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化学教学质量都不理想,有效性较差,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完全采用传统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授课过程枯燥无味,缺少实验,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完全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很难被调动,因此教学质量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化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学好化学至关重要。想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思路,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发挥化学学科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将针对发挥化学学科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设计 兴趣 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知识应用于我们生活、生产、国防、科技等方方面面,化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无处不存在化学。但是与由于在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不仅抽象难懂,且知识点繁多,理解难度大。教师在课堂又几乎都是讲理论、讲考点,很少将化学与现实联系起来,所以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一知半解。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掩盖了化学学科的魅力和科学特点,死板讲理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不再喜欢学习化学,想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化学科学特点能够得到有效的挥发。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想要改变化学教学现状,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优化课堂做起,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老思路、老观念,在科学设计中,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利用趣味教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优化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开始新课时前,教师都应设计新的导入,以给予学生新鲜感,让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并且还可以利用新导入连接旧知识点,自然引出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教师就可以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例子,如衣服沾上油渍如何去除、足球运动员碰撞倒地后喷了一些雾状的物质就可以继续踢球,这是什么呢?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但却足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产生兴趣后,便会想要弄明白其中的奥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便会更加集中精神,认真听讲,寻找答案。
(二)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保持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在学习新课的开端具备了一定的好奇心,这也就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趣味性。为了保持学生的这份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就必须注重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往往化学知识都十分抽象难懂,如果空讲高深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完全理解,缺乏与实际联系的教学并不可取,学生多是在死记硬背,记忆并不牢靠,较容易忘记。
(三)积极运用各种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去探索运用这些方法,积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讨论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说出自己的疑问,这种探讨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提高了教学质量,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另外,实验教学法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实验开展中教师适当地讲解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独自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进学习兴趣。
二、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一)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
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直观、新鲜、神奇,这也离不开优化的设计。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验时,碱可以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学生看到这神奇的变色,一定会兴趣十足,如果在后面补充一点——在加一些酸,红色又消失了,再加碱又变红色。加了如此一个反复的实验内容,就可以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想的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的兴趣也更加十足。
(二)注重实验操作的趣味性
化学试验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者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但化学实验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危险性,一些具有腐蚀性、强酸性的药物都可能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并且一些易燃易爆物质也十分危险。所以在开展化学实验课程前,教师必须因规范实验操作流程,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因违规操作和错误操作现象出现实验意外,保障学生安全,实验教学的规范性至关重要,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安全。但规范并不等于死板,更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在教学开中中,在安全的条件下,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代替老师做演示实验,老师在实验后总结学生操作的失误和错误之处,这样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演示实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及时介绍一些生活中的趣味化学,强化学生对于化学深入学习的兴趣
生活化教学是随着新课改教学要求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思路,传统的应试已经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讲考点、讲理论,不仅教学有效性差,并且学生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更无法运用所学到知识,现代教育实际与理论脱节现象十分明显。为了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教学中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必要讲解外,更应注重讲解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化学知识,由于这些现象与学生生活贴近,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例如,介绍粗盐和精盐的差别,介绍铁生锈的条件及预防等等。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知识作为学习对象,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从多方面的教学,更有效提高了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完全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这样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唤起了学习化学的激情,他们就会自觉地不断地坚持学习下去,相信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吕雪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