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巨腐的现状、成因及预防
- 来源:楚天法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反腐,干部作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1 16:38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反腐力度越来越大,高压态势越来越明显。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腐败问题正呈现出一个新的趋势,即小官巨腐案件远比想象中严重,成几何式爆发,其危害不亚于虎患。小官巨腐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严重败坏党和国家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最终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对于“基层腐败,小官巨腐”应当高度重视,下大气力进行治理和预防。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
【关键词】基层;小官;原因;预防
一、小官巨腐的现状
1、小官巨腐犯罪的立案数量和数额不断上升。说到贪,人们往往会想到“大老虎”,以为村干部腐败不过是吃拿卡要、小打小闹,殊不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地方村干部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且在辖区内不受限制,近年来品频频曝光的一批巨富村干部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动辄几十套房产、上亿元身家。今年五月份,中央巡视组就指出,小官巨腐问题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开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71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的案件有12起,涉案总金额高达22亿元,平均一起1.83亿元。
2、小官巨腐犯罪在涉农惠民领域比较集中。从已经查办的案件情况来分析,小官巨腐犯罪问题集中发生在影响农村稳定的涉农领域,涉农职务犯罪几乎涉及“三农”政策关联的全部领域,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农村救灾抢险救济专项款物管理,难以找到没有被腐败侵蚀的净土,当中又以农村土地征用补偿、会惠农政策性补偿为“重灾区”。
3、窝案串案现象突出。由于惠农政策性补贴资金和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涉及立项、实施、验收、监管等多个环节,共同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涉农职务犯罪共同犯罪的比例在60%以上。如广州白云区人和镇东华村特大受贿案,涉案人员包括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各个片区片长,经济合作社社长以及村名20多人,涉案金额400多万元。社会影响恶劣,其危害后果不容小觑。
二、小官巨腐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干部作风霸道,权力过分集中。在基层公共治理中,村官理论上不掌控公权力,但实际上又在基层利益配置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拆迁、土地流转等变革,村官涉贪涉腐以及由此衍生的群体事件并不鲜见。诚如邓小平所言,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政治体制的“总病根”。
2、缺乏有效的监管,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我国的的监督机构众多,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审计部门、纠风办、廉政办以及众多新闻媒体等负有监督职能,但由于现实中的重体制内监督,轻其他政党、民众以及新闻舆论等体制外的监督,加上体制内的监督机构大都各自为政,缺乏配合,导致了这些监督机构不能发挥其功效,使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衡。失去了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手握重权的基层领导干部又没有过硬的自律本领,其利用公权力进行职务犯罪,捞取个人私利的现象就很难避免。
3、基层干部法制观念薄弱,法律知识匮乏。一些基层干部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加上平时不注意学习,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法律意识、工作原则与党性不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正确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甚至把挪用公款当成正常的借贷关系,致使一些人员触犯法律。
4、相关制度的缺失。近些年国家虽然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但是对基层官员行为的制约机制和反腐中的执行机制仍不完善。掌握资源的基层官员往往将资源的审批权、管理权和人事的调动权等权利揽于一身,基层组织中往往又存在这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管理松懈的问题,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又缺乏严格的、可行的操作标准来制约其行为,一定程度上都为腐败的滋生留下了空子。
三、小官巨腐问题的预防
1、慎重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公职人员廉政教育。上级机关要切实做好基层的选举工作,严格选拔任用基层干部,按照国家政策水平、法律水平、服务水平、工作能力等选人、用人,防止基层干部长期独揽大权,危害人民利益。为让手握一定权力的公职人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始终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
2、重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防止权力滥用。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道是权力易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一铁律适应于一切公权力的领域。官大的是这样,官小的也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管住了权力,才能斩断各种欲念,让大大小小的权力都能坚守正道规范运行,才能为增进百姓利益释放正能量。
3、完善机制体制,制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目前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频发,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制度缺陷。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制度上的漏洞给了官员贪腐的可乘之机,所以,完善机制体制,构筑制度防线是消除职务犯罪得以繁衍的土壤,达到最终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的关键。
4、强调多方监督、重在群众出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部作风,正面教育和引导必不可少,而监管体系的严密更是重中之重,有铁的纪律才能带出铁的队伍。对大权独揽的地方芝麻官加强监督,上级部门要意识到远程监控的先天难度,切实强化对地方科级、股级干部的监管力度。同时,必须积极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天网作用,把地方上人民群众对地方长官的意见摆在突出位置,把媒体的监督报道当作重要的举报通道,让“管到”者看得到、“看到”者管的到,才会让躲在上级和地方监管夹缝中蝇营狗苟的贪官早现行。
参考文献:
[1]苏永通.科级腐败已成隐患千万级小官巨贪十年查处愈[N].南方周末,2013-03-31(03).
[2]金文钦.小官巨腐不可忽视[K].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2014(9).
[3]姚建萍.试析腐败问题的现状及其防治[G].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4).
[4]严力.治理小官巨贪重在管住权力[G].国企党建杂志,2014-8-9.
文/彭伟
