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利率风险,表现特征,管理对策
  • 发布时间:2015-06-05 12:49

  【摘要】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利率风险问题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据其特征和表现,利率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所以,对利率进行有效地管理,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 表现特征 管理对策

  一、利率风险与利率风险管理理论

  (一)利率风险概念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商业银行来说,凡是风险即是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无论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还是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

  (二)利率风险管理理论

  利率风险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商业银行为了维持其净利润的稳定增长而对资产负债比例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计划经济条件下,利率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利差及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资产开始出现多样化,利率风险开始转向利率变动对银行市场价值和资本净值的影响。目前,风险意识、产品定价、管理工具,人员素质等都成为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

  1.风险意识。在利率管制体制下,商业银行管理只重视利率合规性问题,至于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的影响,并没有被足够重视。而实际上,意识问题无论对风险管理还是其他都是最重要的。强化利率风险意识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2.产品定价。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营销金融产品的企业。所以,货币和产品的价格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效益。如何为不同的产品合理定价?如何进行阶段性价格调整,避免部分产品滞销?定价问题就成了“牛鼻子”,而牵住它就抓住了问题实质和核心。3.管理机构和人员素质。目前,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商业银行尚未或刚刚涉足利率风险管理领域,基本上都没有设立专职产品定价机构和部门,也没有专职的利率风险管理人员,更没有启动对相关资质人员的认定程序。利率管理的职能部门差不多都是与财务部门一起。这样的设置和人员素质无法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

  简单理解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的浮动根据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由市场自行调节,政府或货币当局变直接控制或限制利率而为逐步放松或放弃对利率的控制和管理。它是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利率市场化引发两大风险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一方面加快推进国家金融市场化,另一方面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两大风险———临时性风险和长久性风险。临时性风险是指利率放开管制的初始阶段,商业银行对利率管理固有的惯性模式不能适应市场化的利率环境而引发的风险。长久性风险即通常所说的利率风险。即由于利率变动导致银行资产与资产收益比例与负债和负债成本比例不对称造成银行的收入下降和资产损失风险。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表现特征

  众多周知,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贷款业务。通过吸收存款付低息和放贷款收高息这样的利差中赚取利润。而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往往导致贷款不可预见性,利率风险呈现多样性。

  1.利率结构风险。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高低水平成为银行扩大资产规模和抢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会导致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远低于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当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与短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时,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同时造成商业银行利率结构风险。

  2.逆向选择风险。由于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有可能从事高风险项目。如果银行提高利率,企业筛选掉低风险项目,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会逐步被拉高,贷款项目整体质量下降导致增加项目违约概率,进而引发风险。

  3.收益曲线风险。收益曲线是将各种期限债券的收益率连接起来得到的一条曲线,当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都以国库券收益率为基准来制定时,由于收益曲线的意外位移或斜率的突然变化而会对银行净利差收入和资产内在价值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围绕价格因素,完善产品定价体系

  利率市场化后,完善产品定价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调节作用,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如何通过合理差别定价,扩大对优质客户营销的市场份额?如何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存贷款的费用、贷款的目标收益率、同业激烈竞争等因素?都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一道数学题。答案就一句话,在充分考虑上述要素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利率水平。

  (二)围绕结构优化,加强精细化管理

  一是优化存款结构,控制存款付息率。重点支持活期、短期存款和结算性同业存款发展,适度发展中长期存款和结构性存款。二是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提升边际资本回报水平,把信贷资源配置向利率定价水平较高的行业、客户和贷款品种倾斜,提升贷款整体收息率。

  (三)围绕价值增值,加大中间业务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的业务收益是建立在高的存贷利差基础上的收益。这样依靠垄断得来的收益是没有保障的,利率市场化迫切要求银行增加其他收入。所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表外业务收入可以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围绕企业文化,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文化的影响力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为确保利率风险政策和管理程序的正确执行,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内部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引进利率风险管理岗位,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掌握现代利率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朱霞,刘松林.《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04.26.

  [2]田晖.《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银行家,2013年10月18日.

  [3]徐江.《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安徽银行业研究报告,2013-12-31.

  邱晓莉 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