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在中国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汽车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8-17 09:53
首先是生意人。该类人群看重资金现金流,希望将流动资金投入生意周转或做其他投资,以获得高于贷款利息的回报;其次,满足存在升级换代、以旧换新的有车人士需求;还有就是暂时购车资金困难、希望提前实现有车梦想的人群。除此之外,25-35岁的年轻一族也将是汽车金融新政的受益者。据汽车信贷业内人士反馈,该年龄段人士占到汽车消费信贷人群的80%。新政对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尤其是80后,更容易接受汽车金融消费信贷方式,也以更低的成本解决年轻人资金不宽裕的问题。
20世纪初,汽车金融服务兴起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当时汽车还属于奢侈品,因此,银行不愿意向汽车消费者发放贷款。这给汽车购买者和销售商造成了障碍,大多数消费者买不起汽车,汽车制造商也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为解决这一问题,通用汽车公司在1919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汽车金融公司——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开启了世界汽车金融服务的先河。自从有了专业的汽车金融机构,汽车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的资金得以分离,汽车销售空前增长。
事实上,这个今天备受80后欢迎的“时髦消费方式”,我国早在12年前也就有。
中国汽车金融于1998年破冰,当年贷款余额4亿元,此后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2003年汽车信贷余额占汽车销售产值比重—度达到22%,但随着车价下降,加之信用体系不完善,坏账率大幅上升,到2003年底,各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突破1820亿元。 但自2004年起。因贷款坏账过多,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纷纷叫停车贷险,由此引发汽车业信贷危机,监管部门紧急叫停了汽车信贷业务,汽车金融陷入低迷。之后由于利率偏高,手续复杂,汽车信贷占比一路下滑,2008年仅为8%。
2007年起,汽车金融市场开始回暖,目前市场上,有通用、大众、丰田、福特等9家中外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和本土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在运营。
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汽车金融公司已占比达20%,发展势头良好。
实际上,早在2004年,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已开始进入汽车信贷领域,但由于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缓慢;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也是近两年才发展起来。
随着汽车消费的火爆和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要求,汽车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汽车消费的火热势头将在2010年得以延续,而2010年,或将成为中国汽车金融元年。
然而,与过去10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爆炸性增长相比,中国的汽车金融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格劳一希尔集团于2008年和2009年所做的研究显示,在中国,仅有很小一部分的新车购买者利用了融资渠道来购买车辆。但是,如果把所有种类的汽车(新车、二手车以及商用车)都包括在内的话,期限融资也仅达到总购车数量的15%到20%。
这些数据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有明显的距离,在美国,有超过85%的新乘用车是利用贷款购买的。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差异就更为明显了。在印度,大约有80%的车辆是通过贷款购买的;而在泰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近90%。
2008年全球第三大个案研究公司Ipsos曾发布报告分析,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汽车消费信贷需求不足。据统计,目前汽车信贷的渗透率平均水平仅有7%左右,不但与国外70%的渗透率水平差距巨大,与2002年2004年汽车金融快速发展时期20%的渗透率相比也有大幅回落。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车价不断下探影响外,消费者贷款购车不踊跃最主要的因素是汽车贷款利率偏高、贷款购车手续烦琐。
二是汽车金融公司服务能力不强。目前,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很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融资渠道,发行企业债券的难度也很大,融资难是制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掣肘因素。
三是汽车金融的法律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汽车金融服务的部门规章,但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够完善。2008年新修订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已明确了汽车金融公司可以从事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业务。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发行金融债。同时,受部分法规和政策制约,融资租赁业务也难以开展。
为解决以上问题,2008年以来,国家已经先后出台《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等政策,给汽车金融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迎来了汽车金融的第一大爆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