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模式下利率形成机制对商业银行的启示_P2P_互联网金融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P2P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5 12:58
【摘要】近些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借贷交易平台发展迅速,P2P模式便是其典型代表之一。在2014年两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由于P2P模式与利率市场化的环境有相似之处,因此对P2P模式进行分析能够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P2P 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一、P2P的发展现状及利率市场化进程
近些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日趋于活跃,规模也随之扩大,涌现出了各种的民间借贷组织和融资中介,而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借贷交易平台也方兴日盛。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它在流动性和盈利性方面有其优势;另外,互联网金融交易不像传统交易那样需要交易所约定交易的时间,它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这样不仅节约了交易所的交易成本,而且时间上灵活,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最后,互联网金融的投资门槛比较低,这就能吸收那些手头有少量闲置资金的投资者。
1996年我国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利率,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被开启了。1999年开启了对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还有金融债发行利率市场的变革。2000年,开放了境内外币利率的限制性规定。2004年存贷利率的变动区间被放宽,并且央行取消了贷款利率的上限。2007年,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在上海实施,现在已经到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关键时期。
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是我们的最后一道关口,放开存款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够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因此商业银行受利率市场化很大的影响。纵观我国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国内没有存款利率放开后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国外金融市场的环境毕竟和国内有诸多的差别,所以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对我们来说也不一定有效,只是具有部分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内找一种类似利率市场化的环境,找出两者的异同,从中得到启示,用来指导金融活动主体。
二、P2P模式下利率形成机制分析
P2P的基本运营模式是:互联网给交易的双方提供一个平台,当有人需要资金的时候,他可以把相关的信息发布到P2P的平台上,资金的供给方则根据相关信息来提供资金。根据其基本的运行模式,我们分析可知,影响P2P模式利率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供求力量的对比
供给方和需求方是主要的交易参与者,供给者希望以较高的利率,而需求方西方以较低的利率借到资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方力量大于需求方,那么利率上升;反之,则降低。
(二)风险的大小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市场风险等也存在于P2P的交易运营中。在利率不变得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风险最小,当存在风险时,人们就会希望提高利率,以补偿所冒的风险。
(三)P2P平台的效率
P2P的交易是要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如果这个平台的效率不高,使得供求双方不能获得对方的有效信息,那么就交易效率就会下降,资金的需求者就可能不得不用高利率来借款,而资金闲置方也不能将闲置资金很快的借出,从而增加了社会的资金成本,降低了社会的生产效率。
(四)宏观经济背景
资金的需求方借资金大多是用来投资,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那么投资回报率下降,对资金的需求就会降低,从而借贷利率也会降低;反之,当经济繁荣时,投资机会多,资金需求大,利率就相应会升高。
在P2P运营模式中,主要参与者是资金的供给方、资金的需求方还有P2P的网络平台。对利率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是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力量对比。资金的供给方总是希望获得较高的报酬,希望借款利率能够高些,资金的需求方总是希望以较低的成本借到资金,希望利率能够低些。当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取决于供求双方的力量对比。
三、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P2P模式的利率是由供给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的,而商业银行不是。当商业银行面对资金的需求者时,即有人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时,商业银行充当的是资金的提供者;当商业银行面对资金的提供者时,即人们向商业银行存款时,商业银行可以看成是资金的需求者。由此可知,商业银行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够比其他参与者更能了解资金供求力量的对比,进而它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接入资金并以较高的价格贷出。当我们放开存款利率时,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可以由商业银行来决定时,商业银行应该充分了解市场上供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存贷利率,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
从信用风险来看,银行一方面在贷出款项时要对资金的需求者的信用进行核实,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银行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信誉,这样当银行充当需求方时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借到资金,降低成本;从操作风险来看,银行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坚持客户的资金不能挪用等基本原则,降低操作风险,提高信誉;从市场风险来看,利率会不断的变化,商业银行要有市场预判的能力以有效把握存贷利率,减小损失。
四、结语
在未来的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要从供求和风险两个主要因素来把握,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入手:1.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总体的应对指导;2.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和完善利率的定价机制;3.面对新的经营环境,要不断创新业务,提高经营水平;4.未来的变化很大,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抵御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国内外P2P网贷机构发展及相关政策思考.西部金融[J].2013(8).
[2]官大飚.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存在的风险及其监管对策.台湾农业探索[J].2012(05).
[3]刘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几点思考.金融经济[J].2012.
[4]李雪静.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金融理论与实践[J].2013(07).
[5]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家[J].2012(1).
作者简介:史东伟(1988-),男,汉族,山西太原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央银行与宏观调控。
史东伟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