摊一样,既不卫生又难以管控。有些钓友在开完饵料之后,会出现手部蜕皮或者手心奇痒难忍的症状,那么,这款饵料里一定含有工业化学元素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成分。这些成分也许只是简单地改变了饵料的味型,但从我这样的钓场经营者的角度来看,鱼儿吃了这样的添加剂会患上肠炎等疾病,严重者甚至会死亡,所以我是十分抵触这种有毒有害的小药的。

  以上我所说的都是一些理论数据,而我认为钓鱼是一项“理论最不贴合实际”的运动。正所谓“钓无定法”,恰恰是因为钓鱼过程中的一些偶然和未知因素,才使得钓鱼人感受到更多的刺激与乐趣。所以,我认为在钓鱼的过程中无须费尽心思去研究小药的配方,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享受美妙的钓鱼过程,这岂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口述/沈阳市小韩村垂钓基地总经理·卢晓军 整理/辽宁·薛连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