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巅峰时刻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上汽通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8-17 10:17
这似乎已成为潮流,造微车的早晚都要造轿车,上汽通用五菱也不再例外。
7月1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上汽通用五菱新乘用车品牌战略发布会”上,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阳的双手分别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虹和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紧紧握着,并高高举起,庆祝上汽通用五菱新乘用车品牌的诞生。在他们身后的背景墙上,是刚刚发布的上汽通用五菱新乘用车品牌——“宝骏”的标识。
尽管走上主席台时,沈阳的步伐异常轻松——几乎是两步并作一步地跃上了台阶,但他心里清楚,一旦站到这个舞台上,他所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而并不轻松的挑战。
宝骏出世
上汽通用五菱的新乘用车品牌并非横空出世。当此次上汽通用五菱发布新乘用车品牌的消息传出时,已经没人感到意外。
事实上,关于微车企业造轿车早已不是新闻,而两年来有关上汽通用五菱自主造轿车的传闻也一直没断过,只是中间夹杂着的通用增持上汽通用五菱股份的消息让这件事情变得很有“看点”。
上汽通用五菱2002年挂牌成立,其股东方中上海汽车占50.1%股权,通用汽车持有34%的股权,剩余15%的股权归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持有。2005年,上汽通用五菱一举超过长安,成为国内微车销量的龙头老大。在上汽通用五菱不断增加的利润面前,通用早在2010年就透露出增持股份的想法。广西区政府也希望借助通用之力上马乘用车项目,不过后来因股权价格等原因,通用一直未尝所愿。
现在看来,也许时机终于成熟。 “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的车型将源于通用汽车的成熟技术,由泛亚技术中心进行重新开发设计,宝骏也是通用汽车在华合资公司推出的第一个自主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甘文维表示,通用汽车将竭尽全力支持上汽通用五菱的乘用车业务。
除了车型的设计开发外,通用汽车对上汽通用五菱的生产技术改造、配套体系建设、关键部门人员培训等各方面提供了支持, “上汽通用五菱甚至能直接登泵通用全球供应系统。共享数据资源”。
另有消息称,宝骏的首款车型有可能是源自老凯越车型。正是有了如此紧密的联系,甘文维对于增持上汽通用五菱股份似乎志在必得,他在宝骏发布后对记者表示“有兴趣增加通用的股份。”
而对于广西区政府来说,拿股份换通用的技术,取得广西本土第一个乘用车品牌和中级车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上汽集团也会对上汽通用五菱新乘用车项目进行支持。5月26日,在上汽集团总裁沈建华带领下,上海华域汽车与柳州市签署协议,计划投资1.5亿元在柳州河西工业区兴建105亩生产基地,专门为上汽通用五菱中级车业务提供汽车内饰件和汽车座椅配套。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配套商之一的华域汽车最大股东正是上汽集团。
“上海汽车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业务,诞生在上汽通用五菱的乘用车品牌,将与荣威、MO一起成为上海汽车自主品牌战略的‘三驾马车’,形成国内外联动、市场互补的自主品牌体系。”陈虹说。
根据宝骏品牌的发展规划,首发车型将主攻中国市场最大份额的中级车市场。在上汽通用五菱看来,进军主流中级车市场,还有利于提高车企及品牌的知名度。因为中级车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中坚力量,是所有车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的车型,同时也是过去三年中增幅最大的细分车型,从2006年占整体乘用车市场63%的份额增长到2009年的48%。
不过,业内普遍担心,直接从中级车切入的宝骏,第一炮能否打响还要划个问号。因为一方面中级车尽管拥有广阔的市场,但另一方面也面临严酷的竞争,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企业都在这—领域布下了重兵,因此在中级车领域竞争十分激烈。之前,长安由微车进入轿车领域时先是推出奔奔,尽管取得了成功,但之后主推的中级车志翔却铩羽而归;江淮进^轿车领域时推出的中级车宾悦也未偿其所愿。
对此,在沈阳看来,除了两大股东——上汽和通用的大力支持外,上汽通用五菱之前造微车修炼的法宝一“低成本,高价值”的制造模式将为宝骏竞争力的提升加分,未来的宝骏品牌的系列产品也将延续上汽通用五菱的成本优势和营销网络优势。上汽通用五菱通过运作乐驰产品,在乘用车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独立的乘用车体系,而宝骏将与乐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乘用车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对于新的乘用车品牌将在借用现有乐驰经销网络的基础上对网络进行不断扩容。目前,乐驰在全国的经销店总共建有100家,另有160家分销网点和3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据了解,宝骏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批经销商将达到150家左右。
乘商并举
可以说,上汽通用五菱在连续几年取得微车销量冠军的地位之后,一方面面临新的突破点,另一—,方面微车市场新进^者日渐增多,且增长势头已有所减缓。“微而优则轿”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从今年4月份开始,国内乘用车销量环比增幅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微车降幅高达20%左右,5月份微车环比噌幅再次下滑10.6%,上半年微车销量133.66万辆,同比噌长42.87%,不仅远低于成倍增长的SUV市场和mpv市场,甚至还低于增长近五成的乘用车市场。
此外,目前,微车企业已从原有的5家增长到了12家,产能也将大跃进,随着市场总量增速趋予稳定,可以预计,微车的销售大战即将打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国内微车产能约为200万辆,今年微车新增产能达到80万辆。如果产能规划全部实现,2012年行业产能将超过700万辆。事实上,今年政策刺激力度已有所减弱,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表示,微车市场已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新进入者风险更大。
正因如此,在去年突破了百万辆大关之后,上汽通用五菱在此“巅峰时刻”转战轿车就更具战略意义。
“2010年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全新开局之年。”沈阳在今年初曾表示,上汽通用五菱将遵循“低成本、高价值”的制造理念,在巩固微车市场优势的同时,稳步推进乘用车业务。
宝骏品牌的成功推出,意味着上汽通用五菱进入了商用车、乘用车并举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微车总销量达68万辆,再次领先细分市场。而作为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业务“试验田”的乐驰,已推出1.0L、1.2L两个排量的多款车型。2009年乐驰总销量过6万辆,同比2008年增长了47.1%,增幅位居ACO级市场前三位,今年1-6月乐驰共销售41晒辆,同比噌长13%。
沈阳说,从上汽通用五菱自身业务来看,微车是公司业务的基础,但乘用车是目前公司重点推进的项目,公司也抽调了大批骨干人员去充实乘用车项目,乘用车将与商用车、海外业务—起,成为上汽通用五菱的三大业务板块。
当然,作为立足之本的微车上汽通用五菱必然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不过,沈阳承认,新进入者越来越多,肯定要牺牲掉一部分原来的份额。按照他的规划,2015年之前,上汽通用五菱将在商用车板块(微车领域)达到50%左右的增长。
按照沈阳的介绍,海外业务将成为上汽通用五菱的增长又一极。之前上汽通用五菱利用通用的全球网络已将原有的微车挂着雪佛兰标志出口到拉美、亚太和非洲等很多国家。此后伴随着上汽通用在印度建立的合资公司把产品输往印度,但并不是简单地把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照搬过去,而是需要根据本地的用户需求做改进,这其中也会包括宝骏品牌的产品。
疑虑尚存
事实上,不管五菱身后有多么庞大的支持,此番上汽通用五菱自主造轿车仍然会让人联想起长安当年造轿车的后果。
此前,长安汽车进军乘用车市场,导致精力分散,最终被上汽通用五菱超越,失去了长安占据多年的微车霸主地匣。如今,时隔数年之后,高调推出乘用车品牌的上汽通用五菱是否会重蹈长安汽车覆辙?
自2006年在微车领域被上汽通用五菱超越之后,长安卧薪尝胆,重夺霸主地位的决心一直没有熄灭,自收购昌河和哈飞之后,上汽通用五菱微车的领先优势更是遭遇到严峻挑战。
2009年,上汽通用五菱微车销量106万辆,增幅约60%,长安集团微车(含啥飞、昌河)96万辆,但增幅高达95%,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仍然强劲,加上兼并重组后哈飞、昌河微车,今年的销量目标将达到130万辆,已超过上汽通用五菱的115万辆。
此外,东风小康、一汽吉林也紧追不舍,加之后进入的奇瑞、北汽、海马等等,取得微车宝座已经三年之久的上汽通用五菱要想保住座位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之前从微车或者商用车转型做轿车的案例,无论是长安还是哈飞甚至江淮,到目前为止还难以用“成功”来形容。因此乘商并举的上汽通用五菱未来将面临两线作战,企业资金、技术、人员等的调配和经验的积累等对其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分析人士指出,除上述两大挑战之外,产品质量以及后续的产品研发,对上汽通用五菱当前的乐驰平台和新的中级车平台来说,也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在巅峰上起舞往往比攀登更有威胁和具有挑战性,也更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沈阳心中,有一点也许不需要他担心,宝骏作为合资企业打造的自主品牌,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既能吸取合资企业、股东方的大量技术和资金资源,加快企业自身对核心技术的学习掌握。又能贴近市场需求,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还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方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在股东各方的支持下,乘用车的有关备战工作进展顺利。”沈阳说。从2008年起,上汽通用五菱就开始了对乘用车生产工厂—柳州西部工厂进行柔性化改造。2009年7月,国内最先进的小排量发动机工厂在柳州开工建设,项目完成后,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动机产能将提升到87.5万台。不久前,柳州和青岛两大基地的扩产工程开始启动,公司整体产能将从目前的89万辆提升到131万辆。
……
7月1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上汽通用五菱新乘用车品牌战略发布会”上,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阳的双手分别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虹和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紧紧握着,并高高举起,庆祝上汽通用五菱新乘用车品牌的诞生。在他们身后的背景墙上,是刚刚发布的上汽通用五菱新乘用车品牌——“宝骏”的标识。
尽管走上主席台时,沈阳的步伐异常轻松——几乎是两步并作一步地跃上了台阶,但他心里清楚,一旦站到这个舞台上,他所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而并不轻松的挑战。
宝骏出世
上汽通用五菱的新乘用车品牌并非横空出世。当此次上汽通用五菱发布新乘用车品牌的消息传出时,已经没人感到意外。
事实上,关于微车企业造轿车早已不是新闻,而两年来有关上汽通用五菱自主造轿车的传闻也一直没断过,只是中间夹杂着的通用增持上汽通用五菱股份的消息让这件事情变得很有“看点”。
上汽通用五菱2002年挂牌成立,其股东方中上海汽车占50.1%股权,通用汽车持有34%的股权,剩余15%的股权归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持有。2005年,上汽通用五菱一举超过长安,成为国内微车销量的龙头老大。在上汽通用五菱不断增加的利润面前,通用早在2010年就透露出增持股份的想法。广西区政府也希望借助通用之力上马乘用车项目,不过后来因股权价格等原因,通用一直未尝所愿。
现在看来,也许时机终于成熟。 “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的车型将源于通用汽车的成熟技术,由泛亚技术中心进行重新开发设计,宝骏也是通用汽车在华合资公司推出的第一个自主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甘文维表示,通用汽车将竭尽全力支持上汽通用五菱的乘用车业务。
除了车型的设计开发外,通用汽车对上汽通用五菱的生产技术改造、配套体系建设、关键部门人员培训等各方面提供了支持, “上汽通用五菱甚至能直接登泵通用全球供应系统。共享数据资源”。
另有消息称,宝骏的首款车型有可能是源自老凯越车型。正是有了如此紧密的联系,甘文维对于增持上汽通用五菱股份似乎志在必得,他在宝骏发布后对记者表示“有兴趣增加通用的股份。”
而对于广西区政府来说,拿股份换通用的技术,取得广西本土第一个乘用车品牌和中级车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上汽集团也会对上汽通用五菱新乘用车项目进行支持。5月26日,在上汽集团总裁沈建华带领下,上海华域汽车与柳州市签署协议,计划投资1.5亿元在柳州河西工业区兴建105亩生产基地,专门为上汽通用五菱中级车业务提供汽车内饰件和汽车座椅配套。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配套商之一的华域汽车最大股东正是上汽集团。
“上海汽车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业务,诞生在上汽通用五菱的乘用车品牌,将与荣威、MO一起成为上海汽车自主品牌战略的‘三驾马车’,形成国内外联动、市场互补的自主品牌体系。”陈虹说。
根据宝骏品牌的发展规划,首发车型将主攻中国市场最大份额的中级车市场。在上汽通用五菱看来,进军主流中级车市场,还有利于提高车企及品牌的知名度。因为中级车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中坚力量,是所有车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的车型,同时也是过去三年中增幅最大的细分车型,从2006年占整体乘用车市场63%的份额增长到2009年的48%。
不过,业内普遍担心,直接从中级车切入的宝骏,第一炮能否打响还要划个问号。因为一方面中级车尽管拥有广阔的市场,但另一方面也面临严酷的竞争,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企业都在这—领域布下了重兵,因此在中级车领域竞争十分激烈。之前,长安由微车进入轿车领域时先是推出奔奔,尽管取得了成功,但之后主推的中级车志翔却铩羽而归;江淮进^轿车领域时推出的中级车宾悦也未偿其所愿。
对此,在沈阳看来,除了两大股东——上汽和通用的大力支持外,上汽通用五菱之前造微车修炼的法宝一“低成本,高价值”的制造模式将为宝骏竞争力的提升加分,未来的宝骏品牌的系列产品也将延续上汽通用五菱的成本优势和营销网络优势。上汽通用五菱通过运作乐驰产品,在乘用车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独立的乘用车体系,而宝骏将与乐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乘用车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对于新的乘用车品牌将在借用现有乐驰经销网络的基础上对网络进行不断扩容。目前,乐驰在全国的经销店总共建有100家,另有160家分销网点和3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据了解,宝骏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批经销商将达到150家左右。
乘商并举
可以说,上汽通用五菱在连续几年取得微车销量冠军的地位之后,一方面面临新的突破点,另一—,方面微车市场新进^者日渐增多,且增长势头已有所减缓。“微而优则轿”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从今年4月份开始,国内乘用车销量环比增幅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微车降幅高达20%左右,5月份微车环比噌幅再次下滑10.6%,上半年微车销量133.66万辆,同比噌长42.87%,不仅远低于成倍增长的SUV市场和mpv市场,甚至还低于增长近五成的乘用车市场。
此外,目前,微车企业已从原有的5家增长到了12家,产能也将大跃进,随着市场总量增速趋予稳定,可以预计,微车的销售大战即将打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国内微车产能约为200万辆,今年微车新增产能达到80万辆。如果产能规划全部实现,2012年行业产能将超过700万辆。事实上,今年政策刺激力度已有所减弱,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表示,微车市场已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新进入者风险更大。
正因如此,在去年突破了百万辆大关之后,上汽通用五菱在此“巅峰时刻”转战轿车就更具战略意义。
“2010年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全新开局之年。”沈阳在今年初曾表示,上汽通用五菱将遵循“低成本、高价值”的制造理念,在巩固微车市场优势的同时,稳步推进乘用车业务。
宝骏品牌的成功推出,意味着上汽通用五菱进入了商用车、乘用车并举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微车总销量达68万辆,再次领先细分市场。而作为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业务“试验田”的乐驰,已推出1.0L、1.2L两个排量的多款车型。2009年乐驰总销量过6万辆,同比2008年增长了47.1%,增幅位居ACO级市场前三位,今年1-6月乐驰共销售41晒辆,同比噌长13%。
沈阳说,从上汽通用五菱自身业务来看,微车是公司业务的基础,但乘用车是目前公司重点推进的项目,公司也抽调了大批骨干人员去充实乘用车项目,乘用车将与商用车、海外业务—起,成为上汽通用五菱的三大业务板块。
当然,作为立足之本的微车上汽通用五菱必然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不过,沈阳承认,新进入者越来越多,肯定要牺牲掉一部分原来的份额。按照他的规划,2015年之前,上汽通用五菱将在商用车板块(微车领域)达到50%左右的增长。
按照沈阳的介绍,海外业务将成为上汽通用五菱的增长又一极。之前上汽通用五菱利用通用的全球网络已将原有的微车挂着雪佛兰标志出口到拉美、亚太和非洲等很多国家。此后伴随着上汽通用在印度建立的合资公司把产品输往印度,但并不是简单地把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照搬过去,而是需要根据本地的用户需求做改进,这其中也会包括宝骏品牌的产品。
疑虑尚存
事实上,不管五菱身后有多么庞大的支持,此番上汽通用五菱自主造轿车仍然会让人联想起长安当年造轿车的后果。
此前,长安汽车进军乘用车市场,导致精力分散,最终被上汽通用五菱超越,失去了长安占据多年的微车霸主地匣。如今,时隔数年之后,高调推出乘用车品牌的上汽通用五菱是否会重蹈长安汽车覆辙?
自2006年在微车领域被上汽通用五菱超越之后,长安卧薪尝胆,重夺霸主地位的决心一直没有熄灭,自收购昌河和哈飞之后,上汽通用五菱微车的领先优势更是遭遇到严峻挑战。
2009年,上汽通用五菱微车销量106万辆,增幅约60%,长安集团微车(含啥飞、昌河)96万辆,但增幅高达95%,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仍然强劲,加上兼并重组后哈飞、昌河微车,今年的销量目标将达到130万辆,已超过上汽通用五菱的115万辆。
此外,东风小康、一汽吉林也紧追不舍,加之后进入的奇瑞、北汽、海马等等,取得微车宝座已经三年之久的上汽通用五菱要想保住座位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之前从微车或者商用车转型做轿车的案例,无论是长安还是哈飞甚至江淮,到目前为止还难以用“成功”来形容。因此乘商并举的上汽通用五菱未来将面临两线作战,企业资金、技术、人员等的调配和经验的积累等对其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分析人士指出,除上述两大挑战之外,产品质量以及后续的产品研发,对上汽通用五菱当前的乐驰平台和新的中级车平台来说,也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在巅峰上起舞往往比攀登更有威胁和具有挑战性,也更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沈阳心中,有一点也许不需要他担心,宝骏作为合资企业打造的自主品牌,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既能吸取合资企业、股东方的大量技术和资金资源,加快企业自身对核心技术的学习掌握。又能贴近市场需求,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还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方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在股东各方的支持下,乘用车的有关备战工作进展顺利。”沈阳说。从2008年起,上汽通用五菱就开始了对乘用车生产工厂—柳州西部工厂进行柔性化改造。2009年7月,国内最先进的小排量发动机工厂在柳州开工建设,项目完成后,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动机产能将提升到87.5万台。不久前,柳州和青岛两大基地的扩产工程开始启动,公司整体产能将从目前的89万辆提升到131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