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审计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的几点思考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内部审计,商业银行,增加价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5 13:00
【摘要】当前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只有越来越重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其中,内部审计要努力实现组织价值,才有可能在组织中占据有用的地位。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多年从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就内部审计如何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服务发表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内部审计 商业银行 增加价值
一、内部审计增加商业银行价值的决定因素
《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指南》中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性质和目的,这与商业银行的管理目标是契合一致的。首先,内部审计部门的资源、技能和商业银行的预期目标要高度协调;其次,内部审计的工作标准是建立在对商业银行战略充分理解和对商业银行管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在评价被审计对象工作时,能够兼顾是否符合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各项规章制度;第三,因为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全局性,与商业银行的其他部门相比,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职责和技能决定了其更能从商业银行的全局角度,把检查、评价、批评、建议结合在一起,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商业银行中其他任何组织无法等同替代的。
二、内部审计怎样为增加商业银行价值服务
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应从下列两个方面增加商业银行的价值并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评价和改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由于内部审计所特有的独立性,所以它更能从商业银行的整体出发,更准确、超脱地辨识风险,提出预防风险的有效建议。同时,它也更能从自身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更积极主动地辨识风险,提出预防风险的有效建议。内部审计还具有全局性,它要对商业银行几乎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核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还能对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较全面的评价、建议。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还具有日常性的特点,决定了它能针对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随时开展审计工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问题,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及时化解潜在的风险。
(二)评价和改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近年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变化日新月异。这些变化使原本使用正常的内部控制体系产生控制薄弱环节或控制失效,同时随着内部审计部门对金融系统内部风险控制的加深了解,进一步要求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而由内部审计部门来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可以更加及时、有效,而且成本更低,评价更准确。
为了第一时间指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出现的控制薄弱环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敏锐把握内外部控制环境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并有规律地检查各种控制要点的有效性,不断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探索优化本单位内部控制的途径。关于控制环境的变化,要多从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理念、组织结构、授权方式、人事政策、国家政策法规、国家经济管理监督机关监督检查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考虑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关于风险评估,要多从风险评估的程度是否合理,方法是否科学,报告是否及时出发考虑问题。关于内部控制活动,要着重检查新型业务出现后,相关岗位与职责是否合理分离,业务的办理是否经过有权人授权,是否合理建立各种账薄,会计核算和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可靠,各项控制措施是否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是否合理,资金的行走是否有迹可循。对于信息沟通和反馈,要着重检查内部传递路线是否合理,信息沟通是否畅通等。
三、内部审计增加商业银行价值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一)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功能进行审计
商业银行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以及竞争优势,以获取长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此,内部审计必须以金融服务功能为目标,对流程化作业的增值改进提出审计意见,间接增加组织价值。一是具体体现以效果为导向的优势。以经营效果为导向,是新型增值型审计的基本要义,也是主要的方法,重点关注金融服务功能,正是关注效果的具体体现;二是注重发挥审计服务咨询的作用。审计咨询以绩效业绩为抓手,金融服务的效率与顾客的意见反馈等对绩效业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三是以审计业务流程化的形式出现,并延伸至其他业务单元,为内部审计增值做进一步的铺垫。
(二)有效监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促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来说,由于大多数金融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是为了创造更好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内部审计做为商业银行的一个内设部门,当然也要服从企业的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切实起到第三道防线的功能。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正直、诚实、客观的性格能够取得公司的高度信任,道德操守得到公认,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员工进行审计与内控相关的培训来宣扬企业的审计文化与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审计人员的自我实现,这是追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最高标准。
(三)充分应用内部审计成果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审计意见不能束之高阁、避重就轻、没有回声、不了了之。审计部门要及时跟踪,反馈整改的措施和结果,而且要有时间要求。要从制度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的建议,从流程设计合理性、从提高效率方面提出建议和要求。审计发现问题后,对人的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反馈要到位。审计项目牵头人要对跟踪负责,把跟踪责任承担起来,并且要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
审计跟踪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跟踪应该重点关注审计发现的严重问题、迫切需要整改的问题和责任人的处理情况;二是持续性原则,区分对审计风险事项的跟踪和对内控缺陷的跟踪,持续跟踪时必须落实到人,这里的“人”,指个人、团队或机构;三是计划性原则,计划的内涵很广,包括如何确定重要性、安排跟踪、处理好跟踪的时限要求、及时传递和反馈跟踪的信息等。
要处理好审计跟踪与其他工作的衔接。一是与其他项目和工作的衔接;二是与审计准则的衔接,根据审计跟踪组织实施要求和新的跟踪流程,修订和完善审计准则相关条款;三是与审计新一代系统的衔接,将跟踪工作要求嵌入到新一代系统审计流程中。
针对部分业务条线和基层机构缺乏主动整改意识、整改缺乏合力等状况,审计组应认真分析原因,帮助其纠正整改方面存在的不正确观念,为他们解决整改困难出谋划策,有效解决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将“内部控制缺陷”分析纳入跟踪工作中,从强化内部控制角度挖掘审计发现,多方面深入分析问题难以整改的原因,促进“内控改进”的目标。
李丽坤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